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介

2015-12-24 03:15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海港瑞利鸟儿

爱尔兰诗人、评论家凯特瑞奥娜·奥瑞利(Caitriona O’Reilly,1973— )出生于都柏林,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主攻美国诗歌。她的第一部诗集《流离失所的鸟儿》(2001)当年入围福沃德最佳图书奖,2002年获爱尔兰鲁尼文学奖。第二部诗集《大海避难所》(2006)为诗歌协会推荐作品。她曾于2009至2011年担任《爱尔兰诗歌评论》编辑,目前任教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

奥瑞利的诗歌擅长自然描写。《一月的海港》是诗集《流离失所的鸟儿》中的一首,描写了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污染和破坏。诗人赋予沉默的自然以生命。港口、乌鸦、浪花、大海是本诗的主角,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处于被动,毫无选择。诗人通过拟人化的自然,控诉了人类对自然犯下的罪行。

诗歌第一节,海港“从前蓝色的面庞”已经消失,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发大海、利用海洋、发展航运、向大海倾倒废物。作为人类开发海洋的基地,港口深受污染。这里不仅有繁忙的航运业务(“我们从舵舱或码头转弯”),更是随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污染。而这一切致使原本清澈透明的海水变得浑浊,“翻滚的海浪中充斥着重金属汞”。在紫色的退浪中,“沉下来的也是一层银灰色”。自然的港口“从不蹙眉”,但海港的生态环境遭受毁坏后的痛苦,谁又能体会?

诗歌第二节描述了港口鸟儿的生存环境。海港不仅是人类活动的基地,原本也是鸟类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可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天空只有“一只乌鸦在断断续续地盘绕”。鸟类能够停留的地方都充斥着繁忙的人类活动,树篱中的鸟儿也不可幸免,“打算迁徙”,寻找生路。含有重金属的水被人类不加处理地排入海湾,污染了水源,有些鸟儿被毒死,还有些鸟如那只孤鸦,只能孤独地盘绕在海港。有的鸟儿被迫离开,寻找新的家园。它们没有力量与人类抗衡,它们的愁苦要怎样诉说?

诗歌从第三节开始,借自然的力量给人类以警告。貌似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本诗中也是处于“他者”的地位。“在海水中我们已经不是自我”。大海对于人类“就像充满冒险性的未穿越的沙漠”。在自然面前,人类无比渺小。诗人赋予被污染的海水以生命。舒缓下来的海浪“看着我们从舵舱或码头转弯 / 映射着我们颤抖的身体,碎片般的 / 手和脸”。它们以愤怒、仇视的情绪注视着这些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的人类。此时的它们不再是沉默的、被动的“他者”。“船只的残骸 / 微笑着,欢快地,复杂地 / 打着哈欠,收容海湾的一切和我”。船只残骸发出“欢快而复杂的微笑”是自然对人类所作所为的嘲笑。人类可以为了工业发展和经济利益,向海湾排出有毒物质,毒死鸟类,逼迫鸟儿“背井离乡”。人类失去了基本的良知和道德,得到的却是“紫色的退浪”和“银灰色的沉淀”。显而易见,这些污染物同样作用于人类,人类社会也失去了蓝天、碧水和鸟语花香。

正如梭罗所说:“人类积累了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却不懂得利用或摆脱,结果给自己戴上了金脚镣、银脚镣。”人类为欲望所累,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如同这金脚镣、银脚镣般束缚着人心。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想使人类把自己当成万物的主宰,为了谋取利益,可以对自然任意宰割,使自然成为被动的“他者”。奥瑞利在诗歌中通过让自然成为主角,以自然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所作所为,不仅批判了工业文明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控诉了人类对自然的暴行,也揭示了人类的命运。奥瑞利以诗歌为武器,警示人类抛弃狂妄自大的“主宰者”的角色,对自然要存怜悯、关爱之心,否则人类也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海港瑞利鸟儿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海港小城的慵懒时光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瞬态瑞利波法定量分析二维空洞的形状参数和位置
鸟儿
马瑞利推出多项汽车零部件技术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一月的海港
嘘——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