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相同病因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

2015-12-25 03:35刘碧翠,余新华,刘群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力衰竭

非相同病因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

刘碧翠余新华刘群山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非相同病因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链抗原(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分为Ⅰ~Ⅳ级,采取化学发光免疫的方法来检测患者血清CA125与血浆脑钠肽的浓度,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排除特征的一般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在老年心力衰竭组中,Ⅲ级与Ⅳ级的血清CA125的浓度比对照组高(P<0.05),血清CA125的浓度和左室射血的分数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含有胸腔或者是心包积血的患者的血清CA125与血浆脑钠肽浓度比不含积液患者明显高(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A125和纽约心脏协会的分级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老年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预测患者疾病的进展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非相同病因;心力衰竭;血清糖链抗原125

中图分类号〔〕R541〔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科研项目(No.MDYY201418)

通讯作者:余新华(1978-),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研究。

第一作者:刘碧翠(1976-),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研究。

糖链抗原125(CA125)在临床上常常用作诊断卵巢癌,并且能跟踪预后,在一些恶性的疾病当中其水平会升高,在一些非恶性疾病中也常见〔1~3〕。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血清CA125水平和心功能相关。本文旨在研究血清CA125在诊治老年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62~76〔平均(70.2±4.9)〕岁;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有24例,Ⅲ级有28例,Ⅳ级有28例;患扩张型心肌病18例,瓣膜性心脏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2例,冠心病7例。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或者外周水肿进行分组,有合并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或者外包水肿的32例,没有合并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或者外包水肿的48例。以心电图来记录患者是否有房颤情况进行分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有23例,未出现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有57例。另外选择同时期的检查后无肾、肝、肺等器官疾病的40例为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8~70岁。两组患者基本排除有重症感染、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等疾病。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询问诊断方法,观察组在入院的第2天采集患者在清晨空腹时的4 ml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给患者进行改善循环、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综合性治疗,待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得到减轻的3~5 d后进行再次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的静脉血,再用同样的方法来测定老年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的心电图、肺CT机心脏超声检测,记录患者的左室射血、房颤、心包积液、外周水肿及胸腔积液等情况,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以患者的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入院或者心源性的死亡作为观察的终点〔4~6〕。

2结果

2.1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对比观察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血清CA125水平、左心射血分数、脑钠肽血浆水平对比观察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功能Ⅳ级组高于Ⅲ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明显高于Ⅰ级、Ⅱ级组(P<0.05)。血清CA125水平与左心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与脑钠肽血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见表2。

2.3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水平对比心功能不同等级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治疗后(P<0.05)。见表3。

组别nCA125(IU/ml)CA153(IU/ml)CA199(IU/ml)AFP(μg/ml)CEA(μg/ml)观察组8060.6±32.91)6.01±1.804.21±1.614.02±2.03.82±1.33对照组4011.3±5.026.03±1.774.52±1.704.25±1.963.71±1.5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n血清CA125水平左心射血分数脑钠肽血浆水平对照组4011.1±4.5564.5±6.563.1±15.99Ⅰ、Ⅱ级组2430.11±12.01)2)52.11±9.011)2)366.01±110.111)2)Ⅲ级组2868.2±30.11)2)45.02±5.191)2)1511±706.771)2)Ⅳ级组2887.06±27.311)3)37.20±3.331)3)4103±1624.91)3)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心功能Ⅳ级组比较:2)P<0.05;与心功能Ⅰ、Ⅱ级组比较:3)P<0.05

时间观察组(n=80)Ⅰ、Ⅱ级组(n=24)Ⅲ级组(n=28)Ⅳ级组(n=28)治疗前60.58±34.011)30.25±12.31)68.02±30.11)87.6±27.21)治疗后29.02±11.617.56±7.0133.02±9.9937.21±14.08

与治疗后比较:1)P<0.05

2.4心力衰竭合并积液、水肿或者房颤血清CA125水平对比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或者外周水肿的血清CA125水平〔(80.59±32.01)IU/ml〕比没有合并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或者外周水肿者CA125水平〔(47.2±27.2)IU/ml〕高,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者血清CA125水平〔(71.03±40.3)IU/ml〕与没有合并房颤者〔(60.3±32.14)IU/ml〕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2.5相关性与随访分析血清CA125水平和造成心力衰竭的原发病种类没有关系(P>0.05)。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入院13例,心源性死亡7例,并且这20例患者的血清CA125比其他患者水平高。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在各种心脏病严重阶段中,心室泵血的功能低下、机体的各个器官灌注不足,从而产生呼吸困难、液体潴留与疲乏等一种症状体征。医学临床中常用的评价心功能指标的有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左心射血分数、运动试验、脑钠肽血浆水平等。正确的评价心功能的状态,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只有血清脑钠肽水平在心血管病的指南中得到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7~10〕。近年来,血清CA125水平和心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多,多项数据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在治疗之后,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清CA125水平也得到明显降低,并且心力衰竭血清CA125水平的升高就会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11,12〕。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升高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人体中产生血清CA125水平细胞是一种间皮细胞,间皮细胞主要在心包膜与胸腹膜中分布,而血清CA125水平的升高有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与间皮细胞受到刺激有关;(2)与器官组织缺氧、缺血及坏死有关;(3)与间皮激活或者信号肽的增加有关;(4)与内分泌因子与细胞因子有关;(5)与原发性癌症有关。心力衰竭的产生是由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冠心病等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血清CA125水平和引起心力衰竭的相关原发病没有关系,只和心力衰竭严重的程度有关,血清CA125水平和导致心力衰竭产生的病因有关;扩张型心肌病与冠心病所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其血清CA125的升高幅度最为明显,而在风湿性瓣膜病所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其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幅度最低,因此,在导致心力衰竭各种原发病中,组间血清CA125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血清CA125水平和心功能与短期预后有关,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短期预后。

4参考文献

1陆小平,卢全兴,朱剑刚,等.BNP与CA125联合测定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8):68-70.

2朱志军,吴丹宁.血糖链抗原125和153在心力衰竭中的意义〔J〕.科技通报,2010;26(4):542-5.

3段红艳,王丽霞,卢建敏,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A125表达与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4):95-7.

4金雅丽,张倩辉,郭艺芳.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1):96-8.

5席建堂,王建刚,冯骏.冠心病患者血清CA125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5):478-81.

6陈天萌,曹剑,李健,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10):1027-30.

7单海燕,田文,白小涓,等.老年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N末端B型钠尿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99-1000.

8伍树芝.血清NT-proBNP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2010;25(10):753-5.

9郑文权,张洁,林群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0;21(7):6-8.

10朱淑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9;24(16):1415-6.

11陈思远,孟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3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4-5.

12郑基能.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0):6316-7.

〔2013-07-12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对比
替米沙坦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探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