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职业暴露”

2015-12-24 11:59
东方剑 2015年2期
关键词:职业暴露在押人员民警

◆ 陈 虹

挑战“职业暴露”

◆ 陈 虹

没有血色的脸庞,溃烂化脓的皮肤,佝偻颤抖的身躯,难以琢磨的精神状态……这些都是染上艾滋病病毒后的症状。该病毒如洪水猛兽,侵入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接触性皮肤病、开放性梅毒,肺结核、肝病等传染性疾病最为常见。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因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而发病甚至死亡。

我叫徐一雄,我的工作对象就是这些“涉艾”人员。寒来暑往,每天来来回回在几十米的监区走廊上巡逻,在大墙里与他们朝夕相对。虽然,这里远离霓虹闪烁的大都市,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清风和冷月,简单而又枯燥的日子在走廊里响起的日复一日的皮鞋声中被慢慢淹没。这里就是我的岗位,我要做的不仅是坚守,更要唤醒冰冷的铁窗下那一双双哀怨迷茫的眼睛,温暖那一颗颗堕落冰冷的心……

“下马威后”的成长

“与子偕作 以启三所”,第一次看到“起航石”上篆刻的这八个字是在2012年3月10日,这是我人生转折的日子。身着熠熠警服的我被李立新政委(现在是所长)迎进了上海市第三看守所,一眼就看到了中央花坛的“起航石”。这些字是誓言还是警句?当时自诩略有文采的我并没有悟出它的含义,但在日后的风雨征程中它渐渐融入我的工作,成为我的指航灯塔,照亮航线的同时也温暖了许多人的心。

起先,我被安排在三中队,负责在监区巡控一审死刑犯和“涉艾”在押人员。2013年后三中队勇挑重担,承担起专管“涉艾”人员的特殊职责,成为全国看守所中首个艾滋病专管中队,它是新刑诉法正式实行后,市三所在开拓调整新羁押模式后的产物。我很荣幸地成为了首批艾滋病专管中队的一员。

监管工作中最危险的是“职业暴露”,即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当我像“菜鸟”一样第一次听到它时,立刻联想到武侠小说和热带丛林探险游记中常听到的“见血封喉”,心中不寒而栗。或许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但它就像潘多拉的盒子,随时都有打开的可能。虽然,所领导邀请了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青浦区心理咨询协会咨询师为我们新警开设心理讲座,也邀请诊治艾滋病方面的专家传授在接触“涉艾”人员时的防护救治知识,但我心中的恐惧和疑云始终没有消散。

即使在晴好的天气,我偶尔抬眼看看四角的高墙,四方的天,想到在几十米的走廊里可能一走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任凭时光流逝,无缘喜庆佳节的团聚,远离亲人挚友的视线,在无人问津的“钢筋水泥”中冒着生命危险机械式轮班上岗,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失落和寂寞顿时残忍地蚕食了我当初大显身手、抛洒热血的侠骨豪情。

但是挑战,不会因为你的胆怯和彷徨而对你手下留情。有些“涉艾”在押人员看懂了一些门道,识别出了肩章的意义。于是,我这“菜鸟”就像刚过门的“新媳妇”,没几天的工夫,就被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巡控结束后回监控室继续观察监室的情况。通过监控视频我发现某监室的一名在押人员行为古怪,我立刻拨打了该监室的内设电话。未料想,该监室里所有的在押人员一起挤向监室的一个角落,装聋作哑,竟然没有一个人去接电话。“软抗管”?我当时火冒三丈,心想,摆明了给我一个“下马威”来试探我的脾气和管教“路数”。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战书”,岂有不战而退之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沉不住气。由于我轻率地“单刀赴会”,第一回合的“交锋”结果可想而知。败下阵来的我,只得求助我的带教师傅明仁荣。姜还是老的辣,师傅凭借多年阅人无数的工作经验和早期树立起来的威信,很快触手成春、息事宁人,监室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是之后一连几天,每当我经过这间监室时总觉得如鲠在喉,不情愿地和那里的在押人员对视,更为难堪的是一抬眼,就在电光火石之间被我捕捉到一丝狡黠的浅笑,透着沾沾自喜,露着不屑一顾,是轻蔑,是敌视,还是……各种猜测和不安郁结在胸口。我私下里和工作伙伴们交流过,听着他们的善意宽慰,也隐约感知他们也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经历和心结。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逃避岂是男儿所为?于是,我再次找到明师傅希望他能传授“真经”一二。明师傅不愧是临退休的老法师,比老谋子还老谋子,一眼看出我的来意,他如树荫下抚琴的老者始终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和蔼地说道:“小徐啊,我们虽然是监管民警,但是不能以‘管人者’自居。关心和尊重会比严声呵斥有用得多。相信你会慢慢体会到的。”

真正的体会是从一次“握手”开始的。一个寻常的值夜,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巡逻的脚步声回荡在安静的走廊里。我透过铁窗发现某号监室的“涉艾”在押人员廖某蒙着头蜷缩在被子里,借着走廊的灯光依稀察觉到被子里有异常动静,出于本能的责任感,我立刻上前询问。“没事,有点发烧。”一个弱弱的声音有气无力地回答了我。我心里一惊。病人无小事!赶紧启动应急预案救治!经医务人员的检查确诊他因长期过量吸毒引发了并发症。更让人诧异的是,伴随着高烧他还出现了全身掉皮的可怕症状,着实让近在咫尺的我和同事孙威坤吓了一跳。面对突如其来的第一次护送任务,“职业暴露”的风险在我脑海中像龙卷风一样盘旋开了,就在思想对抗撞击的一瞬间,如同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我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救人要紧”!

风大了,雨下得更紧了,昏黄的灯光下表情凝重的我和小孙互相交换了一下鼓励的眼神,点了点头:“时间紧迫,立刻送医院。”市三所的铁门打开,红蓝交替闪烁的警灯像流星一样飞速闪过,向着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急驶而去,很快隐没在漆黑的田野里。一路上因为车辆颠簸,加剧了病人的痛苦,呻吟声断断续续冲击着我的耳膜,也撕扯着我的心。我和小孙按捺住内心的担忧,不停地轮流给病人打气:“男子汉,一定要忍住,很快就到医院了!你会没事的,相信我们!”“好的,管教。”虽然他微弱的声音几乎被车厢里不停穿梭振动的气流声所淹没,但我还是捕捉到了一丝信息,他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对我们充满了信任。他微微抬了一下手,我立刻握住了它,两个手心紧紧地贴在一起,我感觉到他的手也用力地握了一下我的手,仿佛把生存的希望交到了我的手中。人有互助之情,也有感恩之心。在那一刻他不是犯人,不是那个让亲人痛彻心扉的不孝子,不是让街坊邻居嗤之以鼻的“垃圾虫”,他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平等的生命,是渴望留住生命之火的病人。可能在那时那刻如烈火焚身的煎熬中,他才体会到了健康地活着是多么重要。警车一停下来,我和小孙从车上抬下了急救床,寸步不离地全程陪同病人接受治疗。看着他紧闭着双眼痛苦又虚弱的样子,我们心急如焚,不断向医生询问病情控制的情况。经过一整夜及时的救治,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当他鼾声响起,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我低下头久久地看着自己的手,回想着之前的一幕幕,觉得难以置信。“你,刚才握着他的手就没想到‘职业暴露’?”同事关切地问道。看着他惊恐的充满疑惑的眼神,我笑了笑,没有回答。

窗外雨停了,朝霞微露,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清爽的新鲜空气,心想,这是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民警应该做的,难道不是吗?

回想起小廖在病床上醒来时的第一个微笑,我心中仿佛有一道阳光照射进来,对师傅的话略有了一些体会:光靠强势和横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管人先要暖心。“涉艾”人员在法律上是在押嫌疑人,但并不因此就丧失了受到尊重的权利,作为监管民警没有任何理由摆出势不两立的架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管束他们,何况他们也是病人,是因为自己的失足已经受到生命严酷宣判“死刑”的病人。他们更加需要我们伸出手、献出爱,给予温暖的关怀和鼓励,激发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点亮他们前方的道路。

用“关爱”推开那扇“希望之窗”

“当你面向阳光,脸上就不会有阴影”。我在日常工作中耳濡目染和亲身实践之后,渐渐体会到了师傅传授的工作心得,但“起航石”的寓意之谜始终是我探索的动力,最终触动我成功“破译”它的是监管大楼里的两面艺术墙,一面是“希望”,另一面是“关爱”。

在监管大楼一楼,一次又一次在不经意间从你身边擦身而过,因为焦躁和惆怅把灰墙、铁窗、长长的走道、冰冷的监控仪器……一一无限扩大后塞满了我的眼睛,使我忽略了你。终于有一天,我不再漠视你的存在,我清晰地看到了你的美。

感谢世界上有“美术”,它慢慢消融着我心头冰封已久的积雪。我被眼前的你——立体艺术浮雕墙,深深地吸引着,对你的魅力啧啧称奇:和风轻撩窗纱,半掩的窗前阳光普照,温驯的白鸽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下。整面墙巧妙运用了具有视觉收缩效果的蓝色,浓淡相宜,搭配梦幻舒卷的乳白,为层次分明的构架增色不少……视觉的冲击神奇地打开了听觉的感知,仿佛听见一段来自心灵深处的旁白:当你站在一扇紧闭的门前时,请不要绝望。请相信,必定会有一扇窗静静地正为你打开,让你重新珍视生命,感受它的美好。

2014年5月的一天晚上,天气异常闷热。一连几天加班的我和同事们,早已归心似箭。正想着回到家跷着二郎腿边看球赛边享受冰镇啤酒伴鸭脖子的美事,突然收押室“热闹”起来,这预示着……没关系,我们习惯了。

“刑事拘留证、犯罪嫌疑人初查工作项目表、胸腹X光片、心电图、HIV初筛报告……”早已过了晚饭的钟点,民警蒋惠芳和周静飞忍受着“五脏庙”的抗议,在收押办公室前熟练又紧张地检查着厚厚一叠案卷文书,材料上显示眼前这名一瘸一拐的新收人员是曾因盗窃罪被刑事拘留的少数民族阿某,系“涉艾”人员。他有着一双桀骜不驯的眼睛,透着冷冷的光,和民警警惕的眼神撞了一个满怀。突然,一股恶臭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只见阿某的双脚杂乱地裹着一些纱布,血水混着脓液从袜子里面不断地渗出,溃烂发黑至膝盖的双腿上十多个直径有手指粗的洞眼血肉模糊。周静飞顿时吃了一惊,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喉咙里的唾液急速上溢,不住地咳嗽起来,眼泪从泪腺里奔涌而出。

经驻所医生初步体表检查,确诊阿某因HIV抗体阳性引发脉管炎,造成双下肢皮肤严重溃烂,双足部分坏疽。待医生检查完后,民警小周和小蒋强忍住恶心反胃的感觉,戴上口罩和医用橡胶手套,搀扶着阿某一步一步走进了搜身室。搜身室里汗味和腐臭味逐渐弥漫开,无孔不入地钻进每一个毛孔。小周紧紧咬着下唇,在一次短促的喘息后立即屏住呼吸,近距离谨慎地对阿某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清理,以防被“涉艾”人员习惯性暗藏在衣物内的锐器刺伤,发生“职业暴露”。阿某的恐惧、敌视、憎恨,民警的警惕、痛心、怜悯……各种复杂的情绪就像各种体味一股脑儿全部拥挤混杂在小小的搜身室里,几乎令人窒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衣物打包、入所照相、指纹录入、权利义务告知等环节在小周他们的手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监区新收一名‘涉艾’人员,身上有外露伤口,收监时请注意安全防护。”季晓萍,“1985后”监管“涉艾”中队的队长,少年老成,心思缜密。在他的叮嘱下,我和民警李晓辉、沈凯、周钧廷戴好口罩与医用橡胶手套,像即将走上手术台的医生从容等待阿某的到来。在向小周详细了解阿某的身体和情绪状况后,我和小李他们立即将阿某带至搜身区进行第二次人身和物品检查。伴随着刺鼻的腐臭味又一次迅速蔓延,无论是惊愕还是同情,在搜身和警戒的民警都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和失误,都会导致严重后果。直到检查完毕,确认安全后将阿某带入过渡监室,所有在场的民警们才把心放下,紧绷的神经才稍有放松。可就在大家转身准备摘掉手套时,监区分控室接到报告,同监室一名“涉艾”人员因阿某身上恶臭诱发哮喘。于是,早已汗流浃背的民警和医生又火速返回“战场”……

窗外的月光照在瞭望塔上,武警挺拔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刚毅,监区里灯火通明,民警忙碌的脚步声在狭长的走廊里显得异常清晰。

为防止新收“涉艾”人员情绪波动出现拒绝治疗或自伤自残,季队长决定亲自上阵,立刻开展24小时新收人员谈话。虽然市三所“涉艾”管教为了让在押人员没有被排斥的感觉,便于拉近距离,在沟通交流时,通常不戴手套、不穿防护服。但眼前的阿某情绪不稳定,季队毅然决然地准备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和他进行“零距离”谈话,我们大家都替他捏着一把汗。

阿某眼睛里满是戒备和愤怒,举手投足间僵硬的动作里暗藏着浓浓的火药味。队长没有丝毫的鄙视,他不厌其烦地用标准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询问起阿某腿上伤势的来由。阿某起先装聋作哑,鼻孔朝上,目光不断地在墙角上游离,一脸的不屑一顾。队长没有受阿某情绪的影响,他没有放弃,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同时不断注意着阿某的面部表情,针对静脉注射吸毒导致双腿溃烂的情况,他和颜悦色地开导阿某要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保住自己的双腿。“保住双腿”、“不能再等了”!阿某听到这几个字,嘴角动了动,他愣了一下,目光开始从墙角上往下移,满腹狐疑地扫了季队长两眼,眼神似乎温和了一点。他收敛起嚣张跋扈,打量着眼前这个具有亲和力的年轻人。队长乘热打铁,“商量”着希望阿某能给医生一个帮助他的机会,也鼓励他能给自己一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阿某将信将疑地注视着队长的眼睛,低着头看了看自己原本健壮的双腿,如今它们布满了斑斑驳驳的脓血,红黑相间显得格外刺眼。阿某把原本始终交叉在胸前的双手放了下来,紧紧地攥成了拳头,用力顶着座椅板,仿佛宣泄着心中的愤懑,一阵沉默之后,终于,点了点头。队长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幡然醒悟的阿某。

按照法律程序,在了解阿某的真实身份信息、来沪目的、具体案情等情况后,队长依法告知他在押人员权利义务、监室在押人员报告装置规定、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以及检举揭发政策等等。

一切顺利,阿某有救了!队长太棒了!看着一晚没睡的队长神采飞扬地从谈话室里走出来,我们几个“熊猫眼”逐个和他击掌庆祝。那天,窗外的太阳好像升得特别早,特别红……

在市三所,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积极落实,医务人员为“涉艾”在押人员根据不同的病症免费提供适用的抗艾滋病病毒(HIV)的治疗药物,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及时稳控病情。季队长结束了和阿某的谈话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驻所专业医务人员在民警的陪同下认真检查了阿某腿上溃烂的伤口。在医生的一番沟通和安抚下,阿某不再敌视身边的人,他从起初的抗拒和担心到主动配合医生手术,这让大家看到了救治的希望。

为了保住阿某的双腿,医生在为阿某注射麻醉针剂后小心翼翼地“徒手”用双氧水仔细为他清理伤口,把粘在腐肉上的袜子轻轻地剥离剪除,消毒伤口、剔除腐肉。只见各种明晃晃的医用刀子、剪子、镊子……在医生手中灵活地舞动着、替换着,殷红的纱布和棉花越积越多。身旁的护士眼明手快、配合默契,我时不时地关注着医生的表情,动作敏捷地为医生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现场气氛紧张极了,时间和空气仿佛凝结在了一起,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黑夜。医生担心阿某出现暴躁情绪,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我不断鼓励他对康复要有信心,叮嘱他术后避免活动、严禁沾水、保持充足睡眠……阿某呼吸均匀,情绪稳定,静静地听着没有吭声,但平静的眼神里流露出他对医生和民警的信任。

打针、敷药、包扎,终于结束了!看看鬓角挂着汗珠的医生,又看看包扎着洁白纱布的双腿,人高马大的阿某像一个收到圣诞礼物的孩子一样欣喜又局促不安,他迟疑着用手撸了撸脖子,支支吾吾地用生硬的普通话低低的说了一句:“谢谢。”他第一次露出了微笑,虽然很淡,一闪而过,像矫捷的燕子掠过湖面,但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救治阿某的事在监区里传开了,不少“涉艾”在押人员既感动又惊奇地问我:“他腿烂成这样了,我们都很怕被他传染,但是你们还一心一意地帮他救他。你们不怕吗?”我诚恳地说:“不管你们犯了什么罪,在我们的眼里你们就是病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会对你们进行治疗和照顾,那是我们的责任。”听到这里,平时在监室里经常违规违纪的几名“老油条”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在民警和医护人员的奋力救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阿某双腿溃烂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创口陆续结痂,终于成功保住了双腿。希望这次救助能成为他迎向新生的契机,在今后的日子里能重新稳稳地站起来,踏踏实实地走向新的生活。

让我们的“关爱”陪你度过无边长夜

监区二楼的“关爱墙”上像满天星辰一样布满了许多照片,它们和宛若微风中翩翩起舞的黄丝带相得益彰,显得格外醒目。起初以为这只是一堵很普通的艺术墙,定睛一看,照片中不仅记录了大墙外美丽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还记录了我所监管民警、文职以及驻所检察官们或阳光灿烂或和蔼慈祥的笑容,更有在押人员在镜头前嘴角上扬时的瞬间抓拍。精美的照片密密麻麻地镶嵌在凹凸有致的墙上,在错落的立体阴影中,似有诉说着时光流逝的见证,又如片片风帆航行在波峰浪谷之间,虽道阻险长,却矢志不渝。

不少在押人员拍好贴画照片后,过了几天,当他经过关爱墙时都会把焦急的眼光投向这里,抬起手指仔细地寻找自己的照片。当指尖触摸墙壁的一瞬间,总会抬眼愣愣地看着照片上的自己,“管教,让我再看一会,行吗?”透过照片,他感受到在这里我们执法人员没有嫌弃他,社会没有放弃他,家人没有遗忘他,因为他看到他的笑容和大家融合在一起,组成了关爱墙不可缺少的温馨画面,诠释了“希望、平等、尊重、关爱”的司法理念。

人生的道路从来不缺艰难困苦,也从不缺少披荆斩棘的勇士,为什么有的人走向成功,有的人走向了末路?“死刑犯”,多么沉重的字眼,肃杀中透着悲凉,令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一审被判处死刑后,在押犯罪嫌疑人存在情绪波动大、行为轻率冲动、心理失衡扭曲等隐蔽、突发性特点,致使此类人员的集中管理具有较强的职业特殊性和现实危险性。监管民警融情于法,采取严密监管措施的同时,安排心理咨询师提前介入疏导心结,布置有一定阅历的热心“室友”与他同住,积极开导劝慰。即使对即将执行的死刑人员市三所也始终没有放弃人性化的帮助和关怀,在权益保障上,除了及时安排落实洗澡、换衣、写遗书、改善伙食等临终关怀工作之外,还在其出所临刑当日以监所名义送上象征新生的“黄丝带”,为他献上最后的一缕温暖。

又是一个普通的夜班,走在几十米的长廊上,我放轻的脚步声和监区里在押人员的鼾声又混合到了一起,谈不上悦耳却诉说着平安。我巡视到某号监室,死刑犯刘某蜷缩在铺板上,走廊里的灯光隐约照在他佝偻的背脊上,拉长了他孤寂的身影,倍显凄凉。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蹲下身问他:“小刘,你怎么了?白天的时候还好好的。”他抬眼看着我,黯然神伤,眼角溢出的一颗眼泪顺着脸颊缓缓地滚落下来:“管教,没什么,我……想家了……”“如果你愿意的话,就当我是你哥,咱俩像哥俩那样说说话吧。”小刘双手抠弄着指甲沉默了片刻,随后用迷茫的眼神看了看我,叹了口气又低下了头,我不断地鼓励着他,终于在几次哽咽后他缓缓地诉说起他的过往。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曾经也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家里人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盼着他哪天有出息,能考上大学,彻底走出“穷窝窝”。但是高考失利彻底击碎了他的梦,他开始自暴自弃,在家人的埋怨声中跟着老乡开始了漂泊闯荡的生涯,直到有一天面对人生难题的他选择了错误的方式,犯下滔天罪责,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每一名死刑犯身上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虽然有零星的温暖和幸福,却早已散落在记忆深处,眼前的离经叛道,使他豪赌上了一生的所有。我静静地聆听着,时不时地安慰他几句,稳定他的情绪,但更多的是以我先前接触死刑犯时积累的工作经验去用法理和人情帮他分析误入歧途的真正原因,帮助他从逃避现实和深陷自责的双重纠结的心理阴影里解脱出来,鼓励他直面错误,激励他从心底寻找答案,勇敢地去解开这个心结。那一夜,他睡得很好……

从那天起,每次执勤我都会跟他聊上几句,或问冷暖或问心情,有时也天南海北地拉家常,他心领着接受了我的这份善意,脸上乌云渐渐散开,偶尔也能看到他久违的笑容,我想他的心结正在慢慢解开。后来,小刘待情绪稳定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监室内写下了长达万字的认罪书。

他的最后一夜,正巧也是我当班,照例给他安排落实了洗澡、换衣、改善伙食等临终关怀工作。那晚他一夜未眠,眼神清亮,强撑着笑脸写下了遗书:爸爸妈妈,我走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对不起,我对不起你们的养育之恩,对不起被害人的家庭……进入看守所一年多了,今天终于要出去了,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可我却很坦然。这里的民警很尊重我,对我很好,教会了我二十年都没有看清的道理,谢谢。第二天早上,在法警押解他执行死刑前,我以监所的名义送上象征新生的“黄丝带”,让他感受到人格的尊重和人情的温暖。临走前,小刘向我们全体值班民警一一鞠躬道别,他哽咽地说:“如果有来世的话,我一定会做个好人,来弥补今生的罪过。”

从他身上我再一次明白了警察职业的神圣。

夜又深了,监管大楼外月光如水,起航石的轮廓依稀可见,田间草虫啁啾,欢唱着生命的歌谣。狭长的走道里,我放轻了脚步,伴着监室里此起彼伏的鼾声,走过一扇扇铁窗,亦如往常。这就是我的岗位,看似简单,责任重大。正所谓,使命殊、坚守难,壮志重任尤当堪,唯有上下共齐心,与子偕作,起航的战舰才会满载着“关爱”和“希望”的阳光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职业暴露在押人员民警
济南市某看守所在押人员童年创伤经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心灵”体操对看守所在押人员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分析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看守所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