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生成校园艺术环境的意义与可行性

2015-12-21 08:55范光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奥尔夫灵性灵芝

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生成校园艺术环境的意义与可行性

范光明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灵芝小学,深圳518100)

【摘要】教育的意义在于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生命灵性的环境.音乐之美是营造校园艺术环境的开启之匙与生长之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体现了教育的核心理念,能够生成“健康、性灵、生活”的校园艺术环境,是寻找有生命灵性的学校哲学的“引导者”.灵芝小学的实践证明,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生成校园艺术环境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育环境艺术可行性

一、生成校园艺术环境的教育学意义

(一)教育即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生命灵性的环境

《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朱熹解释其来源时说:“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1]可见,我们的祖先承认教育的灵魂源于自然,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天性的“引启”过程,因而“上古圣神”顺承天意继承之.《中庸》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哲学告诉我们,教育的意义乃是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生命灵性的环境.

每一个人都是天才——上天赋予其独特的生存才能,因此,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生命也都能够释放出不一样的精彩.教育者的作用在于将每个学生的天赋才能激发出来,这是教育作为“耕耘”“孕育”和“生长”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说,教育即是营造激发学生生命灵性的环境.只要一种教育环境能够让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释放出来,这种教育环境就是有益于学生的,这种教育也就是成功的.

(二)生成校园艺术环境是培养学生审美生活境界的基础工作

校园环境即在学校发生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环境,它包括物质教育环境和精神教育环境,前者如学校建筑、绿化、设备、活动场地等,后者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校园艺术环境更多地属于精神教育环境的内容,它着重于营造一种审美生活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体验教育活动的灵性,学生因此而好学、乐学,并且能够全然地生发出自我特长.这是一种把“艺术陶冶”“天赋才能”“自然灵性”和“个人修养”作为关键词而着意营造的校园教育环境,它的教育哲学基础是“教育走向生活”.

在本质意义上,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早就对“教育即生活”做过充分论证.那么,学校教育环境应当营造怎样的教育生活呢?毫无疑问,教育环境需要营造审美的生活境界,这是基于“每个人活出自己”人生幸福的生活境界.审美的生活境界必然与艺术修养相连接——找到自己、激发潜能,在职业生涯发展之路上顺意前行,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艺术人生”.换言之,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也就意味着“享受生活每一天”.

(三)把音乐之美作为校园艺术环境的开启之匙与生长之土

如果说生成校园艺术环境是培养学生审美生活境界的基础工作,那么如何开启校园艺术环境之门,或者说,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我们把什么作为营造校园艺术环境的突破口.我们认为,音乐之美是校园艺术环境的开启之匙.这个判断不仅出自于教育学理论,更具有我们多年的实践基础.

音乐是人类审美生活的灵魂.没有音乐的人类世界,无异于茹毛饮血的动物世界;没有音乐的人类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通用语言及其情感表现的歧义世界.人类在原始社会就开始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在古代,乐、舞、诗三者都没有独立,它们相互环绕,密切结合,因此,《诗经》也可以说是音乐之作.孔子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音乐使人成熟和完善.而且,我们在深圳市灵芝小学的教育活动中,让音乐之美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空间:实践证明,教师因此获得了高效工作,学生因此获得了快乐学习.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在学校教育行动中,进一步明确了把音乐之美作为营造学校艺术环境的突破口意义.

音乐之美不仅是校园艺术环境的开启之匙,而且是校园艺术环境的生长之土.艺术环境的土壤需要音乐之美的浇灌.音乐之美像水一样静静流淌.水是有灵性的,也是有能量的,老子在《道德经》里指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它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学校教育在这里行“自然之道”和“不言之教”,吸纳自然之精气,通达生命之本真.

二、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生成校园艺术环境的可行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体现了教育的核心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的,它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的基本原理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强调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学习者也是参与者、创作者和表演者.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完全契合我们所期望的营造校园艺术环境的那种“音乐之美”,也与“教育即生活”的核心理念完全一致.前文已述,教育在最初意义上就是音乐、语言、舞蹈和诗歌,比如《诗经》就是最早的音乐、语言、舞蹈和诗歌教材之一.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亲近土壤、亲近自然的,是有机的和适于体验的,总之是“生活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够生成“健康、性灵、生活”的校园艺术环境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把“音乐导回到它的元素形式,进入心灵深层的感悟过程”[4].奥尔夫音乐教学就像是一个甘泉,从它的泉眼里不断生发出健康、性灵和生活的泉水,流淌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奥尔夫音乐教学让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由静坐齐唱转入到用肢体语言进行律动、由个人演唱转入到集体创作、从单一乐器转入到处处皆乐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老师和学生皆为主体,以其创造性、灵动性等综合音乐元素,为学生建造出一座迈向身心健康的桥梁.奥尔夫认为:“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 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5]因此,音乐之泉水滋润每个参与者的心灵世界,启迪每个学习者的天赋才能.它给人以柔美的力量,柔不是无能,而是大能,因为柔吸纳了宇宙能量.在柔美里的人,像百合花一样洁白、简单;在柔美里的人,不说污秽之言,心里涌出美辞,嘴唇满溢恩典.

奥尔夫音乐从人本教育出发,强调教育在人的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音乐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乐器从生活中来,可以是纸张发出来的响声,也可以是废弃塑料瓶制造的乐音,可以是身体某部位敲击出来的声音.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学校当中为学生制造了一个模拟而又易于接受的艺术生活环境,这正是审美的教育生活环境.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成为寻找有生命灵性的学校哲学的“引导者”

前文已经分析过,教育必须回归生命内部寻找,那里是一条涌流不息的河流,河流的本源是充满野趣的流水,恬静而欢快.质言之,教育是启迪人的灵性的艺术,教育面对的是人的灵性,灵性与生俱来,每个灵性都有其独立的禀赋;灵性不是知识,而是生存智慧,“智慧的特征是按照任何规律进行分解和在任何体系中重组的无限能力.”[6]奥尔夫音乐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它只是我们营造校园艺术环境和寻找有生命灵性的学校哲学的“向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成为启迪学生心智的钥匙,那原始的声响让学习者第一次追寻到了音乐的源头,就像是一幅生动的审美生活的奇妙画卷.在这个意义上,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奥秘就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那隐藏的灵性,并和灵性对话:“你知道你是谁了吗?”“是的,我认识了我自己.”和灵性对话,我们能打开那封闭的人性之门;进入门里,我们用一种喜悦欢腾的心去看待眼前的学校生活——我们的学校,原来也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有无限生命灵性的智慧天使.这个天使学识渊博、幽默风趣、和蔼可亲,他从来不严肃地摆着脸孔,也从来不炫耀什么,他总是把自己降得很低,谁都可以和他平等对话.

三、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生成校园艺术环境的实证分析

(一)回归教育常识,追求美好生活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现行的环境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环境,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7]先哲的批评总是被人们遗忘.也许现代理性的工具化训练建立了一种遗忘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爱心被醒目地贴在墙上,私欲却深深地藏在心里;教育官员需要堆积如山的汇报材料,教师们在文山会海中巧言令色……然而,孩子们却进入了一种掩耳盗铃的荒谬环境.

毫无疑问,我们的诸多教育行为已经远离了教育常识,远离了美好生活本身;只有回归教育常识,回归生活本身,教育的生命才是鲜活的.基于此,深圳市灵芝小学确立了“回归教育常识,追求美好生活”的学校哲学.什么是学校哲学?学校哲学就是“学校生命”.一个学校有没有生命,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校园空气中有没有生命气息.没有生命的学校教育环境,不可能使学生具有自主性、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因此,深圳市灵芝小学基于“回归教育常识,追求美好生活”的学校哲学,着力营造健康、性灵和生活的教育环境.为了让这种教育环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出发,让校园充满“爱心之柔”和“艺术之美”,这是校园艺术环境与审美生活融合的意义所在.

(二)让艺术修养和审美生活成为学校生活的“新常态”

深圳市灵芝小学作为一所由宝安区政府全资投入的现代化公立学校,顺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深圳市教育改革试点的需要,高起点起步.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灵芝小学提出努力把灵芝小学建设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实验性、示范性、国际化优质学校.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灵芝小学理事会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了“贴近健康,贴近性灵,贴近生活”的办学理念,让“高雅、乐观、自信”成为灵芝小学特有的气质,让“合作、表达、艺术欣赏”等能力和习惯成为学生必备的素质,让学生“敢说、乐谈、能演、会唱、善说、爱写”.毫无疑问,灵芝小学力图使艺术修养和审美生活成为学校生活的“新常态”.

然而,无论多么高屋建瓴的理念,如果仅仅止步于理论或口号,终究只是无意义的空谈.如何使理念在行动中和每个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并深植于校园的一花一木、一墙一瓦之中,潜移默化于每一个师生的心灵深处,才是办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灵芝小学提出了营造校园艺术环境的设想和举措,并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作为开启校园艺术环境之门的钥匙.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最丰富的情感世界,灵芝小学的老师们把奥尔夫乐器下放到每个班上,以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音乐游戏,形成快乐而生机盎然的音乐文化氛围.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艺术的基本要素,迅速地建立起音乐概念.学生把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学习到的本领自然而然地带到课间、课后,他们变得开朗,爱动脑筋,好提问题,敢于创作,敢于敞开心胸大胆地表现自己.与此同时,奥尔夫的游戏教学更易于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树立其自信心.学生通过游戏的参与和音乐的律动,培养了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

奥尔夫要求,教学活动应该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他首先从音乐课堂中的座位开始解放,改变了固有的排列式组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座位摆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半圆、弧形、四人小组等形式.由于奥尔夫音乐需要学生的合作与创作,他们会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在讨论当中,课堂气氛宽松活跃,学生之间民主融洽,表达方式更是空前活跃.

灵芝小学课间校园舞蹈《声势节奏》,就是奥尔夫课题组的音乐老师们,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在快乐灵活的课堂中,与孩子们一起创编的.她们以《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声势教学的探究》为课题,上课期间利用拍手、拍头、拍肩、捻指、拍腿等肢体动作所产生的声音来进行律动,再加上扭头、摆头等接近低年段学生心理的动作,使得整个舞蹈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舞蹈创编完成后,全校学生欣喜若狂,他们利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时间,聆听着《声势节奏》的音乐,依次走进教室,在欢快的音乐当中活泼地舞起来,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达到培养其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静待花开”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幸福感

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急躁、恨铁不成钢等,实际上,这种“急躁”和“恨铁不成钢”的心态都是教师从自己的观念出发,却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缺乏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想象,在基础教育的早期阶段即基本形成.在此阶段,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要克服的障碍——贫穷、困难的社会环境、身体残疾——愈是繁重,对教师的要求就愈多.教师为有效对付这一切,只能展示极为多样的教学才能以及表现出不仅是权威的,而且也是情感同化、耐心和谦虚等的人文品质.如果一个儿童或成年人遇到的第一位教师是位未经过充分培训并且缺乏积极性的老师,那么他们未来进行学习的基础本身就缺少坚固性.”[8]这段话启示我们,“静待花开”情景的出现需要教师有尊重、爱心、耐心、宽容的理念,有谦虚而宽广的胸怀,有广博的知识和积极的教学艺术.

教师需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实施教育不要急躁,急躁是功利主义的体现,急躁也是不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二是实施教育要充分相信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天赋才能.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归为一点,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其生命灵性得以激发的教育环境,灵芝小学称之为校园艺术环境.在这种艺术环境中,教师们与学生“共情存在”,即教师和学生成为一心,用学生的“我们”来思考(换位思考).这种有生命灵性的学校环境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公平、安全、有序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学生获得通往深层之我的通道,具有充分释放天赋才能的生命冲动.

“静待花开”的教育智慧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验到职业幸福感.因为静待花开的核心是“爱心”.有位作家说得好,热爱职业,不怕长途跋涉,不怕肩负重担,好似他肩上一日没有负担,他就会感到困苦,就会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在灵芝小学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学生,教师具有持续的创造性劳动的工作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就是阳光、尊重、期许和关注,而教师个人也不会产生职业倦怠.这种状态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对于什么是“爱”的诠释来描述最为恰当:“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9]

四、结束语

每个受教育者都是具有独特天赋才能的个体,因此,教育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能够和善于提供一个有生命灵性的教育环境.在深圳市灵芝小学这里,基于“贴近健康,贴近性灵,贴近生活”办学理念的校园艺术环境就是营造这种有生命灵性教育环境的尝试.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点燃灵芝小学“有生命灵性教育环境”的火炬.奥尔夫音乐教学以游戏和娱乐为主,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在奥尔夫课堂当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是朋友关系,而教师只是牵头开展活动.在这样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去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重视他们所表达的感情与意见.灵芝小学的实践证明,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生成校园艺术环境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熹.论《中庸》,朱汉民主编,天年讲坛:岳麓书院历代大师讲学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11.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刘玉芒.奥乐夫音乐教学法与学生全脑开发[J].现代教学科学,2006,(2)

[5]刘鹏.简述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我国教育中运用的可能性[J].齐鲁艺苑,2005.(4)

[6][法]柏格森著,姜志辉译.创造进化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2.

[7][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9.

[9][黎]纪伯伦著,冰心译.先知[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公司出版社,2006:23.

猜你喜欢
奥尔夫灵性灵芝
春天来了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灵芝霜下秀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