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5-12-05 11:47熊佳仪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200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7期
关键词:盐碱地调查分析

熊佳仪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辽宁盘锦 124200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熊佳仪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辽宁盘锦 124200

[摘要]我国农业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产业,近年来,人口增长、城镇化加快、非农开发占用以及耕地的荒漠化、石漠化和盐碱化等,不仅使我国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耕地逐年减少,而且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一方面,18亿亩耕地红线到了被突破的边缘;另一方面,合计超过21亿亩的盐碱地(水)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本文重点讨论了辽宁省盐碱地的利用现状。

[关键词]盐碱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目前,通过盐碱地水产养殖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带动示范效应良好,如河北沧州约有320万亩盐碱荒地,其中草木不生的重盐碱地约120万亩,占可耕种土地面积的33.4%,水资源匮乏,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地域性经济基础薄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在当地推广盐碱水质改良和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扶持,被列为政府的办实事工程之一。通过“科技引路、示范带动、基地连农户”等方式,短短几年内,沧州地区掀起了盐碱地水产养殖的高潮并带动形成了新的产业,如沧州市国家级贫困县海兴县约有100余户农民,通过盐碱地水产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尤其前小里寨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人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2007年度沧州市万亩盐碱地水产养殖示范区还被列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目前,通过盐碱地水产养殖,综合开发20万亩盐碱地,遍及河北省沧州市12个县市,近100个乡镇,养殖者约4000余人,养殖户1000余户,此外还带动了当地饲料、苗种、冷藏、运输、水产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新增产值约占了沧州市渔业经济比例的10%,新增产值近10亿元。

1.辽宁省盐碱地的现状

辽宁省有盐碱地1500多万亩,但50%的盐碱地还未被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多在沿海或低洼平原地区。为合理利用盐碱地,辽宁省引进筛选出多个耐盐碱树种花卉,通过研究植物的耐盐极限,培育出很多耐盐树种。目前,在盐生植物利用研究方面,已成功提取出10多种植物精油,食用盐生植物也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在盐碱地上造林,是世界性难题。在盘锦,昔日只长碱蓬草的盐碱地生长着整齐的新疆杨、翠绿的侧柏和金叶榆,如今的盘锦被各种植被点缀得色彩纷呈。盐碱地绿化其实并不难,摸清水盐运动规律,用水利措施淡水洗盐,降低土壤含盐量和酸碱度;台田定植,相对降低地下水位,能使树木生长得到保障;客土转换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铺设河沙、炉灰渣和杂草等隔离层能改善树木根系的生长环境,还可以采取化学改良措施中和土壤盐碱,用有机肥改良培肥地力等。植树造林是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森林可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土壤返盐,改善生态环境。但像客土转换现在并不提倡,我们不能为了改良一块地而去破坏另一块地。为保护土地原生态,对于盐碱地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更好地利用。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看,对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究,任务重、难度大,因为已开发的盐碱地由于工业发展、化肥施用、水资源不足等影响,又会出现次生盐渍化。有专家表示,目前,在盐碱地利用上,还存在技术和投入不足的问题。

2.盐碱地开发价值分析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为18亿2700万亩,守住18亿亩耕地底线的形势十分严峻。在保护好现有耕地的同时,开发潜在的土地资源和盐碱地(水)资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开发利用荒废盐碱地,可以使盐碱地(水)治理战略由单纯工程治理向区域生态综合治理转变,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盐碱地渔业是农业综合治理盐碱地的重要途径。盐碱地形成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地下水位高。通过挖池抬田,降低水位,抬田种植,池塘养鱼,走以渔农结合综合治理盐碱地的路子,可以使种植业无法耕作的低洼盐碱地得到较有效的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盐碱水的出路问题。实践表明,目前建立的“上粮下鱼”、“上草下虾”等以渔为主的多元化盐碱地立体种养殖高效利用模式,把渔业利用与农业土壤降盐碱、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水、土、光、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土地次生盐碱化程度,而且扩大了耕地面积,在稳定和加强粮食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新的生产力。这是综合治理与利用低洼盐碱地,实现渔粮结合、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盐碱地渔业是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水产品,特别是养殖水产品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渔业生产可利用资源日益萎缩,现有宜渔水面也不可能无限扩展,而水产品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开辟渔业生产新领域。因此,现阶段是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有利时机,利用我国丰富的盐碱水域开展水产养殖,可以拓宽渔业发展领域,增加水产品的产量,提供价廉物美的动物蛋白,对于实现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发展盐碱地渔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利措施。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在我国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大多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缺乏新的增长点。发展盐碱地渔业,拓宽了农业的发展空间,挖掘了农业(资源)潜力,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盐碱地(水)资源转化为具有明显特色的区位经济优势,还可带动饲料、苗种、加工、冷藏、运输、水产贸易等相关产业,可以说发展盐碱地渔业是促进农民快速增收现实有效的措施。

3.开发盐碱地的对策与建议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虽然我国盐碱地水产养殖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较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但作为新兴事物和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局限,尤其是其开发前景和潜在效益尚未引起各方关注和重视。因此,为推进盐碱地渔业开发持续深入开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摸清我国宜渔盐碱水域资源状况的“家底”,科学制定盐碱地水产养殖的发展规划,把“以渔改碱”作为我国盐碱地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二是在现有基础上建立盐碱地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推广示范形成各类盐碱水体的养殖技术,特别是生态综合养殖技术,使盐碱地水产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建立信息平台,开展咨询服务,为各地开展盐碱地水产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继续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同时以我国盐碱水资源渔业开发为重点和突破口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我国主要盐碱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不同盐碱水质改良关键技术和综合调控技术体系,渔农高效开发利用模式及技术体系,抗逆增养殖品种筛选、移植驯化及选育,盐碱水域病害防治技术体系,盐碱胁迫下水生生物适应、调节和抗逆机理等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霞,辽宁省规划项目研究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5

[2]张应丰,青海省湟水河流域湿地资源调查与评价[J],四川林业科技,2015

猜你喜欢
盐碱地调查分析
让盐碱地稻谷飘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成立
奇葩植物使盐碱地变景观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盐碱地,我该怎样爱你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盐碱地变良田
盐碱地变良田/盐碱地为什么不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