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价值探讨

2015-12-14 09:30曲智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层级护士护理人员

曲智娟

四平市妇婴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价值探讨

曲智娟

四平市妇婴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目的对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3月在该院工作的40名护士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护士分为两组各20人,以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的护士为对照组,以采取分层级管理的护士为观察组,对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护士的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房管理等方面评分分别为(95.7±3.2)分、(95.1±4.2)分、(95.4±3.7)分、(94.2±3.4)分,对照组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房管理等方面评分分别为(90.1±4.8)分、(88.2±5.4)分、(89.6±4.8)分、(87.6±6.5),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的满意程度,观察组93.6%明显优于对照组84.8%,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水平,实现护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护理管理;分层级管理;应用价值

护士是医院主要工作人员的的重要组成,医院护理及治疗效果直接受医院护士管理方式和护士自身素质的影响。目前,平台式护士管理模式比较常见,但平台式护士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探索全新

的护理模式,充分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1]。根据护士自身特点进行资源配置,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使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幅提升,有助于护士发挥独特的护理专长,使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提升。本文对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价值进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6月—2015年3月在该院工作的40名护士进行研究,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 33岁,平均年龄(24.5±2.2)岁。其中,按照护士职称等级划分,共有8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20名护士。按照学历划分,本科18名,大专14名,中专8名。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护士分为两组各20人。对比两组护士性别、年龄、职称以及学历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行传统轮班制。

观察组护士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组中所有护士关于职称、学历、工龄以及专业特长等资料进行调查,对护士人事管理、情感价值、应变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进行评定,按照调查和评定标准,将护士分为I~IV四个等级,由主管护士实现对各层级护士的直接领导。根据护士等级划分,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实现对护理人员的协调分配。还可根据护士的专业特长成立专业小组,在I级护士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展开护理工作。具体分层级管理模式如下:①I级护士以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为主,实现对其他三级护士分工协作的负责和管理,并定期向其他各级护士传授护理专业知识;②II级护士主要由各护士小组组长组成,可将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护士作为组长候选人,确保组间护理工作能够及时沟通和配合,同时还需对下级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并提供定期指导和测评;③III级护士一般选择护理工龄较短但有1年以上护理经验的护士,主要对患者日常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负责,并为IV级护士提供初步培训和指导;④将刚入职护士及护理助理人员划分为IV级护士,主要任务在于配合其他三级护士进行一般的护理工作,定期参与护理培训,并从事值班室工作以及夜间护理工作[2]。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采用APN连续排班模式,将工作制度划分为以下三个班次:A班(7:30~15:30)、P班(15:00~22:30)、N班(22:00~次日8:00)[3]。由医院对交接班时间进行严格界定,并将交接班时间纳入工作时间内。护理小组根据成员情况采取弹性排班,根据岗位责任制完成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士关于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鉴于以及病室管理等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调查,调查实行百分制,对上述各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评分。

选取该院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64例患者,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制。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患者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确保录入过程真实客观,以95%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关于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模式工作质量各项指标比较[±s),分]

表1 两种护理模式工作质量各项指标比较[±s),分]

组别例数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对照组观察组2 0 2 0 t P 9 0 . 1 ± 4 . 8 9 5 . 7 ± 3 . 2 4 . 3 4 1 < 0 . 0 5 8 8 . 2 ± 5 . 4 9 5 . 1 ± 4 . 2 4 . 5 1 1 < 0 . 0 5 8 9 . 6 ± 4 . 8 9 5 . 4 ± 3 . 7 4 . 2 8 0 < 0 . 0 5 8 7 . 6 ± 6 . 5 9 4 . 2 ± 3 . 4 4 . 0 2 4 < 0 . 0 5

对患者进行护理模式满意度问卷调查,本次研究累计发放问卷264份,回收264份,问卷有效率1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

表2。

表2 两种护理管理模式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渐深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逐渐提升,医院为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积极改善护理管理模式至关重要。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在积极探索合适的护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改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4]。

护士分层级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护士通过对其负责的患者采取整体、连续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进行长期观察,并提供具有预见性的护理方法,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及时反馈,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5]。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每个护士都能够发挥自身特长,实现护理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在上级领导的分析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根据护士层级的不同,对各级护士采取风层级培训,有助于提升护士专业知识的护理水平,同时还提升了高级责任护士的管理能力,实现对医院护理的高校管理,确保护理资源得到高校利用。

本研究中,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房管理等方面评分分别为(95.7±3.2)分、(95.1±4.2)分、(95.4± 3.7)分、(94.2±3.4)分,对照组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房管理等方面评分分别为(90.1±4.8)分、(88.2± 5.4)分、(89.6±4.8)分、(87.6±6.5)分,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质量。李惜华[6]在研究中认为,护士分层级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设立了不同层级的护理岗位以及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确保不同等级护士都需要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以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以及不同并且发展的需求,提升了护理质量,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升了各层级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满足满足需求,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护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减少,有助于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结果表明,对264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6%明显优于对照组84.8%(P<0.05),说明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原因在于,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工作需要整个护理小组完成,护理组长在分配好基础护理工作后,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对患者的心理困惑能够及时了解,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缩短,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深化“患者作为护理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综上,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水平,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实现护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陈莉.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111-2113.

[2]高清琴,李秋妍.基层医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41-142,145.

[3]李思琴,孙涛,石锦波,等.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24):3733-3735.

[4]孙玉玲.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92-93.

[5]黄娇,张维燕,李文强,等.护士分层级管理及大包干责任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56-57.

[6]李惜华.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临床实践效果探讨[J].河北医学,2011,17(8):1098-1101.

Value Care Management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QU Zhi-juan
Siping City Fuyingyiyuan,Jilin Siping 136000 China

Objective The value of nurses in nursing management were layered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March 2015 in 40 nurses working in our study,all nurses table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andom divided into twogroups of 20 people,to adopt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ode of the nurse as the controlgroup,to adopt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nurses as the observationgroup,the two nurses i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of work quality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To compare the two kinds of nursing mode,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 score,the observationgroup in basic nursing,holistic nursing,health education and ward management score(95.7±3.2),respectively (95.1±4.2),(95.4±3.7),(94.2±3.4)and controlgroup in basic nursing,holistic nursing,health education and ward management score(90.1±4.8),respectively(88.2±5.4),(89.6±4.8),(87.6±6.5),the score observation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group(P<0.05),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mparing two kinds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of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observation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group 84.8%,93.6%with P<0.05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In nursing management,USES the nurse layered management,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level of nursing an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nursing human resources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Nursing management;Hierarchical level management;Application value

R47

A

1672-5654(2015)08(c)-0066-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24.066

2015-05-10)

曲智娟(1964.8-),女,吉林四平人,中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工作。

猜你喜欢
层级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