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提问五“关注”

2015-12-15 19:37李萍刘诒兴
新教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关注锐角等待时间

李萍 刘诒兴

一、把握教材,关注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并在课上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它展开对话。以“方程的意义”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进行反馈,以此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最后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方程?(2)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学了方程有什么用?通过这三个凸显本节课学习内容本质的核心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在某种程度上构建了全课的学习框架。

二、学生为本,关注课堂提问的全体性

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涉及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问题。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思”起来、“动”起来,课堂效率才会高。但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提问要兼顾全体,分析差异,设计不同的指导方案。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兼顾学生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既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就高不就低”。现代教育已把学生摆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并且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指导对象要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设置梯度,关注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我们的课堂提问在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起点等进行提问,从而循序渐进地达成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的目的,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所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为学优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学困生而降低难度,其难易程度应是多层次的,使它们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具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力所及的问题加以解决。有成功的体验便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收到预期效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教师拿出一个只露出两个锐角的三角形问:“这是什么三角形?”有部分学生进行猜测、设想、判断后,回答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不忙于揭示结论,而是拿出学生熟悉的三角板露出两个锐角,学生惊呼:“原来是直角三角形。”教师再拿出红领巾也只露出两个锐角,学生又被震住了,喊道:“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此时教师追问:“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锐角三角形呢?”学生通过具体的体验、领悟,不难抽象出必须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学生学得非常投入,印象深刻,又学到了探索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探索、回答问题的机会。

四、精心组织,关注课堂提问的指向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手段,为了让课堂提问发挥最大的作用,在选择提问的对象上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例如,如果提问是为巩固旧知,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叫普通程度的学生回答,因为他的水平最能代表全体同学所掌握的水平;如果提问是为了巩固当堂所教学的新知,则可让学优生来回答,因为他们的回答往往能给全班同学起到示范的作用,有利于各层次的学生对当堂知识形成正确的表象;如果提问是为检查教学效果,可试着让学困生来回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如果他们都理解并掌握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其他同学更不成问题了。

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总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进行的。要想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呈现问题与选择对象的时间顺序上就要把握节奏。如果一提出问题就立刻请学生回答,或者先指名后再提问。这样做不但回答问题的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而且其他学生也会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笔者曾听过一节课,教师上课时这样提问:“请A同学来说什么是倒数?”此时大家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学生A身上,这种做法必然会造成一人动脑,其余人并不积极思考却处于观望的被动局面。因此,提问时要坚持先出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再请学生回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空。

五、思维价值,关注课堂提问的时间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考虑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有两种。教师提问后等待的时间很关键,太短,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准备不够充分,回答不到位。但等待的时间太长,学生已完成思考,不及时让他们回答,他们就会转移注意力,从而造成时间浪费,降低课堂效率。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掌握好等待时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应答热情会提高,回答不到位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将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谜:“小勇今年7岁,过了7个生日,他哥哥小毅从出生到现在过了3个生日,你们猜猜小毅今年几岁?”有的学生顺口说:“3岁。”教师并不马上给予回应。过了一会,不用教师提醒,学生们自己就感觉到不对劲——小勇今年7岁,哥哥怎么才3岁呢?学生们产生了向新知识“冲击”的强烈欲望。教师在学生们充满疑惑,迫切要解决问题时导入新课,开始学习“平年、闰年”的知识。一节课,学生都围绕设疑、解疑这一线索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困生基础差,理解的速度慢,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延长等待时间能吸引更多学困生参加,教师要更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回答,给他们留适当的时间去思考。研究表明,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这段时间往往是他们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间,也是锻炼他们思维的大好时机。教师不应吝啬这几秒钟时间,应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这样既不损伤他们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能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思维的启发剂。有效的提问,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掌握好提问的类型,安排好提问的时机,设计好提问的难易度,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双溪中心小学 福建省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注锐角等待时间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意大利:反腐败没有等待时间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
画角数角收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