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建设路径选择上的两种倾向

2015-12-17 05:52江声皖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转型升级广播电视

江声皖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黄山分校,安徽 黄山 245900)



开放大学建设路径选择上的两种倾向

江声皖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黄山分校,安徽 黄山245900)

摘要:是在电大的基础上转型,打造开放教育的升级版;还是与电大作历史切割,重起炉灶建新型高等学校?史实告诉我们,电大原本就是开放大学,所产生的问题不在于名号,要害是误读了邓小平对“开放教育”的中国特色的诠释——“多快好省的教育”。但我们在“好”字上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而开放大学,便正是“3G电大”,我们必须遵循开放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尽可能快地让业内人士与业外大众看清楚“办好开放大学”的走向、途径和目标。打造开放教育升级版应注重优化而非割裂,既要正视电大的缺点、缺陷而进行改正、弥补和改造;又要针对电大的特点、优点而加以传承、发展,决不能轻率地毁弃、切割。

关键词:开放大学; 转型升级; 历史切割;广播电视

当“一校五省”被国家确立为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试点,即以电大系统为基础建设开放大学成为定论之后,在路径选择上,人们的看法确乎存在分歧。

正如《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2月刊,卷首文章所说:“更名”问题“本来可能并不那么要紧”,但如果“弱化或消减了以‘更名’为契机破解那些瓶颈问题的努力,自然就有些‘舍本逐末’了。”[1]

毋庸讳言的是,在“破解那些瓶颈问题”上,对“更名”的不同表述却正折射出了建设开放大学路径选择上的不同倾向,一种倾向是在电大的基础上转型,打造开放教育的升级版;另一种倾向则是与电大作历史切割,重起炉灶建新型高等学校。

而与在“更名”问题上作隐形飞行不一样,到了一些研究者笔下,将 “开放大学”与“电大”作历史切割的看法便愈显清晰。譬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30多年,其最大特色就是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延伸到县的办学系统。而开放大学就不一样,试想,各自独立办学的国家和地方开放大学,在追求特色发展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同质化的情况。”[2]

又譬如“传统的电大网络平台,无论是中央电大还是地方电大的平台,可以说都是封闭或半封闭的,与开放大学的开放性本质要求不甚吻合。”[2]38-40

再譬如“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电大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建设新型的开放大学,如果不出新招,仅仅依托社会教育资源,走‘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老路,这种以利益获取为特征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然很难适应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2]38-40

因此,这两位研究者认为“在开放大学体系建设问题上,存在着‘破’与‘立’的问题。”[2]38-40即便是业内的权威人士也认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理论指导”。[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办好开放大学”,这自然是开放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机遇,简单地“换牌”了事,确不可取。但断然切割,实行“破、立”,或是把电大的历史“经验”教训、把“开放教育试点”的“理论”实践都视为“没有”,这对“办好开放大学” 是有益,抑或还是有害呢?

一、电大原本就是开放大学——胚胎期的蝴蝶也是蝴蝶

“电大”与“开放大学”,这两者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必须历史地来研究、分析和解答。

就“广播电视大学”与“开放大学”的概念而言,最初,两者之间仅仅存在选择什么亮点写到自己的旗帜上的区别,即是把有标志性的教学媒体名称写到自己的旗帜上,还是把阐释教育属性的理念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这里我们有必要简短地来回顾一下广播电视大学的历史。1977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谈到中国恢复教育的艰难和人才的严重短缺。希思介绍了英国利用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办开放大学的情况,引起了小平同志的注意,小平同志明确表示要利用电视手段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1978年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中圈阅 “同意”。1978年7月,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便正式通知全国各省,要求积极筹备成立广播电视大学。[4]

尽管一开始希思便介绍了“开放大学”的概念,而在之后,由中国国家教委发布的《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了“广播电视大学是釆用广播、电视、印刷和视听教材等媒体进行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高等学校。” 但执行决策的人们还是决定把有标志性的教学媒体名称写到自己的旗帜上,这应该与对邓小平同志所表达观点的误读有关。

小平同志于1978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重视”。[4]15

只有仔细分析才能领悟,这里,小平同志并非忽视了“开放大学”的概念,而是对这一概念使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多快好省的教育”。因为对于他这样信仰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接受“开放大学”的理念决不存在障碍,但他同时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他心目中,这样的目的和愿景是否真的能实现,有什么手段能确保实现,才是必须予以慎重考虑的问题。

故而他所关注的重点是“手段”——“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尤其是“手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在他看来,目的和愿景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可行的、有效的“手段”,便只是空谈。而在此以前,中国便正是在超越社会发展阶段与单凭热情不问方法上吃了太多的苦头。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甚至在当时可预见到的历史阶段里,“广播电视”便算得上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代名词,何况在此之前的20世纪60年代,中国便曾经办起过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电视大学。所以当时执行决策的人们决定把有标志性的教学媒体名称,即“广播电视”写到自己的旗帜上,把中国的“开放大学”命名为“广播电视大学”似乎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事到如今,经深入反思以后,就会发现,这样的命名有两大缺陷。一是自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当时人们的预见,变成了一种“短视”,曾几何时,“广播电视”便丧失了“现代化教育手段”代名词的资格;二是误读了小平同志的关注重点,从而做出了误导,即把对实行“多快好省发展教育”“手段”的重视,偏移到了对具体的技术应用上,把对“现代化教育手段”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重视,偏移到“手段”本身上来了。

这样的误导,对于“电大”的30多年办学有影响。其中第一个“偏移”的影响不是太大,因为“电大”人并未因为命名上的“短视”,而停下尝试其他“现代化教育手段”,诸如“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在线教学”的脚步。然而第二个“偏移”的影响却比较大,即电大人对“现代化教育手段”可行性和有效性,亦即对远程教学过程有否真实发生、有否真实发挥作用的设计、实施、评估、提高等方面工作的重视始终不到位。

然而,尽管在命名上存在两大缺陷,但从电大的创建、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来评价,电大未负当年希思的美意,不违小平同志的初衷,已大体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就是说,电大人所办成的,确实是中国版的“开放大学”。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回到小平同志对“开放大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多快好省的教育”上来讨论,比较容易讲清楚。

“多快好省的教育”中的“多快省”直观地体现了“开放教育”的基本内容。“多”,四个面向,在尽可能多的地方开放高等教育资源——“处处可学”;“快”,尽可能快地向有志于学习的人开放原本稀缺,不知何时可以送达的高等教育资源——“时时能学”;“省”,降低办学与学习成本,为尽可能多有志于学习的人开放高等教育资源——“人人皆学”。

这些,电大都已基本做到,所以,我们要肯定地说电大原本就是开放大学。

必须承认的是,“多快好省”中还有一个“好”字,电大人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评判的理由有两点,一为对“现代化教育手段”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重视始终不到位;二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亦出现下滑的趋势。

但也应该指出,胚胎期的蝴蝶也是蝴蝶,我们决不能因为有了3G手机,就把“大哥大”不当手机。我们不能因电大人在“好”字上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就需要在转型的时刻,来与往日的电大作历史及理论上的切割,去设法掩饰,甚至不承认那“毛毛虫”就是你这只漂亮“蝴蝶”的前身。

二、开放大学是3G电大——蝴蝶不过是成虫期的蝶类昆虫

电大之所以在“好”字上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这成因归咎于“先上马后备鞍”,甚至担心开放大学重蹈电大当年的覆辙。这不正确,因为“先上马后备鞍”,特事特办,便正体现了一个“快”字,符合对“开放大学”的中国特色解释。

而人们所归咎于其中的诸如“办学自主权”与“学位授予权”问题,其实并非产生于“快”,而正产生于执行决策的人与决策者相比,在接受“开放大学”理念上的思想差距。即执行决策的人们处于那样的历史时期,在接受“开放大学”理念上存在着思想障碍。

对此,有历史事实可以作证:“电大诞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釆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然而好景不长。一方面,开放办学冲击了计划经济下的劳动人事制度……1986年,有关部门釆取了一刀切的紧急措施,电大全国统一水平考试制度为全国成人高校统一入学考试制度所取代……从此,全国电大的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低潮。”[5]

电大的这一低潮期持续的时间很长,其中居然走回传统高等教育的老路,去办“普通专科班”。直到1999年,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框架下,教育部启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才结束了电大的办学低潮,使电大事业走向了一个“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 的新高潮。

回过头来分析这三段历史,如果我们把建校初期的电大称之为“1G开放大学”的话,而这实施“开放教育试点”时期的电大便名副其实是“2G开放大学”。

相比之下,从毕业生的质量水平来看,“1G开放大学” 时期最好:“电大建校以来组织了两次大范围的评估调查。调查表明,电大教育质量是高的,投资效益是好的。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普遍的反映是‘留得住、用得上’,‘工作安心、使用放心’。” 其中具体的例子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1983到1988年共培养大专以上毕业生27 800人,其中77%来自电大……浙江省检察院1988、1991两届电大生1 698人……其中85人担任了市县检察长、处长和科长,342人受奖,67人记功,在省市报刊发表论文112篇。”[5]12

毋庸置疑,电大建校初期的毕业生质量与当时的生源质量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也主要因为这个原因,这“1G” 时期的开放大学便有意或无意地疏忽了对“现代化教育手段”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甚至放松了这方面的努力,从而为未能在“好”字上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埋下了种子。

到了“2G开放大学”,亦即“开放教育试点”的时期,由于在“多快省”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也曾注意到兼顾向“好”方面的提升,但由于“好”与“多快省”原本就存在天然的矛盾;再加上原先“现代化教育手段”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及其实践的基础就较为薄弱,故而大体上也只能维持在“多快省”上完成了使命,但在“好”字上仍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答卷的格局。

按照上述的划代标准,现在以电大系统为基础来建设的开放大学,便正是“3G开放大学”,或者也可理解为“3G电大”。

因为如果一味地纠缠于名号,是容易冲淡对问题本质的探究的,甚至于节外生枝,人为地制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来。譬如说, 与“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相比,“一所建在‘云端’的大学”[3]15就显然缺失了对“开放”理念的表达;而且与当年把中国的开放大学命名为“广播电视大学”一样,又是把具体的应用媒体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想必不用太久,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便又会将这种预见变成一种“短视”,而要倒逼“云端大学”改动自己的名号。

实际上,让大众经常为“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而感到迷惑绝不是一件好事!与此相反,我们必须尽可能快地让业内的人士和业外的大众看清楚“办好开放大学” 的走向、途径和目标。无须故弄玄虚,蝴蝶也不过就是成虫期的蝶类昆虫。

三、打造“电大”升级版,注重优化而非割裂——蝶应由蛹羽化方可飞翔

对于“办好开放大学”,我们应该釆取正常的理性思维,既要认识到这是开放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机遇,又不要把它当成是一件开天辟地的“伟业”,因为毕竟还有当年小平同志提议创办“电大”在先。

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为打造“电大”升级版而倾注各方力量,又不要把它当成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 的终极目标,因为肯定还有“4G开放大学”“5G开放大学”发展的明天。

而打造“电大”升级版,所应注重的是优化而非割裂。“割裂”与“优化”的差异便类似于“革命”与“改革”的不同。也就是说,开放大学既要正面电大的缺点、缺陷而进行改正、弥补和改造;又要针对电大的特点、优点而加以传承、发展,而不是轻率地毁弃、切割,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优点、缺陷作一锅煮,或是不切实际地重起炉灶。

譬如说电大的“系统办学”,这在吻合远程教育的特质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上,就走在了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前列,且在该系统内,远程教学资源、信息远程传播技术和终端应用,即由终端管理整合成的一体化教学异质三方的构成清晰明了,并没有所谓“同质化的情况” 存在。你现在却要把其优点误判为先天性缺陷来实施基因置换,这样的开放大学是否可以成为升级版,便应打上一个问号。

再譬如你现在把电大“‘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 简单地斥责为“以利益获取为特征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就违背了“要结合开放大学的性质特点,强调建设一流特色专业,培养一流特色人才。聘请的教师既要有来自大学的专家教授,也要有来自企业的行家里手”[6]这种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新方向。

打造“电大”升级版,自然就包括“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升级。但如此“升级”必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我们在地球的路面、航道上能长久地看到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火车、动车组、小火轮与远洋巨轮并行不悖一样,不可能因为有了“云平台”“云教室”,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的电大网络平台,无论是中央电大还是地方电大的平台,” 其主要缺陷并非是“封闭或半封闭”,而是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亦即远程教学过程有否真实发生、真实发挥作用方面,至今没有很好做到位。

开放大学若要在这一点上消除“电大”版的缺陷,按理说就必须如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胡晓松所言:“我们必须给社会一个回答,那就是在线教学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面授教学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就能够突破面授教学神话的思维定式。”[7]

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真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作用于这一点的因素较多,且因素之间又往往形成一种函数关系。比如其中的生源与网络教学因素之间,每当我们把“开放”的范围扩大一圈,对于这部分学生,其教学的力度和难度便相应地要增加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不仅仅归结为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孰优孰劣的比较上。这也就是我们讲“好”与“多快省”原本就存在天然矛盾的原因。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不断前行,否则,在“好”字提升上便永远只是一句空话。

其实开放大学面临的类似难题还很多,“非学历教育”问题、“基层各类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职业教育的在线培训”问题、“深度融入终身教育”问题等等,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可能在解决了这些难题之后再去打造“电大”的“3G”升级版。

因此我们应移植来社会发展阶段论,对开放大学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阶段划分,在充满热情奋力前行的同时,要注意不要去做超越历史阶段的事。应该认识到蝶应由蛹羽化方可飞翔。

参考文献:

[1]苏辛.舍本逐末[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卷首.

[2]张海深,余善云.中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基本走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4):38-40.

[3]刘增辉.一所建在“云端”的大学[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13(8):15.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备忘录[J].中国远程教育,1995(5):4-11.

[5]钱昆明,王石丞.电大与开放[J].中国电大教育1993(9):12.

[6]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 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7-9.

[7]刘增辉.开放大学建设进行时[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13(11):16.

[责任编辑李潜生]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15)01-0048-04

收稿日期:2014-08-27

作者简介:江声皖(1947-),男,江西婺源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黄山分校远程教育应用研究所所长。

On the Two Tendency Choices in the Way of Ope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JIANG Sheng-wan

(Huangshan Branch, Anhu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900, China)

Abstract:Shall the transformation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ies to upgrade them? Or shall new higher colleges be built and to break away from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istory? The history tells us that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is the basis and primary stage of Open University. The problem is not the name bu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Deng Xiao-ping's words -"good and fast education", which can be seen 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nterpretation of "open education". There has been no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the word "good". Open University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the periodic law of open education development should be obeyed and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lear up the tendency, path and aim of "building Open Universities". The upgraded open education has to focus on optimization not isolation, the dis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orrected and remedied,on the other hand, the advantages and specials features should b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and can't be indiscreetly destroyed and discarded.

Key words:Open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istory splitting;radio and TV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转型升级广播电视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