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5-12-14 09:30雷少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大肠菌群食源性致病菌

雷少华

松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松滋434200

关于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雷少华

松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松滋434200

目的调查分析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旨在提高本市对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能力,保障居民的饮食安全。方法依据《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指南》中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检测标准,收集本市部分饭店、超市中的230份即食凉拌食品样品,并对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沙门菌、志贺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结果所有检测样品中合格样品有70份,总合格率为30.43%;其中合格率最高的样品为夹心饼干类,合格率为86.67%,其他样品的合格率较低,其中最低的为非发酵豆制品类,为15.56%;与冬春季相比,夏秋季检测样品的合格率较低,为2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型包装样品的合格率明显高于简易包装的样品合格率(P<0.05)。结论该市即食凉拌食品的卫生状况较差,某些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所以说有关部门应加大食品安全监测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微生物污染;即食凉拌食品;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无毒无害、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对人体无健康危害等。我国对食品或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1]等方面均出台了严格的要求与标准,不允许出现任何威胁、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近几年来,即食凉拌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对该类食品的需求量与消耗量也在不断的上升,同时对该类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也同样受到关注。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即食凉拌食品的安全问题[2-3],该次研究对本市部分超市、饭店内的即食凉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调查,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2 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情况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市30家超市、普通饭店,其中18家符合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12家基本上符合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并对上述超市、饭店中的即食凉拌食品(包括熟肉制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盒饭、鲜榨果汁等)进行采样分析。共采集230份样品,其中夏秋季采集123份,冬春季采集107份。夏秋季检测样本中,熟肉制品有25份,非发酵豆制品有23份,夹心饼干有9份,鲜榨果汁有19份,盒饭有18份,中式凉拌菜有29份;简易包装样品89份,定型包装样品34份。冬春季检测样本中,熟肉制品有25份,非发酵豆制品有22份,夹心饼干有6份,鲜榨果汁有14份,盒饭有14份,中式凉拌菜有26份;简易包装样品79份,定型包装样品28份。采集样本后将其置入无菌的封口袋内,标记样品来源。其中样品的保存温度约在4℃左右,且送检时间在4 h以下。夏秋季和冬春季采集的样品种类和包装类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根据《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手册》[4]对即食凉拌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沙门菌、志贺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①将25g样品置入225mL的李斯特氏LBI增菌液内,培养1 d后给予增菌液0.1mL并在同样的条件下(30℃)培养1d,并将得到的LB2增菌液置入科玛嘉李斯培养基内[5-6],在30℃的温度下连续培养1 d。后单纯培养显示为蓝色带晕的菌落,并进行API生化鉴定、镜检、动力检测等。

②对制作沙拉等所需的工具进行检测。根据原卫生部出台的《消毒技术规范》[7]中对该类工具的规定的卫生情况依次进行检测。

1.3 数据分析

该次数据采用SPSS 17.0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生物污染情况

230份样品中70份合格,合格率:30.43%(70/230);细菌总数:118份合格,合格率为51.30%;大肠菌群合格87份,合格率:37.83%;致病菌200份合格,合格率:86.96%。其中经检测后显示夹心饼干类的合格率最高,为86.67%;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的合格率最低,为15.56%,见表1,表2。

表1 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情况

2.2 不同季节的合格率分析

其中夏秋季的合格率为20.33%,冬春季的合格率为42.06%,夏秋季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季节检测标本的污染状况分析

2.3 简易包装与定型包装样品的合格率分析

定型包装样品的合格率为74.19%,简易包装样品的合格率为35.29%,说明前者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包装类型的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由以上检测结果可知,该市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不佳。该次样本总数为230份,其中合格的样本数仅有70份,样本总合格率仅为30.43%,非发酵豆制品微生物污染情况最严重,合格率仅为15.56%,其次是中式凉拌菜和鲜榨果汁,合格率分别为18.18%和27.27%。上述食物多为自行加工的食品,其存放时间较长,特别是夏秋季节,由于温度普遍升高,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使得该类食物的合格率普遍较低[8-9]。

从卫生学指标方面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后得知,细菌总数是用来判断细菌污染情况的一类指标,大肠菌群是用来检测粪便污染情况的一类指标,经过该次研究结果后得出:细菌总群、大肠菌群所占的合格率分别为51.30%、37.83%,说明细菌总群与大肠菌群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且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情况,某些样品的检测指标要远远高于正常值,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本市即食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

根据相关文献[10]报道,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2.10%,说明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仍旧存在,且凉拌菜与盒饭的情况最为严重。对多种致病菌进行检测后得知,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为蜡样芽孢杆菌,其次为单增李斯特菌[11]。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有国外文献[12]报道该类致病菌可引起食物中毒,但是在我国有关的报道较少,其原因可能与各国的饮食习惯有关。但是该类致病菌涉及的范围较广,且不受冷藏影响,是我国20世纪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应受到广大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高度重度,加强检测力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1]宫春波,王朝霞,郭玉麟,等.市售散装即食食品微生物卫生状况调查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 (2):121-125.

[2]林云,王恒辉,谢亮,等.嘉兴市即食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现状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7(3):301-303.

[3]董庆利,郑丽敏,党维鑫,等.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321-323,366.

[4]许玉慧,许喜林,辛淑敏,等.即食湿面条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的初步研究[J].中国酿造,2014,33(7):68-71.

[5]周银柱,朱彩明,陈艳,等.长沙市2012年即食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 (12):1476-1478.

[6]王磊,陆海霞,陈青,等.即食东海海参休闲食品加工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0(11):160-164.

[7]张周建,张卫兵,羌校君,等.江苏省南通市餐饮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 (8):17-19.

[8]袁琳,张昭寰,崔泽林,等.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在即食虾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1):175-178.

[9]方燕锟,张继江,李婷,等.某市超市即食食品微生物学检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3):323-324.

[10]娄永江,柳丽.即食海蜇中特定腐败菌的分离及PCR检测[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2):207-209.

[11]翟明爽,徐斐,曹慧,等.即食熟肉制品中主要致病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J].微生物学杂志,2014,34(2):92-98.

[12]王佳佳,肖贵勇,冯月明,等.2009-2012年北京市某区13类市售食品的卫生状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 (3):268-270.

About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Ready-to-eat Cold food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LEI Shao-hua
Songz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oin,Songz,Hubei Province,4342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ysis of microorganisms in ready-to-eat cold food pollution situation,aimed at improving the region of foodborn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to ensure the safety of residents'diet.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food-borne disease surveillance technologyguide of foodborne disease in the related testing standard,collect the region part 230 ready-to-eat cold food samples in a supermarket,hotel and to test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condition,including coliforms,staphylococcus aureus,yeast,salmonella,shigella,hemolytic streptococcus,etc.Results All samples in 70 qualified samples,the percent of pass is 30.43%;One of the highest qualified rate of samples for the sandwich biscuit,percent of pass is 86.67%,other sample qualified rate is low,the lowest for the fermentation of soy products,15.56%;Compared with the winter,summer fall samples of qualified rate is low,at 20.33%,the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Percent of pass of stereotyped packaging sampl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mple packaging sample qualified rate(P<0.05).Conclusions The region ready-to-use cold food hygiene is bad,some food in the presence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so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od safety monitoring,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ood.

Microbial contamination;Instant cold food;Food borne illness;Food safety

R155

A

1672-5654(2015)08(c)-0020-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24.020

2015-02-27)

雷少华(1973.9-),女,湖北松滋人,大专,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卫生检验工作。

猜你喜欢
大肠菌群食源性致病菌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保山市饮用水水源地水中的大肠杆菌分析
生物滞留池处理污水厂尾水中粪大肠菌群的试验研究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大肠菌群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景观河道病原微生物污染来源与分布特征
新疆和田维吾尔族老年人唾液中四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特征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