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 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应用及实践

2015-12-17 12:29俊,倪
关键词:变电班组运维

李 俊,倪 明

(1.国网无为供电公司,安徽 无为 238300;2.国网庐江供电公司,安徽 庐江 231500)

0 引言

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综合管理体系实现了资料、运检、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班组精细化,提高了变电风险管理,强化了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消缺和改进制度,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按照地理区域,将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固定到具体班组,实行定班组循环制度,提高了一线运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使运维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和执行力得到提升。实践证明,该体系的建立有效提升了35kV变电站及设备的运维水平。

1 运维综合管理体系目标描述

在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农网改造之际,国网庐江供电公司抓住机遇,以公司运维检修为试点,积极探索创新基层运维管理模式。公司以县域配网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为导向,抓住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加强安全把关、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后台支持、规范人员培训、严格考核管控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全面提升35kV变电站及设备的运维水平。

通过加强变电专业的精益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设备运维水平,熟悉掌握设备全面状况,推动各项设备管理要求和反事故措施的全面落实,形成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具体目标如下:构建“一个体系”:以供电运行稳定、优质为导向,构建“设备管理→故障、固有危险点、隐患管理→运行分析管理→考核评价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强化“两个支撑”:狠抓一线运维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强化基础技术支撑;细化领导工作职责,明确专业分工,落实责任,强化领导组织支撑。健全“三个机制”:建立健全全站设备标准化管理机制、运行统计分析及反馈机制、缺陷闭环处理机制。实现“四个标准化”:实现基础资料标准化管理、运行标准化管理、安全标准化管理和班组精细标准化管理[1]。

2 运维综合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是一项围绕安全生产,稳定生产,保证可靠供电的基础工作,是长期实践验证和科学管理的结晶。国网庐江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网公司关于“大运行”部署,成立了以运维检修部主任为组长的领导组,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组织各班组人员在一起讨论,为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及变电设备运维水平,熟悉和掌握设备全面状况,推动各项设备管理要求和反事故措施的全面落实,形成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形成了统一意见。

2.1 岗位设置及要求

变电运检班设置班长一名,分三值值班,下设三个值长。每值至少7人,至少三个正值班员,每值值班管辖县域单位内变电站为21座,其中35kV变电站为15座。

2.2 专业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

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变电运检班员工集中进行有关培训工作。管理层次上,主要进行变电站设备资料的标准化管理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学习,主要包括规程管理、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台帐管理、图纸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技能、安全目标管理、工作票管理、操作票和倒闸票管理、防误闭锁装置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消防管理和防自然灾害及小动物管理;业务层次上,进行变电站标准化运行的学习,主要包括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设备缺陷管理、设备状态评价和运行分析及反事故演习管理。

2.3 专业管理的绩效控制与管控

根据实际需要,在运维检修部内部成立绩效管控小组,由部门主任为组长,运检班班长为副组长,各值值长为成员,全面负责变电运检班的绩效管控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每月末或下月初召开小组会议,综合评定各值得分。(2)对员工提出的疑问进行调查答复。(3)调查考核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并予以严厉惩罚。(4)将每值、个人的考核情况全面公开并进行及时更新。

变电运检班长是班组的核心,主要负责班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如班组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监督每值工作的完成,偏重于职能,每值人员工作职能明确,核心业务复杂,但是工作任务不确定,随机性大,因此对班长和每值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对班长采用“计划考核法”,对每值采用“公分法”。每值班组的绩效考核即纳入班长的考核内容,同时加入能力考核;每值人员的考核应将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为考核的标准,由值长进行考核,班长审定。

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考核,建立完善生产系统考核体系,实时绩效管理,提高班组执行效率,帮助员工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了变电站运维管理的提升。

2.4 实行变电站“班组主人化制度”

为提高运检人员的责任心,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和变电站精细化管理,公司将县域内所管辖的15所变电站管理的标准化工作进行划分,具体细化到每个运检班组,实行变电站班组主人化制度,同时采取班组循环制度,确保变电站及设备管理质量实现从源头控制、强化过程管理。

2.5 运检全过程闭环管控

运检维护方面,注重日常巡视管理。按照巡视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全面巡视、正常巡视和特殊巡视,并填写现场巡视记录卡。对巡视中发现的缺陷要登记造册,从而形成“责任到班组、管理到班组、考核到班组”的主动运检格局。

加强缺陷闭环管理。公司运维检修部建立缺陷消除全过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增设缺陷管理员一岗,对消缺工作进行统计分析、排缺调控、检查验收、运行分析全过程监督管控。将缺陷管理、设备状态纳入到班组月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中,一方面形成月分析、季分析、年度总结的常态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了运检班组运行考核机制,促进了班组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业务技能水平。

3 综合管理体系的评估与改进

3.1 评估方法

根据国网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制度,在依据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制定的《变电运维精益化管理考评细则》、《安全运检部典型指标库》、《绩效指标参考库》的基础上,创新变电运维检修管理体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以加强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为动力,全面促进变电站及设备运检能力的提升[2]。

(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生产运维检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变电站及设备的运维管理为切入点,对日常出现的大小问题,展开全方位、全过程诊断分析和治理,形成变电站设备运维综合管理体系。

(2)针对性的解决“大运行”体系建设过程中公司运维和检修工作暴露出的人员重复、时效不强、管理深度不够,专业自成体系的突出弊端,运维检修部成立变电运检班,实现了运维和检修一体化,人员效率最大化和检修成本最小化,加强了变电站及设备的管理力度。

(3)公司运维检修部建立的《生产一线岗位典型指标库》,细化变电运维检修人员的考核标准,采用分值激励,发现、处理缺陷加分,未及时发现、处理缺陷减分等,使得人员的考核有了具体标准和依据,促进了设备消缺、排隐患的全过程闭环考核体系的执行力,提升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4)《变电站固有危险点及防控措施》档案资料库的建立,为一线员工操作和检修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促使员工自发性地查找现场存在危险源,从源头隔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存在问题

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综合管理体系在公司运维检修部开展应用,并取得了实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变电检修班中运维和检修人员的身份相互交错,由于公司员工老龄化,在学习新岗位专业知识时,比较费力,一时很难适应新的岗位,加大了“四化”体系的执行难度。

(2)运检人员的细化考核标准是在近几年总结中定制的一套考核方案,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设备的不断增多,许多新的考核节点没有考虑到,对一线运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3.3 改进方向或对策

(1)加快健全运检人员的学习培训制度。一方面邀请专业知识人员对员工的岗位技能进行培训考核,另一方面采取运维和检修人员交错的工作制度,促进运检人员岗位技能的提升。

(2)定期总结运检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运检人员的细化考核标准进行及时更新,确保每个能考核的细节点都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的范畴。

4 综合管理体系实践应用效果

国网庐江供电公司在所辖15座35kV变电站进行体系的实践应用,该体系依据相关规程制度和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完善各项规程制度和标准,确保每个环节制度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缝隙;加强设备运行安全,现场作业安全把关和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该体系全面覆盖变电站资料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和班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管理的精细标准化。以周、月、季度例会为平台,定期进行变电设备专业诊断分析和总结;针对具体变电站,建立固有危险点档案,不断提升专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4.1 基础资料实现了与现场设备的完全一致

以档案整理入手,从档案室调取出各变电站自建设至今的全部材料,复印、梳理、存档。对照资料标准化管理细则,一条一条收集整理,电子版并按标准表制定目录清单保存,纸质材料也归档到资料盒中;班组主人化管理,确保现场设备与PMS和ERP台账相对应;部分异常数据报工单及时报告项目组进行整改,经过认真仔细核对,实现现场设备参数与PMS台帐完全一致。

4.2 提升了人员责任心,工作成效事半功倍

运检一体化的闭环考核体系的建立,实现消缺工作统计分析、排缺调控、检查验收、运行分析进行全过程监督管控,克服了运维和检修时效性上的滞后、人员配置的重复,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班组主人化管理模式,克服了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以绩效考核为动力,调动班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了管理上的真空和工作中的真空,工作成效事半功倍。

4.3 强化了现场作业安全管控

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了两票的填写和执行,确保倒闸操作和检修工作的安全;周生产例会,开展班组承载力分析,平衡检修施工计划,组织分析重大作业的危险点与管控措施,确保各项生产工作准备到位,安全准备措施到位;领导带班下现场督查安全,促进现场人员时刻保持“警钟长鸣”的迫切感,提升了员工主体安全掌控;固有危险点档案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现场人员的工作步骤,保证人身安全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1]张海涛,刘方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3(5).

[2]鲁惠峰.包头电网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8).

猜你喜欢
变电班组运维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浅谈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问题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变电运维风险及技术检修分析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基于GPS的电力运维轨迹定位系统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变电检修工作中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变电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