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家庭教育要避免功利化

2015-12-15 12:14小单
现代家长 2015年12期
关键词:功利化升学家长

小单

【熊丙奇简介】

1972年7月生于四川资中,199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现为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著作有《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成功宝典》《青春档案》《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等。

不用吓虎,也能阻止孩子的不良倾向

身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先生对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同时,他还是著名的专栏作家,经常在报刊上对中国教育的各种现象进行解剖和分析,拥有大量读者。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功利化教育害人不浅

记者(以下简称记):熊博士,请谈谈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看法。

熊丙奇(以下简称熊):我认为,中国的亲子关系已经异化为非常功利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付出,看上去是无私的,实际上要求孩子用分数、考上某所学校来回报,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是以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获得孩子升学的成功。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个人的教育,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老师把督促孩子学习的任务交给家长,家庭教育就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而作为一个批改员、辅导员,很多家长很痛苦。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家长要重新学习小学、初中、高中知识。孩子上小学时,家长基本能胜任,初中也马马虎虎,等孩子上了高中,家长就崩溃了。有多少家长真正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看法,家庭教育到了高中毕业就结束了。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入大学,自己就完成任务了。

记:您认为这是家长的问题吗?

熊:不,不是家长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体系出了问题。

记:请详细谈谈。

熊:中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功利化和竞技化。所谓功利化,就是由于高考制度用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用总分模式来考查学生,整个基础教育实际上是升学教育模式。在升学教育模式下,学生为了升学而学习,凡是跟升学相关的都是有用的,凡是跟升学无关的都是没用的,因此我们看到体育课在中学被边缘化,任何跟成长有关系的重要课程都因为不是高考的核心科目而变得不重要。

记:请举例说明。

熊:比如今年高考政策变化,整顿和治理高考加分项目,取消艺术、体育类的高考加分。本来高考加分是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为了矫正单一的分数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偏差,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特长,但实际情况是,高考加分变成加分腐败和加分教育。为了获得加分,家长让孩子上所谓的兴趣班,实际上是加分班,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学特长的目的不纯,学了也是白学。已经学了多年艺术的学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号啕大哭,说自己多年的心血白费了。那我们就明白了,其实他学艺术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加分。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调查数据,全国15个最冷门的专业中有4个来自艺术,包括动画、表演、播音、主持艺术和音乐表演等。为什么艺术专业会成为冷门呢?大家很清楚,全国大概有15%的高三学生参加艺考,许多学生参加艺考实际上是欺骗高考,他们参加艺考的目的不是学艺术,仅仅是上大学而已。在这些学生中,90%以上根本就对艺术没有兴趣。这就是功利化升学导向所导致的结果。

在功利的升学导向引导下,学生实际上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准备高考,形成了“五好”的链条: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一步踏空,步步踏空,所以每一步对家长来说都非常关键。教育部要求幼儿园摆脱小学化,不得上珠算、数学、拼音这些课程,但是家长不答应。

记:真是触目惊心!中国家长太疯狂了!

熊:还有更疯狂的。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只有适龄孩子才能够入学,每年9月1日开学。从出生日期来看,适龄的入学孩子在8月31日之前出生合适,如果孩子的预产期是9月几日的话,有的父母就会让孩子提前到8月底出生,所以每年8月就是剖腹产高峰期。为了让孩子早上学,有些父母简直要泯灭人性了!这其实就是功利教育引导的结果。孩子早几天出生,早一年上学,不会帮助他未来更成功,但家长却乐此不疲。是什么让这些父母丧失了理性?根源便是教育的功利化。

竞技化教育误人子弟

记:家庭教育竞技化是什么意思?

熊:中国的基础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竞技场。教育是关乎人的事,是让每一个学生更加完善,做最好的自己,但是今天不是这样,而是充满竞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附庸,也把竞争当主旋律,父母天天在干让孩子成绩更好的事,却不顾孩子的个性发展,最后给孩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学校的校长、教育局长也非常痛苦。比如,媒体喜欢对学校进行排名,全国十强中学、百强中学等,非常荒谬。排名的依据是什么呢?有的居然是看学校出了多少个高考状元。这种毫无来由的竞争导致各地都在搞超级中学,整个社会都在为升学而竞争。每年高考后,有的地方会在当地报纸上公布录取名单,而且只公布一本录取名单,有的地方特别强调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数,如果一所中学没有学生考上这两所著名高校,老师的奖金都成问题。在这种糟糕的环境里,学生成了弱势群体,成了高考工具,身心不健康和人格不健全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竞技化的教育就是在误人子弟,值得父母们深刻反思。

记:为了在浮躁的竞争中获得优胜,为了实现功利化的目的,学校和家长都采取哪些措施呢?这些措施又会对孩子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熊:第一个措施是灌输。灌输对应试教育是最成功的手段,搞题海战术,让学生们反复接受枯燥的训练,接受强制灌输,强制压迫。第二个措施是圈养,即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老师和家长告诉孩子,不要有想法,不要有思想,一门心思学习就够了。很多学校对学生采取这种高强度的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实际上跟教育要解放学生天性,让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对这种圈养式管理,教育部多次批评、制止,教育专家多次呼吁改变,但是没有用,为什么?因为这种不科学、不人道的管理方式对高考来说效果很好,其他学校争相效仿,家长则巴不得把孩子送入这样的学校。

记:平心而论,这是高考制度造成的,家长是不得已而为之。高考制度不变,学校不这样办学就没有生存空间。

熊:的确,这是客观现实,但高考制度不理想不是对教育无所作为的理由。学校和家长不能以受害者的身份,以高考的名义来加害学生。我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老师,应该坚守教育的底线,千万不要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事。对家长来说,最终期望是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而不是希望孩子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考上一所名校。或许,有些家长认为,身心健康和人格出现问题的只是少数,跟我家孩子没关系。真的如此吗?看看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就明白了,问题相当严重。即使你家孩子真的没有问题,那也只是运气好,赌赢了。试问,家庭教育是赌博吗?

家庭教育须众神归位

记:在高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应该做哪些改变呢?

熊:我认为,家庭教育必须众神归位,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第一是公民教育。所谓公民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有公民意识,培养孩子的公民责任感。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定位是让孩子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父母首先要把孩子当公民看待,尊重孩子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人格,而不是高高在上,为孩子包办一切。

其次,父母要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举个反面例子:今年高考前几天,有一所中学让学生收拾东西回家休整,趁着混乱,一群学生群殴一名老师,用扫帚把老师打得头破血流。老师为了学生安心参加高考,打算忍气吞声,但是周围的人不满,把这件事捅到了网上。当地县领导居然表态,我们要想方设法保证这些孩子能够顺利参加高考。他们认为高考太重要了,违法不算什么。没有规则意识,考试成绩再好也是失败的教育。

再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再举一个反面例子:一名小学生计划做一次小区养狗的调查,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拟定了调查问卷,准备挨家挨户拜访小区住户。但父母不同意,怕孩子耽误学习,就关上门,一个人把几百张问卷填完了,交差了事。试问,父母这样做,孩子以后还有动手能力吗?还有科研精神吗?还有诚信意识吗?事实上,现在大学里的研究生很多就是这样闭门造车的。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父母言传身教很重要,仅靠学校事倍功半。

第二是生活教育。我曾经对中小学进行一个调查,发现洗过自己衣服的孩子不到10%,以至于到了大学还要把脏衣服快递回家让父母洗。没有生活教育,就会造成孩子不能自立、不能自强,缺乏生活自立的能力。很多学生出国之后非常不适应,原因就是从小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助打理的。生活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从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第三是生命教育。现在学生自杀的案例开始增多,一旦遇到挫折,不少学生想不开走极端,原因在于生命教育缺失。一个人不爱自己,怎么爱父母?他爱自己就是爱父母,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责任感才有家庭责任感,而我们的个体意识常常被淹没在集体之中。甚至出现问题时,孩子会以惩罚自己以达到惩罚父母的目的。在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也很欠缺。比如爷爷生病了,本来孩子应该去探望、去照顾,但父母不允许,说你只要努力学习,拿高分,爷爷就高兴了,病就好了。爷爷去世了,父母还要瞒着孩子,怕孩子考试分心。这其实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都是在扼杀孩子的生命意识。

第四是心理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以及复杂的情感问题,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适当的心理支持,让孩子懂得怎样缓解压力。今年出了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两个高一的学生由于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相约自杀,自杀之前他们写好了遗书,把他们所有可能有用的东西交给了同学,并告知他们自己要自杀,然后到宿舍阳台上准备跳楼。同学知道后就劝他们,日子多好啊,没有过不去的坎。那两个孩子说算了,我们没问题,你们回去吧。同学们见劝说无效,就回去了,只留下他们两个在外面。当其他孩子还没有进入梦乡的时候,这两个人就跳下去了。我认为,有基本心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当那两个孩子已经写了遗书,而且站在楼顶,别的孩子要么去告诉老师,由专业老师来救他们,要么报警,然后一定要与他们聊天,拖延时间,等待救援,而不是轻易相信并离开。只要有心理危机、心理干预的意识,悲剧就不会发生。这个惨痛的教训提醒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多么重要,重视的最好办法是预防,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了再大张旗鼓地去补救。

记:您的建议非常好,针砭时弊,入木三分,只怕家长们听不进去,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也不能用分数来衡量。

熊:但我不会停止呼吁!以上这些家庭教育的内容都非常重要,虽然跟升学没关系,不会提高孩子的分数,但是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家长的关心。我认为,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不断进步的民族,一定要立足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反思之后加以改变。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功利化升学家长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家长错了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家长请吃药Ⅱ
幼儿园绘本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对策
升学啦
犯错误找家长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