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15-12-18 15:30韩倩倩邱建新柏银枝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城镇化农民

韩倩倩, 王 芬, 邱建新, 柏银枝, 郭 鹏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2. 连云港市旅游局,江苏连云港 22200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韩倩倩1,2, 王 芬2, 邱建新1, 柏银枝2, 郭 鹏2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2. 连云港市旅游局,江苏连云港 222006)

研究了连云港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未纳入城镇化建设内容,实现农民向现代人转变的难度较大,生态环境及特色受到破坏,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并提出应通过以新型城镇化的高度开展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乡村旅游带动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对策措施,旨在推动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问题;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城乡二元化等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主要类型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乡村旅游把农业(第一产业)与服务业(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乡村旅游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1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和延伸。Bernard Lane认为乡村旅游发生在乡村地区,规模、活动、文化都具有乡村特色和限制,类型多样[1];熊凯认为乡村旅游主要是以独具特色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2];何景明、李立华认为乡村地区和农村内容是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两部分[3];杜江认为乡村旅游是与农业景观、环境、生产活动及民俗联系密切的旅游活动[4]。

综合众多学者的定义,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应包含以下3点:一是乡村旅游主要发生在乡村地区,且具有明显区别于城市景观的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二是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的主体是当地农民;三是能够为游客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即依托乡村传统或现代的生产方式、乡村文化、特色风俗、人文遗迹、乡村生活等,为游客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体验。

1.2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传统城镇化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地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造成了城乡二元化结构,但没有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区别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实现科学协调、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发展[5]。

它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资源、保障、就业、服务等多方面的统筹;二是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镇;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既保有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通过城镇居民的观念、思想、文化、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向农村的辐射,转变农民传统的观念、生活方式和习惯、消费方式等,使农民转变为市民,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

1.3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1.3.1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业顺应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1)促进农民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乡村旅游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大量城镇游客,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信息及文化,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信息文化互动交流。因此,乡村旅游的过程其实也是城市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对农村形成辐射的过程,使农民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向城镇居民靠拢,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

(2)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传统农业以分散化、个体化经营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不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3)完善乡村基础服务设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农村道路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公共服务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从而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支撑。

1.3.2 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以往的乡村旅游发展只注重单纯的旅游项目或产品的打造,而未能纳入新型城镇化背景中进行考量,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只注重单一的产品打造,忽视农村整体经济的提升,只注重项目开发,忽视人的素质的提升,这就导致了乡村旅游的短期性、重复性建设,产品同质化严重,低水平竞争及不可持续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应从整体上科学规划、设计,避免仅单纯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的短视行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促进农民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改造传统农业为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的整体发展。

2 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连云港市古称“海州”,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江苏省东北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海交汇点。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云港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优美的山海资源。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连云港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品质不断提升。

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点48家,省特色景观名镇(乡)2家,省自驾游基地2家、省工业旅游区1家,市级特色旅游乡镇(村)10家、市级农渔家乐31家(其中星级农渔家乐5家)。推出花(郁金香、百合、蝴蝶兰、红掌等)、果(樱桃、草莓、葡萄、苹果、梨等)、茶(云雾茶、徐福茶等)、渔(海鲜、湖鱼等)、菌(食用菌菇)为代表的四季乡村旅游商品。

依托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连云港市形成了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主要有康体休闲型(东海温泉乡村旅游区、青松岭森林温泉),果蔬采摘型(黄川生态草莓园、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 观光游览型(潮河湾生态园、云台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 文化体验型(夹谷山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徐福生态园),农业科普型(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兴云农业科技示范园)。此外,连云港市每年还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推出10多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如大樱桃采摘游、现代科技游、新农村观光游等。

3 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 连云港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在教育、医疗、文化、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服务设施方面不够完善。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乡村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镇游客的服务需求等,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3.2 乡村旅游未纳入城镇化建设的内容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分散性、自发性为主,没有与当地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效益,造成了乡村旅游重复性建设,同质化竞争严重,整体品质不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乡村旅游产品大部分以观光、采摘类型为主,产品类型单一,特色性不强。乡村旅游活动形式以观光、休闲为主,缺乏体验性强、个性化的活动,不能满足游客度假、休闲、康体等多元化需求。

3.3 农民驻足传统,实现向现代人转变的难度较大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以当地农民为主,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农民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等根深蒂固,主要表现为注重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社会公共意识单薄,生活卫生习惯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缺乏市场观念、经营服务意识、契约意识,造成一些乡村旅游点管理不善,恶性竞争,服务质量较差。对于产品宣传营销不够重视,营销手段单一,效益较低,这就使得新型城镇化所追求的实现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目标难度较大。

3.4 生态环境及特色受到破坏 近年来,连云港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由于城镇建设主要以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建设为依托,这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在城镇化建设中,一些乡村地区的特色建筑、民俗文化设施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没有注重乡村特色的保持。有些特色性较强的设施被破坏或进行了现代化、城市化改造,造成了乡村特色的遗失。游客的增多也为乡村地区带来了环保压力,一些乡村地区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5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连云港市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乡村经营农户都以自主、分散型的经营方式为主,乡村旅游在带动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品附加值较低,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如一些采摘类的乡村旅游产品都是初级的农产品,没有进一步开发和加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整体效益。

4 连云港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4.1 以新型城镇化的高度,开展乡村旅游顶层设计 乡村旅游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支撑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孤立地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而要将其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点带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拉动作用,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以新型城镇化的高度,开展乡村旅游顶层设计,不仅要注重旅游产品的打造,还要加强对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地方特色的打造,由建设“美丽景点”转变为“美丽乡村”。4.1.1 完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完善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是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后劲的基础,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作为乡村旅游面向的客源市场的城镇居民,在城镇地区享受到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因此对于农村基础服务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完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道路、停车场、照明设施、环卫设施、医疗救助设施、邮电通信设施、教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健全机制,形成共同推动的格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旅游、财政、农业、交通、规划、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的联合,应该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乡村旅游地的道路、环卫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照明设施、污水排放系统、自来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进行规划、完善。加强对农村整体面貌的改造,积极改善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4.1.2 打造乡村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特色资源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乡村旅游项目,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有序开展。充分利用乡村自然、人文、民俗、节庆等资源,挖掘乡村地方特色,开发特色性强、多样性的乡村旅游产品。如连岛生态渔家、黄川草莓采摘园、云台水生花卉园等,推出了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避免乡村旅游的重复性建设、同质化竞争,应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进行错位开发,避免资源的浪费。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推动乡村旅游向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4.2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以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为核心。人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先决条件,现代化的城市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居民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意向、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和方式。同时,人的现代化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即在于实现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

4.2.1 大力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投入,广泛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加强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的投入,建立农村图书馆、文化馆、培训室等,为农民提供较完善的教育条件。二要注重现代思想观念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现代思想观念的宣传,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4.2.2 积极组织丰富的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农民技能比赛、文艺联欢会、技能创新比赛等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4.3 以乡村旅游带动地方产业,使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相结合 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是农村人口转移的两种方式。异地转移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地区,就地转移是农村人口不离开农村,但其农民的身份发生变化,从事的工作由农业转移到其他产业。乡村旅游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在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相结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保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带动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乡村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加大政府的扶持,对重点项目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重点打造特色性强、体验性高的乡村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突出产品特色,打造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有水平的精品乡村旅游区。三是拓宽乡村旅游投融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增加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带动农村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4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之一,也是吸引城镇居民的主要内容。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相统一,加强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的保护,建设生态乡村。

4.4.1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强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发展,扶持污染企业建设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之前需经过环保处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对污染较大且不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农村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实行分类运输、及时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4.4.2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一是加大农村公共环卫设施的投入。设置方便居民,满足日常需求,便于分类收运的垃圾箱;在旅游点、客运站、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居民住宿集中地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建设数量合理、符合标准的公共厕所;建立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理场所,污水处理设施及化粪池等。二是配备相应的环卫人员。吸纳当地农民从事环卫工作,对农村的环境卫生进行日常清洁、维护,既增加农民就业,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4.4.3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学习、培训等,组织专业人士开展环保宣讲,提高农民对于环保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演出活动,吸引农民的关注和参与,促使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4.5 强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连云港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当地农民为主,发展乡村旅游,应强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及服务水平,打造品牌和特色。

4.5.1 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管理培训。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和管理需要专业知识,通过开展学习班、培训班、专家讲座等形式,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项目建设与管理培训,培训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6]。

4.5.2 加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优质的服务是留住游客的必要条件,也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积极开展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对从业人员开展文明礼仪培训,使从业人员使用文明用语,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导游及讲解员进行专门的导游讲解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开展餐饮及住宿服务技能培训。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形成一套标准的服务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技能培训,为游客提供卫生、舒适、安全的餐饮及住宿服务。

4.5.3 注重人才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要。应加强与高校、旅游企业等的合作,建立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实践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储备专业的乡村旅游人才。

5 结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乡村旅游顺应了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连云港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类型多样,当地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地方特色,有效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但不可忽视,目前连云港市发展乡村旅游还存在城乡发展差距大,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管理及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只有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前景才将更加广阔。

[1] LANE B,BRAMWEL B.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M].UK: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1994.

[2] 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70-73.

[3]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28(5):125-128.

[4]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15-17.

[5] 曾天雄,罗海云.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互动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9-61.

[6] 尹少华,邓德胜,文建林.乡村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2(22):264-267.

Study 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Lianyungang City under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HAN Qian-qian1,2, WANG Fen2, QIU Jian-xin1et al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0000; 2. Lianyungang Tourism Bureau,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in Lianyungang City, the problems in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were studied, such a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rural infra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content is not involved, the change of farmers to modern people is difficul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estroye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s lower.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Lianyungang City, including with the new urbanization level to carry out top-level design of rural tourism, adhere to people-oriented, rural tourism led to different shift and shifts the combination, pay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mployees.

Rural tourism;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Proble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韩倩倩(1986- ),女,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旅游政策研究。

2015-04-28

S 181.4

A

0517-6611(2015)17-183-03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城镇化农民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莲年有鱼》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连云港市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