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芒生长发育规律及森泰化除试验研究

2015-12-24 10:20王学军方笑中罗时军江险峰史廷先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芒草分蘖除草剂

王学军,方笑中,罗时军,江险峰,史廷先

(祁门县林业局,安徽 黄山 245600)

五节芒生长发育规律及森泰化除试验研究

王学军,方笑中,罗时军,江险峰,史廷先

(祁门县林业局,安徽 黄山 245600)

本文通过野生五节芒生长情况和五节芒人工培育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在人工中幼林地和抛荒农耕旱地上利用5%森泰除草剂对五节芒进行化学除草试验,总结了用该除草剂防除1至多年生五节芒获得最大效果的最适宜施药季节和用药剂量,为林地化学除芒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节芒;森泰;化除;研究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别名芒草,是禾本科芒属植物。五节芒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发达,叶互生,叶片披针状线形,长25~60 cm,宽1.5~3 cm,叶背绿色,叶缘有锯齿,雌雄同株,高达2~4 m,花期5~6月份,圆锥花序,长的30~50 cm,花初期为淡黄色、成熟时呈红黄褐色[1]。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北、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浙江、安徽、海南等地均有分布[2]。

五节芒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分蘖量大、危害性大等特点。在皖南山区,它是苗圃地、幼林地头号草害,也是苗木、幼林生长的大敌。它依靠生长高和生物量大遮住幼苗或新栽幼树阳光,挤占其生长空间,影响其生长,甚至把幼树欺死,影响林木成活率和林地生物量。

为了控制五节芒草害,提高造林成活率,2013年5~7月,笔者在祁门县祁山镇新岭村林场、小路口晨光联合林场开展了五节芒人工培育和野生五节芒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化学防控研究试验,并取得一定成效。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祁门县祁山镇新岭村林场、小路口镇晨光联合林场,面积2 hm2,位于117°37'25"E,29°51'47"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62~298 m,年平均降雨量1 739 mm。试验地土壤为千枚岩风化的黄红壤。

1.1 试验材料

1.1.1 五节芒种子

种子15 g,2013年7月下旬采集的当年五节芒种子。

1.1.2 试验地

圃地15 m2,人工垦挖后做成苗床备用;施药林地60 m2,分别是长有1~2年生和多年生五节芒草的杉木中幼龄林地。

1.1.3 除草剂

5%森泰(Hexazinone)颗粒剂除草剂(江苏省新沂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1.2.1 五节芒培育及调查

将2 g五节芒种子均匀播在5 m2的苗床上,洒水后盖稻草,观测种子发芽率;其余种子撒播到剩下10 m2的苗床上,其中5 m2洒水,另5 m2不洒水,然后盖上稻草。洒水、不洒水的苗床上各设置20 cm×20 cm的样方2个。五节芒苗基本出齐后,观测发芽率,每隔7 d,15 d观测一次,分别记录发芽、长叶、分蘖等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五节芒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期生长发育规律调查表

1.2.2 试验设计

7月6日至7日,在生长有1~2年和多年生五节芒的杉木中幼林地上分别设置4个处理,1、2、3处理小区分别施5%森泰(粒剂)除草剂3 g/m2、6 g/m2、9 g/m2,随机施药,3次重复,4处理为对照(不施药),小区面积2 m2。在样方内调查五节芒年龄、茎秆数量(形状)、高度、单根(杆)平均鲜生物量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见表2。

表2 五节芒中龄期及成熟期生长发育规律调查

1.2.3 施药方法及调查

施药时按上述设计分别将药剂撒施在设计好的1~2年和多年生五节芒的林地上。在1~2年五节芒生长的试验地上,施药后7 d、14 d、21 d、28 d观察样方内药后五节芒药害变化,35 d、42 d、49 d、56 d分别调查除草效果;在多年五节芒生长的试验地上施药后14 d、21 d、28 d、35 d观察样方内药后五节芒药害变化,56 d、63 d、70 d、77 d调查除草效果。

五节芒形态变化分为三级:0—五节芒药后嫩叶、嫩茎部分变黄、茎叶弯曲或变型,叶片颜色变淡绿色,生长基本停止;+—五节芒药后茎叶弯曲或变型,叶片失绿、叶缘变成褐色,生长停止;++—植株地上部分枯死。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节芒生长规律

2.1.1 1年生五节芒生长规律

五节芒种子播种后的经营措施不同,其种子发芽期、发芽率、幼苗生长到5叶时间、第1次分蘖等生长指标均不相同。五节芒播种后洒水与不洒水的相比,其发芽提前7 d,发芽期缩短11 d,发芽率提高5%,幼苗生长到5叶时间少5 d,第1次分蘖提前6 d(见表1)。

五节芒幼龄期(播种后30 d~1年),生长速度较快。发芽后60 d,平均苗高可长到38 cm,分蘖1次,茎秆3根,偏圆形(Φ5×Φ7),平均单根茎杆鲜重17 g,平均单株鲜重58 g。

2.1.2 多年生五节芒生长规律

五节芒中龄期(≤3年≥1年),杆高生长速度很快。年平均高生长≥120 cm,分蘖5~9次甚至更多(最后1次分蘖在9月底前完成),茎秆20~35根不等,椭圆形(Φ10×Φ17),平均单根茎杆鲜重31 g,平均单株鲜重758 g;五节芒成过熟期(>3年),杆高生长基本在5月20日前完成,5月下旬后抽穗、开花和结果,7月下旬果实成熟。

本文关于共享领域的安全头盔的CMF的研究分析主要体现在材料、工艺和颜色带来的美观性、安全性、可用性上。

2.2 化学效果

施用5%森泰颗粒除草剂防除五节芒,其除草效果与其年龄、体积、施药剂量等有密切相关。五节芒年龄小、茎杆少、密度小、高度低,化学除草效果好,反之,年龄大、茎杆多、密度大、高度高,化学除草效果较差,见表3。

2.2.1 1~2年生五节芒防除效果

由表3可知,施用5%森泰颗粒除草剂防除1~2年生五节芒,其效果随芒草体积(杆数、高度)的增大而降低,随药物剂量的增大而提高。

在施药剂量相同的条件下,1~2年生体积较小的芒草死亡时间比体积较大芒草地上部分提前4~7 d。如杆数3~5根的芒草,施药后17 d叶变黄,30 d后茎杆枯死(见表3);而杆数7~10根的芒草,施药后25 d叶变黄,37 d后茎杆枯死。

芒草体积基本相同,施药剂量不同时,除草效果随剂量的增大而提高。如同为7~10根的芒草,处理3除草效果达95.3%以上,而处理1除草效果只有92%。

表3 5%森泰颗粒除草剂防除1~2年生五节芒效果统计表

2.2.2 多年生五节芒防除效果

3年生以上五节芒,施用5%森泰颗粒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其除草效果随芒草体积的增大而降低,随药物剂量的增大而提高,芒草死亡所需时间更长。如杆数15~25根/m2,高度150~250 cm的3~4年生五节芒,在施药剂量为6 g/m2和9 g/m2时,其除芒效果分别为92%和93%(见表4)。

高大茂密五节芒(杆数≥26根/m2),要先用刀砍倒后,让其新叶长至40~50 cm后,用≥9 g/m2剂量进行防除,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3]。

2.2.3 防除五节芒适宜用药剂量

不同剂量5%森泰除草剂防除同年龄芒草除草效果是不同的,同剂量5%森泰除草剂防除不同年龄芒草除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由表4知:使用5%森泰除草剂防除3年生以上,即26根/m2以上的五节芒最宜用≥9 g/m2施药剂量。

2.2.4 防除五节芒适宜施药时期

使用5%森泰除草剂防除中幼林龄林地上五节芒应根据气温、季节、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结合五节芒年龄及生长发育规律,选择最适合的施药时期。中幼林龄林地上防除幼龄芒草,应在芒草生长旺盛期的5~6月进行;防除多年生芒草,应于6~7月份,先用人工或机械等方法靠近地面将芒草砍倒,当芒草再长至40~50 cm高时施药效果最佳。

表4 5%森泰除草剂防除多年生五节芒效果统计表

3 小结与讨论

(1)在芒草生长旺盛期的5~6月份,用5%森泰颗粒除草剂防除五节芒的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

(2)防除1~2年生五节芒,宜采用≥6 g/m2剂量的5%森泰颗粒除草剂;防除多年生五节芒,宜采用≥9 g/m2的5%森泰颗粒除草剂。

(3)中幼龄林地上防除五节芒草,应在芒草生长旺盛期的5~6月份进行;防除多年生芒草,先用人工或机械等方法将芒草砍倒,当芒草再长至40~50 cm高时的6~7月份施药。

(4)杉、松、枫香等苗圃中的幼龄五节芒,,应人工拔除,不宜施用5%森泰颗粒防除。

[1]五节芒.中国植物物种编目数据库,2013,07(24).

[2]五节芒.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013,07(19).

[3]程良绥.杉木、马尾松幼林中以五节芒为主的杂草防除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5,68(5).

(责任编辑:杨婷婷)

Study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hythm of Miscanthus floridulus and Its Chemical Weeding Experiments with Herbicide Hexazinone

WANG Xuejun,FANG Xiaozhong,LUO Shijun,JIANG Xianfeng,SHI Tinxian
(Forestry Bureau of Qimen County,Huangshan 245600,Anhui,China)

In this paper a survey study was made on the growth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Miscanthus floridulus and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hythm was summarized.Its chemical weed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young and mid-aged plantations with 5%herbicide Hexazinone.The most suitable application season and dosage was summarized with the optimum chemical weeding effects for 1 to 5-year-old Miscanthus floridulus plants,and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hemical weeding in forestland.

Miscanthus floridulus;Herbicide Hexazinone;Chemical weeding;Study

S765

A

2095-0152(2015)01-0025-03

2014-12-19

2015-01-08

王学军(1969-),男,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资源管理、营林生产等工作,E-mail:hsqmxlkcgx@163.com

猜你喜欢
芒草分蘖除草剂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奔跑的芒草
自然:风往哪边吹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10只青蛙过中秋
山坡上的芒草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