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为何变成香饽饽

2015-12-10 13:48皮海洲
IT时代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香饽饽行政处罚投资者

文/皮海洲

受到“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为何变成香饽饽

文/皮海洲

按照常理,一家公司受到处罚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过,A股市场却流行着“越臭越香”的传统,一家公司受罚了,股票反倒变成了香饽饽。这一次,★ST海润也不例外。在“行政处罚”消息的刺激下,10月14日、15日,该股连续拉出“一”字板涨停。

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何以变成了“行政激励”?从表面来看,人们可以认为这是A股市场不成熟、投资者不成熟的表现,是市场投资理念的扭曲,是市场投机炒作的结果。这些说法当然是成立的。但如果我们真的因此把皮鞭抽向投资者、市场的话,那么,监管的皮鞭就打错人了。实际上,市场对★ST海润股票的这种炒作完全是一种“中国特色”,甚至可以认为是顺势而为。毕竟对于A股市场来说,这种“行政处罚”变成“行政激励”有其内在原因。

A股市场却流行着“越臭越香”的传统,一家公司受罚了,股票反倒变成了香饽饽。

对于★ST海润这种遭遇“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来说,“行政处罚”的出台实际上意味着“利空出尽”。因为在“行政处罚”没有出台之前,★ST海润背负着“退市风险警示”。自从今年2月13日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以来,该公司就不停地向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公司若因此立案调查事项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13.2.1条规定的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况,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样的风险提示一次次地敲打着投资者,让投资者喘不过气来。如今“行政处罚”作出了,公司的退市风险也就解除了,“行政处罚”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激励”。

当然,“行政处罚”能够变身为“行政激励”,也与“行政处罚”的“雷声大雨点小”有关。江苏证监局对★ST海润的查处堪称是“皮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就立案调查来说,甚至涉及到可能退市的风险了,但最终的处罚只有区区的几十万元。包括对原股东九润管业的多项处罚合并只罚75万元。这相对于原股东们因此违法违规所得到的利益来说,可谓九牛之一毛。

就★ST海润与公司股东们的误导性陈述来说,带给公司几大股东的利益是巨大的。因为从今年1月23日发布《利润分配预案》到1月30日晚发布业绩预亏公告,这期间★ST海润的股价大幅波动,而在此前后,海润光伏三大股东紫金电子、九润管业、杨怀进合计减持20亿元,其中仅九润管业一家就减持了1.57亿股。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关系,九润管业数罪仅罚款75万元,实在只是“挠痒痒”。相信会有更多的“九润管业”将勇往直前。

不仅如此,“行政处罚”能够变身为“行政激励”,也暴露出投资者保护机制的不健全。因为从程序上来说,在“行政处罚”作出后,投资者完全可以启动维权程序来保护自身利益,如果投资者的损失都能得到赔偿的话,那么也够★ST海润与九润管业“大放血”了,如此一来,“行政激励”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但问题是,A股市场通过司法程序来保护投资者的机制不健全,尤其是没有集体诉讼机制,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损失得不到赔偿。因此,即便有少数投资者起诉★ST海润与九润管业,最终的赔偿也将无伤大雅。“行政处罚”自然也就变身为“行政激励”了。

可以说,江苏证监局对★ST海润的“行政处罚”能够变身为“行政激励”,归根到底还是由于A股市场监管制度的不健全,监管不力、查处不力以及对投资者保护不力所造成。要改变这种局面,让“行政处罚”充分发挥震慑力,A股市场就必须对症下药,否则,A股市场这种“越臭越香”的尴尬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博主简介: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评论员

责编:张里E-mail:zhangli@ittime.com.cn美编:玲玲校对:媚子

您对本文有任何看法,可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IT时代周刊,进行讨论。

猜你喜欢
香饽饽行政处罚投资者
农业农村部修订发布《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当前消防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纠纷调解知多少
男护士渐成“香饽饽”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从年会看2017年商用车企业与转型:专用车成为“香饽饽”
校车交通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标准及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