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蘑菇房的焕新重生

2015-12-24 02:23方千春,向明,孙娜
中华民居 2015年8期
关键词:哈尼族茅草哈尼

哈尼蘑菇房的焕新重生

哈尼民居的危机与时机

哈尼族的传统民居,素以木构架土坯墙为主体、四坡茅草为屋顶,淳朴自然,因外形酷似蘑菇而得名“蘑菇房”。蘑菇房是千百年来哈尼人应对当地气候与环境资源的最优选择。它糅合了哈尼民族的人居文化精髓。

然而,在新时代文化的冲击下,土坯、茅草建造的蘑菇房,逐渐被砖混结构的新民房所替代。原始的哈尼人居文化,逐渐濒临瓦解。为了留住民居传统,也为了这片梯田遗产的完美传承,蘑菇房的改造保护,被提上了日程。

2012年,为配合哈尼梯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欲对遗产区内的5个哈尼族村寨进行风貌整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应邀参与哈尼传统民居的整改项目。设计师们全面勘察了几个传统蘑菇房较多的寨子,最后在全福庄中寨挑选了3户作为示范户,进行适应性改造。目的是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让传统的哈尼族民居适应现代生活,以树立并推广传统民居的保护观念。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因为童话般的旖旎烂漫,而令世人魂牵梦萦、遐思万千。生活在梯田上的哈尼族,无疑是幸福而荣光的。他们用诗人般的情怀,世代守护着这件天然艺术品。他们居住的传统民居——蘑菇房,成为这片童话庄园里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在时光撮合下,它亦与梯田环境彼此融合成了天然的共生奇观。然而,现代文明逐渐将蘑菇房侵蚀瓦解,或者装点成徒有虚名的“异形屋”。拯救哈尼传统民居,已势在必行。

蘑菇房是哈尼族的传统民居,以木构架为承重体系、土坯墙为维护结构、茅草为屋顶,因外形酷似蘑菇而得名,是千百年来哈尼人应对当地气候与环境的最优选择。

经过几番勘察发现,传统蘑菇房的问题的确不少,譬如空间局促、室内采光差、卫生条件堪忧、容易着火等等。然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能一概归咎于蘑菇房本身,而是与哈尼人自身的生活方式休戚相关。比如,卫生环境问题,其根源是因为哈尼人传统的人畜混居的生活方式:蘑菇房一般底层用于养牛,三层用来贮藏,只有二层用于住人。如此,蘑菇房的卫生状况想必是堪忧的。又如室内采光问题,尽管直接原因在于蘑菇房的窗户太小,但这小窗户却正是哈尼人别具匠心的设计,因为小窗户利于防风保暖。

但无论怎样,这些终究都是有碍于现代生活的。因此,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这也正是此次改造行动的初衷所在。

蘑菇房重戴“蘑菇帽”

蘑菇房存在的问题很多。但从表观上看来,最大问题还是在于,蘑菇房成了“不像蘑菇的蘑菇房”。这源于20世纪80年代,政府开展“铲茅工程”,将农村大多数的茅草顶更换为了石棉瓦顶。没有了茅草屋顶的蘑菇房,像是美人秃了头,大煞了风景。

要完整恢复哈尼民居的特色,必然首先要恢复茅草顶。而恢复茅草顶,首要的就是解决消防问题,这就须给蘑菇房做好防火设计,配备消防设施。

我们知道,多数火灾是从住宅内部引起的。但是设计师们并没有在蘑菇房内部引入专业的消防设施,而只是在屋顶上安装了喷淋系统,并在室外根据房屋总数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消火栓。这种“巧取式”做法,主要基于蘑菇房本身的结构特点:如果在室内安装喷淋系统,启动时会把室内冲湿,甚至将土坯墙冲刷崩塌。因此,设计师将哈尼村寨的消防设计定位于防止蔓延式火灾,即当火势较小时由屋主自行解决;而当火灾超出个体建筑时,则启动该栋房屋及附近几栋房屋的屋顶喷淋系统,同时打开室外消火栓,将火灾范围控制到最小这种设计,更多渗透着现代科学理念和人居智慧。

在解决好防火问题后,便可以安心地给蘑菇房顶铺上茅草,装饰一番了。就这样,蘑菇房重新穿上了“护身服”,戴上“蘑菇帽”,又有了往日的风韵。

考虑到现代生活对舒适性和私密性的要求,蘑菇房在改造过程中扩大了居住面积,划分了空间功能,并调整了建筑层高,以增强居住的舒适度。

更富人性化的哈尼民居

传统哈尼族生活方式注重家庭集体生活,讲究“世代同堂”,而对个体生活的私密性考虑甚少。但在现代生活观念的冲击下,这种方式然后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感到不适。为此,设计师在改造过程中尽量扩大居住面积,并对空间进行功能划分,比如着意划分出客厅和卧室区域等。另外,设计师还对建筑层高进行了调整,以提高居住空间的舒适度。

设计师首先进行了人畜分离,将蘑菇房的三层居室全部充分利用起来。一层规划了厨房、卫生间以及储物室,二层依然用于居住。三层的阁楼原来比较低矮,多用于储物,但适当加高女儿墙后,大部分空间便可满足日常使用了。这不但增强了舒适度,也增多了可用空间。另外,正是鉴于现代个体生活的私密性,各居室间采用了砖墙和轻钢龙骨双层石膏板墙,隔声性能大大改善,居住环境明显更富人性化。

传统哈尼民居的窗户又小又少,主要依靠大门、阁楼洞口采光。要改善采光条件,自然主要依靠增加窗子的数量、加大窗子的尺寸来实现。然而,土坯墙上开多大的窗,才会既不影响外观,又能保障保温效果及房屋结构的稳定性?这些问题,困扰着设计师们。经过反复考量,他们最终决定,在底层设两个宽60厘米、高80厘米的窗户,二层每个房间设一个宽80厘米、高100厘米的窗户。此外,还在三层设计了一个240厘米宽的大窗。设想虽好,但实行起来,并非那么风顺。这是当地从没出现过的新样式,很多居民一时难以接受,最终三户人家只有一户在三层安装了240厘米宽的大窗户。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室内采光,蘑菇房内墙面须改为白色。对此,设计师们也颇费了心思。传统哈尼住宅的内部,多是裸露的土坯墙面。墙面不够平整,且附着力不够,这就需先做基层处理。为此,他们决定在不同部位视情况采用刷水泥砂浆,或先挂钢丝网再刷水泥砂浆的方式进行处理。几经修整,最终一层厨房和卫生间的墙面,满贴上了白釉瓷砖,二层、三层则刷上了白色墙漆。整个蘑菇房内室焕然一新,舒适宜人。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改造,几乎全部采用传统的材料和方法进行。除了消防栓、防水瓷砖等极少量现代材料以外,其余材料全部取材于大自然,如竹子、木材、茅草等,还原本真民居,生活气息浓郁。

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6月,红河梯田成功申遗,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人文景观的蘑菇房与美丽梯田一起,辉映在童话般的山水之间。

猜你喜欢
哈尼族茅草哈尼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坐在风中
两伊握手
到山上住间茅屋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