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体育教师的困惑和引领

2015-12-17 18:31马秀梅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援助校本体育教师

马秀梅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 体育教研室,上海 200432)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体育教师的困惑和引领

马秀梅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 体育教研室,上海 200432)

体育新课改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体育教师因新课程改革产生的困惑和焦虑亟需解决.纾解困惑、排解困难、价值引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专业援助相比,价值引领和情感支持更具“柔性”和“韧性”,容易得到广泛认同.

体育教师;课程改革;困惑;引领

1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体育教师的困惑

最新一轮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是以2000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实验为标志而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期间涌现许多新的理念、新的说法,引发一波又一波新的思考,带动一大批研究和探索,对体育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大和深刻的意义[1].

体育新课改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有说是“攻坚战”,有说是“瓶颈口”,有说是“徘徊期”.其表现为:

新课标提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5大新目标领域,既包含了水平目标,又包含了行为目标,富含新意又体系完整.但这需要广大体育教师深刻理解并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紧密联系.

新课改以“开放”和“放开”精神,不对教学内容作非常具体的规定,赋予地方和学校教学内容的自主权,这既能提高内容的多样性、地方性和趣味性,又能促进校本课程的创新和研究.但目前是地方没有体育教学内容指导文件,学校自主设置的体育校本课程又寥寥无几,体育教师“手中无粮”,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反而无所适从.

新课标的新目标体系实际上已经提出了新的评价思想和评价标准,然而由于取消了对具体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造成不少习惯以体育技能和运动素质作为主要评价对象的评价标准失去依据,新评价理念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推出,更加剧了部分体育教师无所依靠的焦虑[2].

新课改使体育教学改革空前活跃,各种理念、模式、教法层出不穷,但也不乏鱼目混珠;“改革”和“对改革的改革”,标新立异,似长江后浪推前浪,但也不时有思维逻辑错误的所谓“创新”在混淆视听.这虽然启发广大体育教师投身教改,但也给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改方向上带来困扰,增加教学指导上的不确定性,放大对新课改进程的疑惑.

学生主体对教育的期望和参与通常是以微观利益作为主导的,教育成败在于利益追求及其成本——收益计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才使用是以“学历”和“名牌”而非“体质”或“素质”作为衡量标准,这就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对高升学率和名牌文凭的追求,而把体质和素质的提高予以舍弃.在现行考试招生制度不作大的变动预期下,要么集中力量只攻语数外,摒弃应试之外包括体育在内的一切教育;要么体育也要有一个可计入应试总分的量化分数以便选拔和甄别.学生的功利主义和对体育的无视和无所谓,加重了体育教师的焦虑、无奈和困惑.

2 对体育教师新课改困惑的纾解和引领

体育教师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从外部看,社会变革的深度推进,宏观教育系统的整体转型,国家、社会、家长、学生都在以体质和健康为主题不断向学校体育提出新的要求.但10多年来,全国青少年耐力、爆发力以及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指标逐年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从内部看,学校体育制度建设薄弱,新课改及校本课程指导不力、工作低效,体育教师任务繁重与素质不高形成反差,职业倦怠蔓延,等等,使重重压力下的体育教师内外交困.他们对新课改普遍采取欢迎态度,并且设定了很高的期望值.然而,新课改并没有成为解决固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反而成了为激发一些新问题的导火索,造成了新的困惑.在许多体育教师包括一些学校领导看来,启动已有10年的新课改并没有像预期构想的那样顺利,变革的艰难、曲折和漫长已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3].

新课改到了这样一个关键阶段,要继续向前发展,已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在细枝末节上下工夫,也不再是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或利益驱动,而是必须纾解体育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在价值层面上进行引领,以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维系和发扬光大,才能持久和深入推进新课改.

2.1 培育体育教师新课改的主体意识和积极进取意识

在部分体育教师心目中,新课改尤其是校本课程是决策者和学校领导的事情,因此,应付、观望、逃避甚至抗拒的心理和行为,几乎成了进入关键阶段难以避免的伴生现象.这时,必须从改变教师心态和姿态着手,让体育教师感受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理解新课改对学生成长、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使体育教师意识到,新课改是“自己”的事业,体育教师不是新课改单纯的执行者,更不是旁观者和局外人,而是新课改的实践主体和责任人.新课改不可能完全在一个可控的环境中一厢情愿地推进,相反,体育新课改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和改造,恰恰需要通过新课改的实践和成果来争取和创建.促进和完成这一角色和立场的转变,会对教师在关键阶段以积极的心态和姿态参与新课改产生微妙但却深刻的影响,从而为纾解困惑并攻克“瓶颈”奠定基础.必须强调的是,在培养体育教师主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兼容“成事”和“育人”双重价值,且以“育人”作为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2.2 培育体育教师新课改的系统性思维

体育新课改进入“徘徊期”和“瓶颈口”,与体育教师整体上对新课改缺乏系统性思维不无关系.应当说,新课改目标的推出是有颇为详尽的设计和层次、步骤的,然而在中国教育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中推行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复杂,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具体试验和实践过程中完全可能发生严重的变异[4],在缺乏系统性思维的情况下进行课改,出于教师个体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囿于个体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体育教师在解读和操作中就会产生差异.例如,一改过去“增强体质”的口号,随之举起“健康第一”的大旗,从教材到教学实践对运动技术进行淡化,强化体育课形式上的“情景设计”和“情感体验”;例如,否定过去“教师主导”的权威,随之树起“学生主体”的样板,大量削减不受学生欢迎的如力量性、耐力性和速度性项目,代之以游戏性、娱乐性的“快乐体育”;例如,淡化过去“班级模式”的教学形式,随之兴起“俱乐部模式”的热潮,出现一批时尚、高档的如网球、高尔夫球等俱乐部体育项目;例如,以往过多重视学生体质测试的证明功能,标准又高,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性,然而新的《健康标准》同《锻炼标准》相比,绝大部分项目评分标准有太明显的降低.就仿佛原体育课程同时接受多项治疗,有人医头,有人治脚,有人开刀,有人涂药,即使每项操作都正确和成功,其治疗效果也可想而知.系统性思维是系统变革的思考路线和方法设计,既体现在预案的综合设计,更表现在过程中统筹全局、照应各方,懂得“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消彼长”的辩证法,能消解矛盾,应对各种偶然、意外和危机的综合运筹智慧和策略.只有广大体育教师培育和磨练出系统性思维方式和品质,新课改才能突破“瓶颈口”,冲出“徘徊期”,进入收获期.

2.3 为因新课改引起焦虑的体育教师提供情感支持

对体育教师而言,在一种平衡态心境中从事熟悉的工作,会自然地浸润在一种平和、安全的心理氛围中.一旦发生变革,不论是“自发式”还是“外加式”变革,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的情感体验,教师会因诸多的观念冲突而焦虑不安,进而引发防御及抵制心理或行为.新课改是对以往体育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全方位的改革,原来的平衡态业已打破,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环境中,很容易激发起体育教师的防御甚至抵制.这当然是新课改的巨大阻力,但应该而且必须对这种正常心理防御反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如果试图仅仅依靠制度的力量与这种心理防御进行生硬对抗,或者以行政命令甚至粗暴惩罚来强制推动,不仅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体育教师更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冲突.决策层和领导者应该清楚:暂时的“无序”是寻求新平衡态的必经阶段,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系统运作,都不允许体育教师在新旧抗争中徘徊过久.

在新课改的关键阶段,一些体育教师面对自身一时难以驾驭的变化,希望获得必要的知情权,希望获得对其教学工作专业性的尊重,希望获得因新课改引起的困惑、焦虑的理解是正常的.处于变革中的教师在情感上非常敏感,而耐心倾听、适时沟通、移位理解,培养一种温馨和人性化的氛围,不仅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策略,更应该是一种真诚和相互理解的情感支持、一种出自领导和决策层内心的人文关怀.温馨和人性化的情感支持,将是促使新课改由平静走向激荡,再引领激荡走向新的平衡态的催化剂.

2.4 为因新课改引起困惑的体育教师提供专业援助

我国教育尤其是体育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教学轻课程”现象,导致体育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都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接受培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而不涉及课程开发.在一些体育教师中,只知道有体育课、不知道有体育课程的并不鲜见.甚至那些积极致力于新课改的学校和教师也仅仅视之为只是对《体育与保健》教科书的改编.

新课改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者角色.体育教师不再只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应该是体育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还要善于和别人合作处理、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这是体育教师由新课改而引起的任务与素质反差的重大困惑.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帮助教师对实践进行反思,没有人向他们教授崭新的教学策略,没有人提供激化改进的元素,大多数人不会在行为上发生改变”[5].这就必须为因新课改引起困惑的体育教师提供专业援助.提供的专业援助可分为同质专业援助和异质专业援助,目前校内专业援助更多体现的是教师间合作性质的同质援助,优点是相互信任,沟通方便,环境熟悉,共享资源、信息和经验;缺点是援助提供方的相似性决定了思维框架的同质性,援助接受方很难有茅塞顿开的震撼剌激.因此更提倡异质专业援助,由校际、尤其是不同教学类型、不同教学模式的援助方提供专业援助,以期在较大文化差异中产生碰撞,激起观念冲突和文化反思,进而对新课改引发深层次的变革、实践和研究的愿望,从而促进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专业性、支持性的新课改变革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寻求“外援”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对学校内在实力的激发和培育.组织参观访问、邀请专家讲学,等等,主要是为学校内部培养出新课改的实力体育团队,改善体育教研室的“体质”,让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稳健提升,真正从学校实际和需要出发推动新课改[6].因此,在提供专业援助尤其是“外援”时,必须培育自身体育团队的资源集聚能力、整合能力和转化能力,善于将各种形式的外来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与本校的新课改、本校的核心文化、本校的的历史传统融为一体,最终转化为内在的能量.

2.5 开展校本课程建设是纾解和引领的较好方法——以高职为例

校本课程建设既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又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只要最大程度上发动广大体育教师亲身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就能让体育教师理解新课改对学生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的重要价值。从而使体育教师在干中学和学中干的过程里,最大程度地纾解因不确定性引起的困惑和焦虑,进而意识到课改环境和体育教师自身的改变和发展,恰恰需要通过新课改的实践和成果来争取和创建[7].

结合上海高职院校的实践,一批体育教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的体育教学,并以此编写高职体育校本课程.航海类专业开设游泳、潜泳、爬杆(绳)、攀登(云梯)等技能课程;农林运输类专业开设攀岩、越野、登山、定向等技能课程.大量的特色校本课程则是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专门设计或编排.在物业管理专业的校本课程中安排军事体育的队列操练和应急用的擒、拿、踢、打武术项目;在城市园林、装饰专业校本课程中编排了单杠、双杠、举重等加强上肢力量的常规项目和攀岩登高等运动项目.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攻克新课改“瓶颈”奠定基础.

3 结语

处于关键阶段的体育新课改能否继续顺利推进,纾解广大体育教师因新课改造成的困惑,解决实际困难,进行价值引领,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外加式”思路.和专业援助相比,价值引领和情感支持更具文化的“柔性”和“韧性”,在制度和规则难以奏效的地方,容易发挥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有助于消解防御及抵制等阻抗因素,有助于激发信心和热情等积极进取心态,容易得到广泛认同,容易转化为推动新课改的内在实力和能量,使体育新课改得以顺利完成.

[1] 毛振明,王小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锐,王宗平.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诠释与探究[J].体育学刊,2004,11(3):90-92.

[3] 马秀梅.中专体育课程改革难以深入的原因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6):87-89.

[4] 吉纳·E.霍尔,雪莱·M.霍德.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M].吴晓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 珍妮·丹尼尔·达克.管理变革:平衡的艺术[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 曹厚文,王强,路峰.人文关怀下高校特殊群体体育课程设置体系的实验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71-74.

[7] 张军,全海英.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3):427-432.

MA Xiumei

(ShanghaiUrbanManagementCollegesportsfacultyworkingoffice,Shanghai200432,China)

(责任编辑:张冬冬)

The confusion and guidance of P.E.teacher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ecaus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lready entered the critical phase,the gym instructo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puzzled and the anxious urgently needed solution.Relieves puzzled,mediates the difficulty,the value eagerly anticipates,solves the question mentality.Compares with the specialized aid,the value eagerly anticipates with the emotion support has “the flexibility” and “toughness”,easy to obtain the widespread approval. Key words gym instructor;new curriculum reform;puzzled;guidance

2015-07-13

马秀梅(1975-),女,上海人,上海城市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G443

A

1008-2441(2015)06-0066-04

猜你喜欢
援助校本体育教师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