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7例临床观察

2015-12-14 05:0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溶栓

陈 强 赵 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台山中医院,广东 台山 5292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进而阻塞血液的回流。其主要症状有:股部内侧疼痛和压痛,患肢肿胀严重,皮肤颜色发紫,浅静脉曲张,全身反应症状轻,肺栓塞等[1]。由于急性DVT 引发的临床症状明显,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有较高的临床猝死率,PTS 对患者的劳动和生活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而对此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方法治疗下肢DVT,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下肢急性中央型及混合型DVT 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9例(均为单侧肢体),年龄35~67 岁,平均47.2 岁。病程12h 至7d,平均3.1d。发病诱因:静脉曲张术后1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14例,下肢外伤及骨科术后14例,普外科术后3例,卧床制动9例。无明显诱因者21例。左下肢为38例,右下肢为3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静脉彩超或顺行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标准:周围型DVT、病程超过7d、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肢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肢分布方面情况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给予低分子肝素 (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104)75~100 U/kg,IH,Bid;当天始口服华法林(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8110701D)抗凝(使INR 达2.0~3.0 且稳定24h 后停低分子肝素),同时口服地奥司明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1201)(0.9 Bid),病情稳定(10~14d)穿弹力袜可下床活动。

治疗组:经大隐静脉远端溶栓每天使用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10921)60 万U,使用静脉泵维持5~7d,并用止血带使用20~30mmHg 压力扎住患肢小腿中段,止血带每45min 放松1 次,放松时间为15min;口服中药加味血府逐瘀汤(当归9g,生地黄9g,桃仁12g,红花9g,枳壳6g,赤芍9g,柴胡5g,甘草6g,桔梗6g,川芎6g,牛膝9g,毛冬青20g,水蛭8g,水煎300ml,日服1 剂,连服3月)。

对照组:使用尿激酶60 万U 静脉泵维持全身系统溶栓。两组患者每天均监测凝血功能,当FIB<1.0 g/L 时或有全身出血倾向予停用尿激酶。

溶栓结束后两组患者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及坚持穿弹力袜3月。

1.3 观察指标 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 周后患肢髌骨上缘15cm 大腿与髌骨下缘15cm 小腿处周径变化。治疗1 周后多普勒彩超(飞利浦ENVISOR)检查了解血管再通情况。出院后6~7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Villalta 评分得分计算PTS 的发生率[2]:0~4 分为正常;5~9 分为轻度;10~14分为中度;>15 分或溃疡形成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 版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肢平均周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肢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治疗组及对照组静脉通畅率分别为56.7%(21/37)、38.2% (1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llalta 评分:PTS 的发生率分别为35.1% (13/37)、58.8%(2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PTS 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PE,治疗组出现牙龈出血3例,对照组2例,无明显全身出血情况,PTS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予停用溶栓或抗凝后好转。

表2 治疗前后患肢肢围差比较 (cm,±s)

表2 治疗前后患肢肢围差比较 (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医学家Rudolf Virchow 提出DVT 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然得到各国学者的一致认同。对于DVT 如何治疗目前仍然没有统一方案,多数采用非手术方法,以溶栓治疗为主,包括抗凝、溶栓、手术等治疗手段[3]。而急性DVT治疗的原则为:①减轻或消除症状和体征;②预防肺栓塞,降低死亡率;③预防静脉血栓复发;④防治血栓形成后综合症[4]。

3.1 抗凝问题 抗凝是DVT 最基础的治疗,能有效阻止血栓的滋生及漫延,预防DVT 的复发。由于华法林起效时间需要3d,所以本研究诊断DVT 起就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直至控制INR 2~3 时停用低分子肝素,出院后仍有使用华法林抗凝3月,密切观察凝血功能变化,其间无出现全身出血及血栓复发的情况。另外,也可以使用利伐沙班代替华法林联合肝素抗凝,因利伐沙班剂量个体差异小,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使用更加简便。单药治疗急性DVT 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5],但由于利伐沙班价格昂贵,还未能广泛推广。

3.2 经大隐静脉远端溶栓解剖学基础 在深浅静脉和大小隐静脉之间存在许多交通支静脉,相互交通,交通支静脉的主要功能是将浅静脉系统的血液向深静脉系统引流,从而回流至心脏。而小腿中下段浅深静脉间存在一组重要的交通支静脉—Cockett 交通静脉。由于DVT 患者大多足部肿胀明显,静脉穿刺困难,而大隐静脉起点位于内踝前,管径较粗,位置固定,有经验的护士凭手感亦可行穿刺成功,也可以在此处切开大隐静脉,进行静脉给药。本研究用止血带迫使药物能从大隐静脉经过Cockett 交通静脉进入深静脉,尽可能起到最大药物浓度于深静脉。

3.3 溶栓问题 DVT 发生后72h 内溶栓效果最佳,但对于2 周内的广泛中央型及混合型DVT 同样有效。通过溶栓可能恢复静脉血流,保护静脉瓣的功能,预防肺梗死、PTS的发生。临床上使用尿激酶溶栓最为广泛,它抗原性少,可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进而使血栓溶解,可监测纤维蛋白原继续应用7~10d,效果肯定。虽然溶栓治疗DVT 已经有40年历史,但其尚有讨论的空间,体现在溶栓的途径及药物用量。目前常用的途径有外周浅静脉途径,介入途径,以及本研究的深静脉途径[6]。浅静脉途径即全身系统溶栓,由于尿激酶在体内半衰期只有15min,并经肝脏代谢,所以药物在深静脉血栓部位的有效浓度明显降低,影响疗效,而提高药物用量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发生增多;文献报道介入途径治疗效果最好,其治疗DVT 有效率达92%[7]。但由于其对设备及技术要求高,在广大基层医院尚未开展。经大隐静脉远端入路进行溶栓,药物能通过交通静脉作用于深静脉中,作用时间长,有效浓度高。在同等药物用量情况下较之系统溶栓作用迅速、浓度高,且操作不复杂,不增加溶栓药物副作用,从治疗结果来看,治疗组的消肿情况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通畅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中医药问题 本病属中医“股肿”范畴,血府逐瘀汤为理血剂,具有调理血分,宣通血脉,祛除瘀滞的作用。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通血脉,祛瘀血,并引瘀下行;生地配当归养血活血,使瘀去阴不伤;柴胡、枳壳、桔梗疏畅胸中气滞,使气行则血行;毛冬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络、利小便;水蛭破血、逐瘀,通经;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凑血行瘀去、利水消肿、通络止痛之功。

3.5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问题 DVT 的治疗除了关注近期消肿、血管再通等问题的同时,还要随访了解PTS 的发生情况。Villalta 评分表包括对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的评估,对PTS 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能很好地明确PTS 的发生及分级,是目前评价PTS 发生的重要标准。随访中复查血管彩超发现PTS 患者深静脉管腔仍有部分堵塞,管壁增厚,静脉弹性差,深静脉瓣膜消失或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回流障碍或返流。说明治疗组治疗方法较之对照组能有效保护静脉结构及静脉瓣功能,减少PTS 的发生。

DVT 的治疗是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抗凝、祛聚、溶栓、取栓、利尿、压力治疗等[8]。本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29-1230.

[2]Strandness DE,Langlois YE,Cramer M,et al.Long-term sequelas of acute venous thrombosis [J].JAMA,2005,250 (9):1289

[3]Pastores SM.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intensivecare unit [J].J Crit Care,2009,24 (2):185—191.

[4]王深明.血管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80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J].2012:27 (7):606

[6]郭伟,许永乐,贾鑫.规范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栓治疗——第8 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治疗指南解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J].2010:30(12):1031-1302

[7]万圣云,徐周纬,潘升权,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 (34):25-27.

[8]张清,张希全,经皮血栓碎吸与介人溶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 (4):15-16.

猜你喜欢
华法林抗凝溶栓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