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企业盈利模式探析——以《泰囧》为例

2015-12-10 06:59
电影评介 2015年20期
关键词:盈利光线成本

王 岩

电影《泰囧》剧照

电影中的账到底是怎么算的?我们要从一部电影诞生的基本过程谈起,由于商业电影带有明显的商业盈利目的,一部商业大片的诞生,要经过制作、融资和发行三个方面,三者相互独立,这三者同时也是电影主要的受益者。电影盈利的方式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票房收入,还有广告商赞助、DVD销售、电影周边销售等,我国电影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以票房为主,相比于国外的超级大片来说,在电影周边、游戏开发、DVD销售的盈利占比有着明显的差别。那么,电影的盈利分配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为此,我们结合《泰囧》来展开分析,解读中国式大片的盈利的财务运作。

一、《泰囧》和光线传媒

2012年,中国电影亏本的影片数量超过了80%,但是《泰囧》自上映起就不断刷新中国的票房纪录,水涨船高。上市当日,光线传媒的股价也从21.40涨到了29.35,也让光线传媒成为当年飙升最快的黑马股。作为一个新兴的电影上市公司,《泰囧》带给光线传媒的还远不止这些,光线在年底的财务报告显示当年的净利润预计能够达到2.81-3.16亿元,同比增长约60%。其利润问题也引发广泛的关注,按照预计2012年的第四季度的利润应该为1.4-1.8亿元之间。随后多家证券公司对光线传媒的盈利报告产生了质疑,并先后发布公告称光线传媒业绩明显低于预算,更有媒体怀疑《泰囧》票房被缩水。面对这些质疑,光线传媒在2013年发布公告回应,称其电影成本包括了发行成本,尽管《泰囧》是属于中低成本制作,但是其在营销和宣传的投资非常高,而且公司并没有对发行成本进行公布。另外,公司在本片拍摄之前就与该片的导演和其他相关方签订合同,给予本片10%的股份和奖励,按照《企业会计标准》,本片由于截止到2012年年底都没有完全收回款项,对应的也提出了3%的坏账准备。

二、 电影制片企业收入确认

按照《企业会计标准》中关于收入的界定,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日常活动的经营,能够导致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增加而且参与者的与所有者投入成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电影企业与之对应的收入会直接导致电影企业资产负债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并且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额必须是能够准确计量的。对于电影制作企业来说,其收入计量的标准,应该根据《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来确定和执行,影片的收入包括了与影片运营的一切利益来源。其中重要的有票房收入、电视片收入,影视周边等。对于影片款,主要有制作方、投资方和发行权方三大利益相关企业共同结算,结算方式一般有片租结算、分账结算和买断结算三种,《泰囧》的结算方式采用的是分账结算的方式。就《泰囧》而言,光线传媒的企业收入是影片全部收入的分账结算总额,只要满足计量的标准和范围都可以计算到公司的利润中,并最终体现在财务报告上。光线传媒和放映方采用了分账结算的方式,各大院线每天向光线传媒提供结算单,而光线则根据分账结算的标准完成对影片款的结算过程。一般来说,很多院线都是结算了当日的票房,在第二天传真给光线传媒,并且在月末的时候与光线传媒分账结算一次,但是这只是收入确认的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分期的作用。在一年内,公司一般会投放很多电影到市场上,对于电影款的结算必然要涉及到跨期的影响,另外,当影片在院线影院上映以后,电影的制片方和公映方的分账过程也要按照实际的票房收入。根据2008年广电总局的规定,原则上制片方的结算比例不能少于43%。拿《泰囧》来说,由于是贺岁片刚好在12月12日上映,涉及到了跨期问题,在计算和确认的时候要根据全责发行制和收入原则,据光线传媒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收到的票房结算单显示票房总额为9.87亿元,并最终确认在2012年度分账收取为3.7亿元,相对应的在2013年的1月22日,其分账收入为0.95亿元。这种确认的方法考虑到了跨期的影响,满足了会计师的谨慎性原则,因此《泰囧》的收入也直接影响到了光线传媒2013年第一季度的盈利,其财政分析中的第一季度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泰囧》票房的影响。

三、 电影制片企业的成本分析

根据《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关于成本的确认计量,影片的成本包括电影制作有关的一切费用,包括:剧本费用、基本人员工资、演员劳务和片酬、临时协助人员费用、餐饮费、差旅费、胶片、服装道具等,涉及的项目不仅多而且非常繁杂,使得电影成本的计算相对来说很难做到精确,电影企业在结算影片成本的时候,采用的是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既可以采用比例收入来转接给销售成本,同时也可以采取固定比例法、零毛利法等。就《泰囧》而言,光线传媒在电影成本的计算方面采用的是收入比例法的相关原则,即在光线获得《泰囧》的发行许可之日算起,分析和计算影片成本转接期内销售比例总额中实际影片成本占比来确定销售成本转接率计划,进而计算本期内应该完成的转接成本,计划要尽可能地接近实际的收入,除了遇到特殊的情况外一般都不作改动,并在年末的时候根据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市场反应作适当的调整。其中计划收入比例的确认计算方法为:

计划销售成本结转率=影片总成本/预计影片成本结算期内销售收入总额×100%。其中,公式的三个基础数据,影片的总成本和结算期内的销售总收入是已知的,而且由于科学的计量标准,其准确度也相对较高,而预计收入则相对来说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断,有着一定的主观性,在市场经济形式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其影响非常的大,因此总收入的预计非常关键。

四、《泰囧》的盈利分析

我们常常讨论的票房其实是没有任何扣除的数字,因此看起来非常庞大,例如《泰囧》的12.6亿元其实是票房的总收入。按照国家的规定,这个收入也是经过一定的扣除的,必须要扣除国家规定的需要缴纳5%的电影专项基金,而且还要需要缴纳3.3%的营业税,剩余的才是可以分配的收入,上文中提到其收入结算采用的比例分账的方式,与院线影院采取分账结算这个收入,一般而言电影的发行方分回比例可以占到票房收入的37%-38%,详细的核算见表:

项目名称 金额(亿元) 备注票房收入 9.84 2012结算年票房结算金额电影专项基金 0.492 5%营业税 0.32472 3.3%可分配总收入 9.02328 院线与制片方共享影院分账收入 5.32328光线传媒的分账收入 3.7 37%-38% 光线公告所得

本数据来自于光线传媒的公告,从图中能看到《泰囧》在2012年的票房总收入达到了9.48亿元,但是由于扣除了电影专项基金和营业税以及院线的分账收入,光线传媒真正获得的分账收入仅为3.7亿元,当然了,这个收入还要扣去成本、分期费用和税负才是光线传媒的利润。根据相关的专业人士的了解,整个《泰囧》的制作费用约为1400万元,主演片酬不超过500万,发行费用约为1000万,也就说整部电影的投资成本在3000万左右,显然这样说辞是不正确的,当然制作成本是公司的商业机密,不便得知,而且一般而言电影的发行成本可以占到票房的20%-30%,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再加上坏账准备的话,真正的贡献到光线传媒的利润又被大大压缩。

五、 电影制作企业盈利财务分析的启示

为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对其盈利的财务分析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首先是要分析公司的财务情况,避免跟风炒作。作为投资者本身,要充分认识到电影投资制作的各个环节,学会分析和研究电影企业财务报告,从而清晰正确的认识上市电影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结合电影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对投资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避免盲目跟风的现象,同时也应该用战略的眼光看到影视产业的特殊性,不应该仅仅依靠某一部电影作为参考依据,而是分析整个公司的发展环境。其次是加强会计的监督和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

影视公司本身要加强法律意识,做到如实地反映自身的盈利收入和经营成果,对于公司运营的整个环节要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制度,按照相关的规定来确定公司的全部资产、财务收支体制等,对于各级管理层的活动产生的财务行为做到如实反映,严格控制公司的财务支出状况。影视公司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保证会计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审核标准,从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最后是一定要规范信息的披露,影视行业的盈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着非常随机的特点,很可能由于某一部电影的制作而获得巨额的利润,因此必须规范信息的发布,并仔细分析公司盈利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过程,及时揭露公司政策以及国家经济形势变化,提高其财务分析准确性。为此在现有财务状况反披露的基础上,应该分析影视产业收入大幅度增加的内在原因,提高对公司实际运行中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风险重视,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完善公司财务分析的规则,约束其跨级行为,从而全面的提高影视产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判断。

结语

《泰囧》的成功让其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电影,以《泰囧》来分析其电影公司的盈利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明确电影的利益计量和分配,能够帮助我国不断完善电影的工业化和市场化,从而为投资者理清电影企业投资的方向,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帮助电影企业营造一个更好投资和发展氛围,从而全面的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盈利光线成本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淘气的光线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