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研究

2015-12-25 02:22张朵唐纪平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育

□ 张朵 唐纪平(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 成都 610041)

1、前言

体育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活动都可称为体育行为。

体育行为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行为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新一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作为最高目标,因此,必须重视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本人从成都高校大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大学生体育行为状况,以及为高校体育改革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西南财大40人、成都中医大40人、成都大学40人、川大40人等5所高校的200名学生为体育行为的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整理相关理论,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向研究对象发放 “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男生101份,女生94份,有效率97.5%。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有关数据。

(4)实地考察法。

为了获取更多准确、详实的信息和资料,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成都市部分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体育健康观调查

体育健康观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健身效果的观念。从调查可以看出,有41.54%的大学生选择了参与体育锻炼,超过了改善饮食等,可见,大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还是很高的,能够认识体育对促进健康的重要作用。

表1 大学生对增进健康因素的选择调查

3.2、大学生体育人口调查

我国对体育人口的划分是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三次及以上,每次达到中等强度且不少于30分钟,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的体育人口状况与预想出入较大:每周参与体育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的只有23.58%,每周2次以下者比例竟高达76.41%,学生在有一定约束的情况下都不甚理想,更难想象毕业后的锻炼情况。

3.3、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29.74%的学生对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现状表示不满,反映了随着近年高校扩招,场地等不足,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也不利于体育行为的养成。

表2 大学生对学校组织体育活动满意度调查

3.4、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调查

通过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表可知,44.62%学生认为增强体质是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但其他方面男女存在显著差异,有些是身体方面的,有些是为了是掌握运动技术,还有部分同学为应付考试而参加体育活动,这是被动消极的体育动机,考试结束就不锻炼了,难以形成稳定的、长久的体育行为。

3.5、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自由锻炼位于首位占56.92%,其次为团体活动占25.13%,游戏活动、参加比赛等均占较小比例。在没有同伴和学校组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一般不能主动参与锻炼,即缺乏正确的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淡薄。

表3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调查表

3.6、大学生体育活动项目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经常参加的十项体育活动项目,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大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与体育教学项目基本一致,但项目不一样,男生更喜欢有对抗的、运动量大的项目,女生则更中意利于形体的,而且男女生都对羽毛球、登山表现出较大兴趣。同时,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游泳、登山等消费性低或时尚性运动项目是大学生的爱好项目,但由于经济、安全等原因,限制了大学生对此类运动项目的参与,爱好与现实之间有较大差距。

3.7、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调查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器材短缺(55.9%)、近视不方便(13.85)、不感兴趣(13.85)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影响因素在男女生中有明显差异,男生认为体育器材短缺是首要因素,不感兴趣、学习紧张和近视不方便是影响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课外时间大多用在了玩手机、打游戏、逛街聚会等方面。对此,应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切实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使其端正态度与动机。

3.8、大学生体育活动场地调查

从调查可看出,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场地首选学校设施,为37.46%,大学生比较无奈的是在宿舍内健身,且为数不少,为16.84%。究其原因,除了兴趣、自身的经济条件外,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在这方面没有做足工作,尚未为大学生建立便捷、优质的体育环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大学生对体育健康的重要性认识较明确,但大学生体育人口比例低,说明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实践存在较大差距;

(2)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种多样,增强体质是其首选,在其他方面的动机上,男女生存在较大差距;

(3)大学生体育活动场所缺乏,主要集中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反映了社会和学校还没有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服务网络。

4.2、建议

(1)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应提供全方位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及体育康复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并加以制度化保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设施的效率;

(2)同时大力加强高校体育锻炼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体育活动的指导,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3)加大对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场地器械的建设力度,尽快改善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1]李跃年.体育行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金健秋等.大学生体育行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7).

[3]刘超,张宏简等.高校扩张后我国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2).

[4]陈喜福等.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通化师范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