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牛和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2015-12-07 05:29韦志锋覃勇陆以全秦若甫陶立李军陈泽祥闭炳芬杨威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头份吸虫水牛

韦志锋覃勇陆以全秦若甫陶立李军陈泽祥闭炳芬杨威*

(1,广西兽医研究所 530001;2,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530001;3,广西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3000;4,广西隆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2700)

广西水牛和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韦志锋1,2覃勇3陆以全4秦若甫1,2陶立1,2李军1,2陈泽祥1,2闭炳芬1,2杨威1,2*

(1,广西兽医研究所 530001;2,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530001;3,广西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3000;4,广西隆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2700)

采用沉淀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全血PCR等方法检测广西13个市县的散养水牛新鲜粪样1120头份、全血508头份;圈养奶水牛新鲜粪样和全血各54头份;11个黑白花奶牛规模场奶牛新鲜粪样1832头份、全血628头份。结果发现,感染广西水牛和奶牛的主要寄生虫种类有前后盘吸虫、肝片形吸虫、线虫、艾美耳球虫和安氏隐孢子虫。调查未发现牛巴贝斯虫和伊氏锥虫的感染。表明防控吸虫病的传播和发生是广西牛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

牛;散养;规模场;寄生虫感染;流行病调查;广西

广西素有水牛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养殖水牛最多的地区,常年保有量达480万头左右,以役用为主,几乎遍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以散养和放牧为主要的饲养方式。奶牛也是广西近几年来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黑白花奶牛和奶水牛的存栏量也有大幅的提高,但主要以圈养为主。为了确切弄清在不同饲养方式的条件下广西水牛和奶牛寄生虫感染的情况,我们于2013~2014年对广西水牛和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依此为依据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随机采集广西13个不同市县的散养水牛新鲜粪样1120头份、全血508头份,随机采集北海市和来宾皇氏奶牛场圈养奶水牛新鲜粪样和全血各54头份,4℃保存送检。

(2)按10~20%的比例随机采集广西11个黑白花奶牛规模场的1832头份新鲜粪便,每头份50g左右,分装于洁净的塑料袋内,编号和标记牛的日龄及自然状况,置4℃冰箱待检。采集这11个黑白花奶牛规模场奶牛全血628头份 (柳州1场50头份,南宁石埠场80头份,鹿寨奶牛场40头份,上思奶牛场80头份,贵港奶牛场60头份,来宾奶牛场90头份,南宁红星场70头份,柳州2场38头份,柳州3场20头份,桂平奶牛场70头份,金光奶牛场30头份),置4℃冰箱待检。

1.2 方法

(1)采用饱和蔗糖液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测牛吸虫、线虫、球虫和隐孢子虫;采用片形吸虫卵计数法检测牛吸虫的感染强度。根据检测到的虫卵或卵囊的形态和大小,参考《家畜寄生虫学》和 《动物寄生虫学实验教程》进行鉴定[1,2]。

(2)牛全血检测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PCR方法。采用石云良等[3]二重PCR快速检测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方法进行检测。DNA的提取方法是采用传统的苯酚、氯仿的抽提方法进行。引物合成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合成。

2 结果

2.1 广西水牛寄生虫感染情况

(1)广西水牛(散养)吸虫和球虫感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调查检测1120头份的粪样发现感染散养水牛吸虫有两种形态大小的虫卵,经鉴定分别为片形吸虫和前后盘吸虫,它们的感染率各地不尽相同,其中片形吸虫全区平均感染率为39.6%,从检测的感染强度来看,感染强度在10~178个虫卵/克粪便之间,其中34头份每克粪便含虫卵数超100个,占阳性粪样的7.7% (34/443);前后盘吸虫全区平均感染率为45.5%,感染强度在8~274个虫卵/克粪便之间,其中77头份每克粪便含虫卵数超100个,占阳性粪样的15.1% (77/510);线虫的感染率很低,全区在1.3~9%间,平均4.1%,且阳性牛中感染强度也很低,每克粪便在8~56个卵囊之间,根据虫卵的形态和大小线虫鉴定为毛首线虫和圆线目的其他线虫。

球虫感染的平均阳性率为37.9%,虽然各地的感染率都非常高,但感染强度却非常低,每个视野 (400×)见卵囊在0~3个之间,属于正常的带虫现象。在所有检测的散养水牛粪样中未发现隐孢子虫的感染。

(2)所有送检水牛(散养)的新鲜粪样和全血,经检测未检测到隐孢子虫、牛巴贝斯虫和伊氏锥虫的感染,全部为阴性。

表1 广西水牛(散养)寄生虫检测报告表

表2 广西黑白花奶牛粪检牛吸虫、线虫、球虫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3)圈养的奶水牛的新鲜粪样和全血,经检测没有发现吸虫、线虫、隐孢子虫、牛巴贝斯虫和伊氏锥虫的感染。但圈养的奶水牛球虫感染的平均阳性率为38.89% (21/54),感染强度也都非常低,每个视野 (400×)见卵囊在0~3个之间,属于正常的带虫现象。

2.2 广西黑白花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

(1)广西黑白花奶牛粪检牛吸虫、线虫、球虫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见表2。

结果表明,广西黑白花奶牛吸虫的感染率为0;线虫的感染也非常低,仅平均为0.4%,也就是南宁石埠场、鹿寨奶牛场、桂平奶牛场和金光奶牛场个别牛有感染,感染强度很低,每克粪便在26~78个卵囊之间,线虫为毛首线虫和圆线目的其他线虫;球虫感染的平均阳性率为14.9%,感染强度在每个视野 (400×)见卵囊在0~3个之间,属于正常的带虫现象;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10.8%,其卵囊经形态、大小和PCR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

(2)上述11个黑白花奶牛规模场奶牛全血628头份,经PCR方法检测牛伊氏锥虫和焦虫全部为阴性。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

3.2 防治措施

由于散养水牛长年放牧的特点而使前后盘吸虫、肝片形吸虫的平均感染率高达45.5%和39.6%,说明广西散养水牛几近一半感染有吸虫病,有些地方的感染率达到100%,从检测的感染强度来看,肝片形吸虫有7.7%的阳性牛,前后盘吸虫有15.1%的阳性牛每克粪便含虫卵数超100个,达致要用药物驱杀的程度。理论上讲无论是少数虫卵的 “带虫现象”或还是大强度 (≥100个虫卵/克粪便)的感染都会对牛体造成损害,而且由于不断地向体外排出虫卵,污染环境和牧地,更有利于该病的传播和扩散。根据该病流行病学的特点,为更好地防控该病,我们建议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定期驱虫:本区水牛因全年放牧,每年要进行2~3次驱虫,一次在冬季,一次在春季,严重感染的地区中间可加强一次。对于急性的病例或表现有临床症状的病牛可随时驱虫。同一自然村或同一牧地放牧的牛最好同时驱虫,以减少感染源。牛的粪便,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

(2)消灭中间宿主:许多淡水螺是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因此灭螺是预防水牛肝片形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改良牧地,填平无用低洼水潭等措施,改变螺的孳生条件,同时还可以采取化学药物和生物灭螺的办法,消灭中间宿主。

(3)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选择在高燥处放牧,最好饮用井水或流动的河水,保持水的清洁,以防感染。对收割来的牧草须经处理,方可用于饲喂。

3.3 分析说明

本次调查圈养的奶水牛和黑白花奶牛没有发现吸虫的感染,且线虫的感染也明显比散养牛低,说明舍饲能有效防控牛吸虫的感染和疾病的发生,这种饲养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从牛寄生虫病检测发现线虫在奶水牛中感染为阴性,在散养水牛、黑白花奶牛中感染率也很低,平均分别为4.1%与0.4%,其感染的强度也是非常低,说明在现有饲养管理的条件下,线虫不是牛寄生虫的优势种类。

3.4 调查分析

无论是散养水牛还是黑白花奶牛通过采集全血以PCR方法检测,表明牛巴贝斯虫和伊氏锥虫全部为阴性。但据199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防疫检疫站编 “广西1987~1990畜禽疫病普查资料汇编”的记载,调查30个县市和1个种畜场,牛焦虫用血片镜检,伊氏锥虫用间接血凝试验,结果牛焦虫感染阳性县率10% (3/30),牛焦虫感染阳性率在2~5.38%之间,种畜场为阴性,牛伊氏锥虫感染阳性县率100% (30/30),平均阳性率为13.5% (421/3121),种畜场的阳性率为(29.97%)[6]。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可能与采样时间,采集样本的个体有很大关系。由于该病在寒冷的冬天和枯草的季节容易发作,而且临床上时有发病报道[7-9],所以也要特别注意对该病的诊治和预防。

3.5 结论

调查发现隐孢子虫仅感染黑白花奶牛,且感染率为10.8%,从卵囊形态、大小和PCR方法检测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但由于该虫寄生在瘤胃,并不引起牛的拉稀和其他异常的变化,对产奶量是否有影响还在观察之中,治疗没有很好的药物,预防重在及时清理粪便,搞好环境卫生、注重灭鼠和灭蚊工作。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感染广西水牛和奶牛的主要寄生虫种类有前后盘吸虫、肝片形吸虫、线虫、艾美耳球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其中前后盘吸虫与肝片形吸虫主要感染广西散养水牛,平均感染率分别达45.5%和39.6%。肝片形吸虫的感染率和王冬英等 (2006)报道的53.94%、R.S.Law son.Dope.Passi等(2009)报道的51.70%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4,5],应该是采样个体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引起。线虫的感染率散养水牛为4.1%,黑白花奶牛为0.4%,而且感染强度均在8~78个虫卵/克粪便,是一种正常的带虫免疫状态;安氏隐孢子虫仅在黑白花奶牛中发现,安氏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10.8%,但安氏隐孢子虫对牛的致病性很弱,单独感染不会引起拉稀和生长障碍;球虫对所有牛感染的阳性率都很高,散养水牛为35.04% (178/508),圈养的奶水牛为38.89%(21/54),黑白花奶牛14.9%,但感染的强度都非常低,每个视野 (400×)见卵囊在0~3个之间,属于正常的带虫现象,调查未发现对牛造成大的危害。因此防控牛前后盘吸虫、肝片形吸虫病的传播和发生是广西牛尤其是散养水牛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而对圈养奶水牛的调查,未发现任何寄生虫感染,可能与饲养环境和采集样本数量较少有关。

[1]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许金俊.动物寄生虫学实验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

[3]石云良,黄维义,张为宇,等.二重PCR快速检测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2):163-166.

[4]王冬英,张为宇,黄维义,等.广西牛片形吸虫流行情况调查[J].广西畜牧兽医,2006,22(5):200-202.

[5]R.S.Law son.Dope.Passi,王冬英,张为宇,等.间接 ELISA 调查广西水牛片形吸虫流行情况[J].广西畜牧兽医,2009,25(4):214-215.

[6]赖家凯主编.广西1987~1990畜禽疫病普查资料汇编(内部资料).

[7]陶杰.散养牛发生伊氏锥虫病的诊治报告 [J].福建畜牧兽医,2010,32(3):49.

[8]陈勇.一起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报告[J].广西畜牧兽医,2010,26(1):45.

[9]廖炳次,王仁辉,秦智强,等.一起杂种牛巴贝斯虫病的诊治体会[J].广西畜牧兽医,2008,24(3):180-181.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资助项目 (桂渔牧财 [2011]52号)资助。

韦志锋 (1963-),男,助理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杨威 (1957-),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头份吸虫水牛
赛水牛
淡水鱼中3 种吸虫囊蚴多重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水牛喜欢水里钻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枝双腔吸虫的形态学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
小水牛
水牛救了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