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中“起承转合”

2015-12-11 20:58孙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探究幼儿

孙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探索和体验获得认知经验,获得能力发展。作为一所开展过两轮种植教育课题研究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园一直尝试把握种植教育活动的核心内涵,让幼儿在“观察中感知”“动手中学习”“体验中成长”,使幼儿获得真正有效地学习与发展。“如何盘活现有资源构建种植课程?如何创设学习现场促进幼儿发展?怎样把握课程核心价值?”这些问题成为我园探索课程建构策略以及管理模式的切入点。

一、“起”——共筑课程建设美好愿景

在课程建设起步阶段,引导教师共筑课程建设的美好愿景,使大家达成共识,即种植课程对于幼儿、教师、园所来说各具意义:

对幼儿来说,它是“好玩的自然世界”:在每一个孩子眼里,种子发芽的力量、叶脉纹路的秘密,藤蔓攀缘的奇迹,在种植园里观察、探究这些自然世界的神奇现象,充满了趣味和惊喜。

对教师来说,它是“志趣相融的舞台”:我园有多名教师土生土长在西林,有着一定的种植经验和兴趣。将自己对农作物根、茎、叶的认知经验与幼儿的种植课程融合在一起,使课程开发不再沉重,也使教师团队产生了“一切发展从自身开始”的原动力。

对园所来说,它擦亮了“绿色清亮的底色”:种植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园内环境清新自然,蓬勃葱茏、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为培养幼儿探索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拥抱大自然,快乐每一天”将成为全园师生共同的追求。

二、“承”——构建种植课程几大体系

1.设计目标,突出探究兴趣、态度、方法的培养

结合《指南》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把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课程总目标设计为培养“热爱科学乐探索,亲近自然能动手”的幼儿,在此基础上,依据课程理念,形成三级目标体系。目标的阐述中关注了对幼儿的认知、动手、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梳理内容,强调操作性、趣味性、系列性

进一步梳理认知类活动、动手类活动、探索类活动三类活动,并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植物特点做更细致的分类。课程内容在纵向上呈小、中、大螺旋式上升,在横向上注重相互间以及与其他领域的适度融合与渗透。

3.探索实践,关注多样性、感受性、探究性

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开展课程实施,一是通过专题游戏建构认知经验;二是通过区域游戏提升动手能力;三是通过实践活动探索自然奥秘。在此过程中注重“创设现场,支持幼儿建构学习经验”。

三、“转”——把握儿童立场核心价值

1.辩证思维,转变提升课程意识

伴随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家对种植课程的核心价值有了不同的诠释。有教师说: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我们的种植观察活动非常契合指南理念。还有教师找来了诺贝尔奖获奖者感言,说明一个人在幼年时对大自然萌生出的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都应该被珍视。但也有一些问题困惑着大家:“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价值?怎样开展活动对幼儿来说更具意义?……”为了让课程意识更加深入,我们在多次课程研讨中对种植课程的价值进行着辩证思考。

放大内涵:以种花生、收花生、数花生、买卖花生为例,关注种植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层次性,不断挖掘多元育人价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聚焦特质:引导教师讨论,如果玩水、玩沙等任何课程能完全达成我们的课程目标,那我们的植物种植课程价值在哪里?达成一致共鸣,植物的生长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不断给幼儿惊喜的过程,让幼儿在这其中获得独特而美好、能直抵心灵的探究经历,是我们一起在做这件事情的真正意义。

2.微观视角,探究课程管理模式

除了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宏观规划,我们将课程管理视角做了聚焦,具体浓缩为三张表:

(1)班级每周教育活动安排表,能否体现种植活动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与主题的关联性;

(2)教师每周课程实施记录表,能否体现活动中的关键事件和教师观察幼儿的敏锐视角;

(3)幼儿种植活动观察记录表,能否体现儿童视角的探究历程和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关注其能否让每个孩子潜能得到发展,而不是让每个孩子表达完全一样的发现和想法。

四、“合”——融合课程建设各类资源

1.打造生态化“一条长廊、两个场馆、三处场地”

一条长廊:长廊中主要为二十四节气展板,罗列了这些节气中的游戏习俗、作物生长规律、民间耕种等内容。

两个场馆:农家宝藏图书馆提供各类植物的相关书籍以及家长自制种植游戏。

活动小图书,种子珍藏博物馆则收纳了各类植物的种子供幼儿观察。

三处场地:分别是快乐生态小农场、微型走廊农艺园、班级趣味自然角,这些充满生机自然清新的环境使园所环境自然化、生态化,又提供了幼儿游戏、探索体验的“主阵地”。

2.开发农趣化“四大节日”系列实践活动

依据周边环境资源,开发四大节日活动:春日“播种节”,夏日“藤蔓节”,秋日“收获节”,冬日“暖棚节”。在适宜的季节带幼儿到附近的“草莓园”“凌家塘市场”“蔬菜大棚”等农场田地观察各类作物的种植活动,感受泥土的芳香,获得清新的体验,在了解丰富种类的作物、蔬果的同时,增加各类经验,并初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成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建设信息化游戏课程网络资源E平台

依托园所网站建设三个年段的种植活动资源库、各个班级的幼儿观察记录集、研究团队的信息交流网络平台。重点做好园内网上种植活动研究版块,记录教师团队围绕课程开发所进行的研究过程性资料、BBS交流论坛等内容。

我们常常思考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让幼儿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通过与自然接触感受生命成长的愉悦,获得幸福的体验”,最能表达我们的初衷,而课程建设之路,我们一直在探索……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探究幼儿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