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及邻近地区未来地震趋势分析

2015-12-19 02:08马宝君高双玲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强震活动期东北地区

马宝君 高双玲

(中国黑龙江 157009 牡丹江地震台)

0 引言

研究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的浅源和深源地震具有周期性活动特征,孙文斌(2004)认为,1999年东北地区进入活动期,2010年前后结束。2013年10月吉林前郭发生震群后,东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再次引起人们注意,笔者借签张国民等(1985)研究华北地震的方法,在孙文斌等(2005)、高立新(2011)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延长地震资料使用年限,探讨了未来1—3年中国东北及邻近地区地震发展趋势。

1 地震活动动力背景

1.1 研究范围及资料来源

中国东北地区浅震强震区的研究范围为38°—55°N,120°—135°E,包括东北3省和内蒙古东北地区及邻近区域(不包括唐山和渤海中南部地区),震级为MS≥5.0;中国东北及临近海域深震区研究范围为38°—45°N,129°—132°E,地震震级mB≥6.0。目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可查询的正式地震目录分别是美国NEIC目录、英国ISC目录、中国地震台网目录。而以上3个地震目录均未提供1964年以前的地震数据,美国NEIC目录从1990年开始提供数据,英国ISC数据中心也只提供1964—1997年的地震,而中国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数据起始于1970年。因此,在地震目录选取上采取分段方式:1905—1963年地震目录取自全球地震目录(宋治平等,2011)和东北大陆历史强震编目(东北历史地震考察与研究专题组,1991),1964—1969年地震目录取自英国ISC数据中心(http∶//www.csndmc.ac.cn/newweb/data.htm),1970—2014年地震目录取自中国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http∶//data.earthquake.cn/data/)。

1.2 中国东北及深震活动动力背景

高立新(2011)指出,太平洋板块沿日本海沟下插时,在海沟一带经常引发一些浅源大震。而且海沟浅源大震在先、东北深震在后的时序关系,反映了俯冲带的地震活动从浅处向深部迁移的趋势, 沿着日本海沟、日本海、中国东北深震区约北西45°的方向,震源深度从日本海沟的100 km、200 km、300 km、400 km、500 km、600 km 逐渐向中国东北深震区延伸(图1)。高立新(2011)认为,中国东北地区深震活动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具有成因上的联系。

1.3 1905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

1905年以来中国东北及邻区共发生5级以上浅源地震53次,深源地震38次,震中分布见图2,深浅震共经历5个活动期,见表1、表2、图3。

图1 日本海沟、中国东北深震区震源深度等值线(摘自高立新,2011)Fig.1 Earthquake focal depth contour of Japan trench and Northeast China(according to Gao Lixin,2011)

图2 1905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activity inNortheast China since 1905

图3 1905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深/浅震活动M-TFig.3 M-T of the deep/shallow earthquakes in Northeast China since 1905

2 1905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成组性特征

张国民等(1985)在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时间序列时发现,大震具有非线性加速现象,并用指数函数拟合,即

式中,S为强震序列的序号;t为相应序号地震发生的时间(单位为年);t0、k为常数。若依次发生的一串强震序列及其时间t满足式(1),即显著性水平a<0.05,则定义这一串强震为“强震组”。

图4 东北地区深浅震的成组活动特征Fig.4 Depth/shallow earthquak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activ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adjacent areas

应用拟合公式(1),研究1905年以来中国东北及邻近地区6级以上深震活动分析深震序列S及其与时间t的关系,并根据指数函数的相关性,划分5 个“强震组”,各“强震组”均在显著水平a=1% 下通过检验,证明深震活动和浅震活动具有成组性特征(表1,图4),据此将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和浅源地震划分为5个活动周期(表2),前4个活动期分期结果与孙文斌(2004)大致相同,每个深震的活动期在16年左右,平静期6—9年,每个活动期大约发生8次地震。根据前4个活动期的规律,深震第5活动期大约在2015年前后结束。浅震的活动期在17年左右,每个活动期大约发生11次浅源地震。根据前4个活动期统计,深震第5活动期大约在2016年前后结束,由此推测,东北地区的浅源地震活动即将结束。

表1 1905年以来强震组分期Table 1 The strong earthquake group stage since 1905

续表1

表2 中国东北及邻近地区深震“强震组”分期Table 2 Northeast China and adjacent areas deep earthquake “strong earthquake group” stage

3 深震与浅震能量释放对比

根据里克特·古登堡震级和能量关系式(时振梁等,1990)

表3 强震活动期深浅震能量对比Table 4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depth/shallow seismic energy ratio

计算深浅源地震5个活动周期的能量lgE释放(表3),通过前4个活动分期看,第1活动期可能存在深震地震目录缺失,深浅震能量比计算的误差较大,只做参考。第2、第3、第4活动期深浅震能量比接近,浅震与深震的能量比平均在1.1左右,而第5活动期的浅/深震能量比略高于第2、3期、4期均值。因此,在第5活动期尾声浅震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4 结论

东北地区强震区分组表明,浅源地震的活动目前处在第5活动期尾声,深震的活动也接近尾声。深浅震积累能量释放比说明,第5活动期的浅震与深震的能量比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预示着第5活动期5级以上浅源地震活动接近尾声,5个活动期情况和深浅震能量比看,未来1—3年内东北地区发生MS5.0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预测结果有待检验。

东北历史地震考察与研究专题组.东北大陆历史强震编目[J].东北地震研究,1991,7(3):76-82.

高立新.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动力背景及其时空特征分析[J]. 地震,2011,31(1):41-51.

时振梁,张少泉,张敏政,等.地震工作手册[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宋志平,张国民,刘杰,等.全球地震目录[M]. 北京:地震出版社,2011:1-450.

孙文斌.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日本海板块俯冲的关系[J].地震地质,2004,26(1):122-132.

孙文斌,王晓峰,常征,等.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5,21(2):1-8.

余怀忠,程佳,等.加卸载响应比与震前应力积累模式研究[J].地震学报,2010,32(5):517-528.

张国民,傅征祥.华北强震的时间分布及物理解释[J].地球物理学报,1985,28(6):569-578.

猜你喜欢
强震活动期东北地区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强震作用下崩塌滚石冲击耗能损伤演化分析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花莲强震!
强震的威力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