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新课改下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创新素质

2015-12-15 13:19易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1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小学体育新课改

易建军

摘要:当今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合理的创新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时期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内容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和锻炼学生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是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旨在探讨此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改;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75-02

一、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思路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创新主要是根据老师为了不断推出新的创新思路、使新的教学课堂具有多彩性,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体育课更感兴趣。

1.在思想上的创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改则要求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最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并持续保持对体育的热情,从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2.在教法上的创新。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较单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行,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主张由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向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发现体育的乐趣;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新奇感,让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更容易,并不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的兴趣;用“情境教学法”来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小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从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3.在评价体系上的创新。在传统教学中,体育考试或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达标,这个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因此,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并用,唤起学生实现自我与争取成功的需要,否定性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认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结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综合性评价可以及时地反馈教学的信息,及时知晓体育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措施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1.明确创新概念,更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创新教育核心理念的导引下,体育教师通过不懈努力,并结合实践,创造性地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整合并不断加以完善,研究学校体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最终得出新的观点。体育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平等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创新姿态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教学的创新,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上不断更新,始终以超前和创新意识来指导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践行“以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教学原则,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良好氛围,并充分挖掘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2.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要从过去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变为“配角”。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变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为知识形成的合作者。改进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中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依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自身优势为基础,大胆重组教材,整合一切教育资源,让课堂真正成为创新共赢的欢乐场,不断形成和完善互动、交往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如在进行单项教学时,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准备活动,挖掘学习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的身心积极主动参与,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因为,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学习,才能体验到自我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提供表现机会,尊重他们的个性,对他们的积极思考和创造活动给予肯定。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和习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要求,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和练习,允许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和帮助,也允许学生对答案的回答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结论,帮助学生积极地寻求多元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意识会变得更强烈。

4.借助体育的人格教育力量。老师可以结合讲解教材中的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跑等项目的战术和技术配合,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在耐久跑、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旅途上只有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对理想、意识、进取及奉献等创新品格,如果教师能够教育得当,将对学生的终身产生不可估量的极好的作用。

5.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一个循规蹈矩,步入后尘,不懂得思考,不研究学生创新机理的教师,不可能去突破常规教学模式达到创新,更不可以大胆地、独特新颖地创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要以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来熏陶学生。只有将自己了解和掌握了的体育动态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才会使学生渴望学习,从教师身上得到一种知识的力量和一种创新的精神,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专业理论和相关的教育,不断地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

三、结论

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习惯、基本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进步的时代特征,对各个领域的人才提出了应具备有“创造能力”的素质要求。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双边活动,普通体育教学应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这一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只有在更新原有的落后教育观念,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体育人文主义教学思想,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才能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學出版社,2004.

[3]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与科研,2000,(10).

[4]牧新义.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原则及其实施[J].教育实践与究,2001,(6).

[5]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0).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小学体育新课改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