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项目教学法”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中的建设与应用

2015-12-15 08:02张双灵杜德红赵海燕于春娣都启晶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1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项目教学法实践

张双灵 杜德红 赵海燕 于春娣 都启晶

摘要:随着食品安全案例频发,社会各层人士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論文提出在高等学校卓越计划背景下,以“项目教学法”强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论文深入探讨了“项目教学法”的发展现状以及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卓越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42-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对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一种探索,其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2]。“项目教学法”是针对某一个专业或专业课程,教、学、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3]。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频发,社会各阶层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实践技能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多设置在高等农业院校,因此,该问题成为各高校探索的重点。结合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名校建设”的目标[2],我们提出了卓越计划,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中适时提出“项目教学法”的理念,以期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部分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的来源

最初的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跨专业的课程,它以“项目”为依托,将多门课程合起来进行教学[3]。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熟悉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一般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收集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并独立开展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的评价。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掌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知识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只起到一个指导作用,不亲自参与,只在项目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归纳。

该方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动手做实验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这种方式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高等农业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理念。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一)学生积极性高

在项目教学方式下,教师不再主动讲理论与结果,学生不再盲目地被动接受,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去寻找得到理论与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了相应的理论与结果。在寻找理论和结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在青岛农业大学的实践表明,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积极性。

(二)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

该方法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习的过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如获取文献资料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与人写作沟通的能力等。最终,学校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融入行业,成为我国食品行业的中坚力量,提升了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较好地完成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项目教学法实践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