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个大问题

2015-12-09 14:21崔华芳
为了孩子(3~7岁) 2015年12期
关键词:姐妹俩文具盒栏杆

崔华芳

小姐妹俩洗漱完毕,准备上床。

姐姐问:“妈妈,我今天能抱小栏杆睡觉吗?”

小栏杆是姐姐很喜欢的一个布娃娃。我想都没想就说:“可以啊!”

话音刚落,妹妹尖叫起来:“这是我的小栏杆!给我抱!”

姐姐对妹妹说:“你已经送给我了呀!”

“没有,我没有送给你!”妹妹说。

“你明明送给我了,你说话不算话!”姐姐生气极了。

妹妹说:“这是我的,我没有送给你!我不要送给你!”

“小栏杆到底是谁的?”我被搞糊涂了。

“小栏杆是爸爸送给妹妹的生日礼物,有一次,她说送给我了。现在她又想要回去!”姐姐说。

我总算有点明白了。于是,我说:“妈妈明白了,小栏杆本来是爸爸送给蓉蓉的,后来,蓉蓉又送给了姐姐。”

“我没有送给姐姐,我不要送给姐姐!”妹妹歇斯底里地大叫着。

“你耍赖,我不理你了!”姐姐也大声尖叫起来。

估计是在某一次愉快的游戏当中,妹妹把小栏杆送给了姐姐,姐姐当真了,但妹妹可能没想真送,也可能是送过忘记了。批评谁都不合适,而且正在情绪宣泄过程中的姐妹俩也不可能被说服。

于是,我说:“妈妈说过了,当你们为了一个玩具争吵的时候,妈妈要出面暂时保管这个玩具,等你们俩商量好怎么玩,妈妈才还给你们。”

“不要,妈妈,小栏杆给我抱!”妹妹开始不依不饶。

“我先说的,给我抱!”姐姐说。

很明显,小栏杆只有一个,我不可能做到公平。姐姐不会撒谎,妹妹说的也是心里话,说服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于是我说:“你们两个都是妈妈的宝贝,但是,家里的玩具不可能总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你们需要分享玩具。如果为了某一个玩具而争吵,妈妈觉得这个玩具就不应该呆在我们家。”

孩子们呆呆地看着我。我说:“你们是希望小栏杆离开我们家,还是想个轮流玩的办法?”

姐姐说:“这样吧,我先抱一会儿,然后让妹妹抱着睡觉。明天开始我抱一天,妹妹抱一天。”

妹妹一听可以抱着睡觉,就爽快地同意了,姐姐因为自己可以先抱一会儿,心里也就平衡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姐姐先做了退让,妹妹因为感受到了姐姐的退让,因此也做了退让。“小栏杆风波”终于风平浪静。

如果家里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公平,端平一碗水对每一位父母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我也曾想尽量做到公平,无愧于任何一个孩子。但是,我很快就发现,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不可能什么东西都提供两份,这种刻意强调形式上的“公平”,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们可能会过分追求公平而失去了真正的姐妹感情。生活中充满了不公平,如果我们总是为公不公平所累,将无法真正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学会接纳不公平。当然,我也想让姐妹俩明白:如何在面对不公平的时候化解争执,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处理方式,将成为她们俩的人生历练。

不要觉得愧疚而补偿孩子

有位妈妈对我说:“都说护大不护小,我每天下班回家时,总是先去抱大的,再去抱小的。可是,我发现,有时候我无意中先抱了小的,大的就会生气,这要怎么办?”其实,当我们下班回家时,可以先去抱大的,也可以先去抱小的,不必拘泥于什么“护大不护小”。

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很理解姐姐作为老大的“丧失之痛”,所以会不自觉地时不时就做出补偿姐姐的一些行为。没想到,姐姐反而更多抱怨,总对我说:

“妈妈,你傍晚的时候总是陪妹妹,太不公平了!”

“你早上总是送妹妹去幼儿园,不公平!”

“妈妈,你晚上总是陪妹妹睡觉,不公平!”

我一下子就觉察到聪明的姐姐意识到了我的这种愧疚之情,进而想以此来控制我的行为,谋取自己的利益。于是,当姐姐又一次向我申诉所谓的“不公平”时,我平静地对姐姐说:“是的,是不公平。生活中本来就有许多不公平。”

姐姐愣愣地看着我。

我继续告诉她:“虽然妈妈因为要照顾妹妹,少了许多时间来照顾你。但是,妈妈并没有亏欠你太多,妈妈每天都在尽力抽时间陪你、照顾你,对吗?”

听我这么说完,姐姐当时的表情很复杂,既有不好意思的愧疚,又有不知如何收场的尴尬。

于是,我轻轻地搂了她,说:“妈妈知道你只是希望妈妈多陪陪你,妈妈有时间一定会多陪你的。”

“妈妈,我知道每天中午你都陪我的。”姐姐轻轻地说。

不要觉得自己因为要照顾小的孩子而没时间照顾大孩子,而对大孩子有愧疚心理,孩子绝对能够感受到大人的情绪,他们会从你的眼神、表情中感知到你的情绪和意愿。也不要因为有愧疚心理而对大孩子做出很多补偿行为,不妨坦白地对孩子说清楚你的难处和想法,聪明的孩子会理解的。

引导孩子觉察自己的真正需求

姐妹俩在同一个房间睡觉。

“妈妈,为什么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听妹妹喜欢的故事,太不公平了!”姐姐又抗议了。

“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问姐姐。

“我都困死了,我想早点睡觉!”姐姐说。

“是啊,你想早点睡觉,你就不用什么故事,你想听就听一会儿,不想听就不听,闭上眼睛睡觉就可以了。”

“可是,你总是放妹妹喜欢听的故事,这不公平!”

“妹妹白天在幼儿园睡过觉,现在还没有睡意,如果你想早点睡觉,我们就得让妹妹安静下来,有什么办法能让妹妹安静地躺着?就是让她听她喜欢听的故事。这样,她听她的故事,你睡你的觉。两个人的愿望都能够满足。”

姐姐想想也是,就不说话了。当她听到“愚公移山”的故事时,她说:“妈妈,这个故事我虽然听过,但有点忘记了,再听一遍也不错!”

可见,我们需要将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孩子的个人需求方面,让孩子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被公不公平的表象所迷惑。

满足孩子的个体需求,而不要企图做到绝对公平,追求完美的公平只会让我们和孩子更加失望。当姐姐想要一个文具盒的时候,妹妹可能还不需要文具盒,我们完全可以给妹妹提供她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一模一样的文具盒。如果妹妹哭闹着想要文具盒,我们可以提醒她,她可以得到她想要的东西。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远比满足孩子追求的表面公平更重要,对孩子来说,也更能够获得爱的能量。

猜你喜欢
姐妹俩文具盒栏杆
姐妹俩
我的文具盒
高速公路手动栏杆智能化改进方案设计
高速公路自动栏杆机技改方案探析
文具盒里的宝贝
趣猜中药名
文具盒的自述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