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视角下苗族木结构建筑的特征探究

2015-12-18 15:30杜文鑫郭明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木结构苗族民居

杜文鑫,郭明辉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教学改革视角下苗族木结构建筑的特征探究

杜文鑫,郭明辉*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基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视角,以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木结构建筑具有的独特结构特征和审美特征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木结构建筑的结构设计和艺术设计的学习,补充和完善现有教学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审美水平,对新型农村民居建设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木材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木结构建筑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木材科学进行建设,包括对木材的理化性质、宏观结构、微观特征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一直以来,以木材科学和木材工程为基础的木制品造型设计、艺术设计、木质材料生产制造等方面的学习都包含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和课程设计,但是往往不能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仅是从单一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局限于单独的木结构件的设计及应用,或者局限于木材的加工技术的学习,无法较为直观的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的能力,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黔东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苗族特色木结构建筑的学习,进行课程内容的完善和补充,使理论知识具备时代感和艺术感,使木质材料的应用性和文化价值得到统一,并且使学生能够不只注重木材的市场价值而是更深入地探究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只将木结构应用的前景限定在室内装饰等领域而是拥有更广泛的思考,对课程建设进行一定的探索,积累教学改革经验。

1 学习木结构建筑的必要性

木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由于其具有天然、节能、可再生、力学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室内装饰领域。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结构文化内涵深厚,是古典审美和传统工艺的结合[1]。欧美等地的现代木结构民居以其独立、休闲的宜居性被普遍推广,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建筑风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木材工业产业进一步优化,经济和社会价值比重增大,木结构建筑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随着大批崭新艺术理念的涌出,现代文明以及多元文化对传统审美的冲击,使中西方文化融合,木结构的建筑艺术特征也越来越多样。

木结构建筑的修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要求掌握的木材干燥、木材保护学、人造板生产、家具造型设计、室内设计、木材运输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往教学过程中缺乏应用实例,传统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逐渐增加的前沿知识和日益扩大的涵盖面,以对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的千户苗寨为代表的木结构建筑进行学习,借鉴我国少数民族木结构建筑的结构设计和艺术处理的经验,让学生直观的、系统的学习木材科学和木材工程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生产和工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善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所学理论方法,同时对于改良传统居住环境,创新生活模式,在发扬和传承经典设计理念的同时推广到新型农村民居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设计越来越具有重要价值,应构建独有的理论体系和传承经典设计理念,使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得以保留,充分体现其内在价值,用现代技术手段采取相关措施,而不再是单纯的结构保护,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深入研究乃至推广,从建筑特征这一角度全面归纳和汇总,从而使其得到更完整的保护,将节约自然资源和研发改性木质材料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2 木结构建筑结构特征的学习

木结构建筑能够最为直观的将材料的各项特点体现出来,传统的教学内容中,对于整体木结构建筑介绍较少,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但都独立为不同的系统,因此笔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木结构建筑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从实践的角度增加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改良传统工艺,创新思维模式,将木结构中现有的缺点改进,以便更好地推广,使学生能够结合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使用不同种类的、不同改性的木材,对于实际生产和工程管理具有实践价值。

2.1 平面规划特征 历史上苗族数次迁徙,因此建筑民居时选用的材料结合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模式。黔东南地区木材较多,取材便捷,加工容易,而且山区较多,地势凹凸,高度差较大,平整的土地多用来种植作物,民居多是依山而建,应用其他材料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木结构建筑居多也很具有代表性。在建筑的过程中,苗族人强调材料的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苗族主要聚居地西江苗寨为例,受云贵高原山高坡陡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山地中不规则的狭小面积,民居住宅多采用多层结构,选择傍山而立,属于典型的小聚居,其最大特征是密集,即建筑相对集中、密度较大,通常以数十户为单位形成村寨的形式居住,以天然的地势沟壑为分界划定不同山寨的区域[3]。多数选择在峰峦之中或者被峭壁环绕,尽管山势绵延,但都有山涧穿梭经过以保证水源。除了山势以外,自然光影响了房屋的朝向,苗寨通常选址在向光背阴的山腰,保证日照和室内温度。总体来说整个村落的平面分布受自然条件因素影响较大,从远处观察,整个苗寨鳞次栉比,颇为壮观。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苗族人讲究风水布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的选址及施工[4]。因为力求营造自然原生态的居住氛围,所以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都充分的尊重自然环境,体现出完整的地理风貌,对地形和地表的破坏很少,不仅继承了自然界独特的景观,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不仅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还发展并传承了和谐共存的传统文化理念。

2.2 空间构成特征 苗族特色木结构建筑多为多层结构,以特征明显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吊脚楼为例。贵州山区降水较多,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为了适应这一气候特征,苗族特别采用干栏式建筑,以有效减少潮湿的土壤及空气对建筑物的腐蚀。同时,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局限,建筑地基无法深入岩石层,所以建造房屋既要倚住山势,同时又要解决地面凹凸不平的问题,而木材由于强重比较高,较为适宜用作支撑结构,所以采用木材制成的梁或柱通过横纵榫结合相连而成的架空结构,也有部分建筑将木基建筑在圆柱型石基上,每一层加装木质地板,同时以板材或其他木质材料(如树皮)为房屋四壁,通过连接件固定,并设置门窗,在木质墙壁外侧剩余木基作为楼梯或阳台,构成了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木质板材以及其他结构件的学习多以平面和局部为主,较少针对空间结构进行学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内容的不足。木材加工工艺相对固定,对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深究选择不同板材的原因和不同工艺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则需要根据环境特点以及主观原因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考虑问题更为全面,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进一步提高,使其工程设计和管理等综合能力增强。

3 木结构建筑艺术特征的学习

现有专业课程主要针对各类木制品生产工艺技术及木质材料装饰设计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木材美学、设计美学、建筑基础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较少,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对于审美意识的教育和文化内涵的理论学习。应以少数民族传统木结构建筑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鼓励学生创新形成自我的设计理念[5]。

3.1 历史文化特征 苗族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传统古老的建筑风格得以传承,不仅因为住宅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更主要的原因是建筑集中展现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从人们的习俗、活动、仪式等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这些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象直观体现在建筑形式的外部。苗族人的宗教信仰、崇尚的自然崇拜和图腾都体现在木结构上的各类艺术形象上,而房间的布局和家具摆设按照传统价值观陈设,着重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人伦礼仪。在黔东南地区,吊脚楼的木基中柱一般采用枫木为材料,因为当地苗族人以枫木为图腾崇拜,因此不仅是祭祀、庆祝等活动直接体现了苗族文化,建筑中也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民族气息。

3.2 艺术处理手法特征 种类多样的雕刻花纹及手绘图案配合木材所独有的纹理使苗族建筑不仅仅是单纯的木质、石质材料堆砌,每一个设计细节都体现着苗族人独特的审美和意识形态,在结构科学的基础上,更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首先建筑中雕刻手法的运用突出地表现出苗族民居所具有的特征,从木基的柱、梁、枋,到房屋的门、窗、梯、墙,再到屋顶的脊都被各类雕刻工艺所修饰,例如最为常见的“美人靠”,由一块板材和数十根弯曲的柱状木材组合而成,但是绝无仅有的雕刻装饰极具魅力,同时又不是千篇一律的单调摆设;再如建筑屋顶檐脊,虽然建筑的木梁组合方式和结构设计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的工艺技法使得每栋房屋的独特个性根据主人的喜好得以保留和更为灵活地处理,带给人们独特的生活情趣。其次建筑上的图案样式和色彩调配特征显著。古老神秘的图案花纹充满了丰收、幸福、吉祥等丰富的寓意,艺术内涵独特,图案多以生活场景为主,有祭祀活动、田间劳作、青年男女歌舞等,各式图案与木结构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整体设计协调统一,体现出苗族人民古朴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蕴含着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和乡土气息的意境。

4 结语

苗族木结构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文化内涵,其结构和审美的特点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最为典型的体现。通过对木结构建筑的学习,扩充了现有的木材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综合了各科理论知识,扩大了学生视野,补充了对学生设计意识和审美理念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在新型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护耕地的同时建造适合环境且节约资源的建筑,个别地区采用模式化的设计和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成本,同时又不适合农村民居,缺乏基本的经验,苗族木结构利用有限的空间,充分安置家畜、分配耕地,对我国山区民居的规划方式有着启发意义,设计理念和结构方案的经验值得吸收和进一步推广。但是苗族木结构建筑仍存在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木结构的自身缺陷使其功能性大大减弱等问题,而且木建筑防腐、阻燃以及防潮问题依然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新型胶合木以及防水剂、阻燃剂的出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木结构的力学性能。因此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创新苗族木结构建筑并推广到新型农村民居建设中,对进一步开发旅游产业,发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1] 龚敏.贵州苗族民居 建筑与规划[J].文艺争鸣,2011(2):119-120.

[2] 郭伟,费本华,陈恩灵,等.我国木结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木材工业,2009(2):19-22.

[3] 谢云中.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木结构建筑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2):137-139.

[4] 李黎,杨永福,李建章,等.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林业教育,2010(4):24-28.

[5] 涂道伍,周旭.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45-46.

Research the Minority Wooden Architecture Based on Teaching Reform

DU Wen-xin, GUO Ming-hui*

(Key Laboratory of Bio-Based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reform of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ith the uniqu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iao minority in Guizhou Qiandongnan area as research content, learning structural design and art design of wooden architecture can supplement and perfect current teaching course curriculum,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aesthetic level, and have implications on the new rur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Wooden architecture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4010580)。

杜文鑫(1991-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木材科学与技术。*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

2015-04-22

S-01

A

0517-6611(2015)17-367-02

猜你喜欢
木结构苗族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奇趣民居
苗族民歌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
木结构可靠度的一种改进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