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服务视野下我国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职能定位

2015-12-25 02:22唐安格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民

□ 唐安格(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1、新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20世纪80年代初,公共管理领域实现由 “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的巨大转变,曾主导西方近一个世纪,被看作是“政治家的公共管理理论”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逐渐被淘汰,“企业家的公共管理理论”即新公共管理理论,开始成为主流管理理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公共管理理论也不再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不断受到诟病和质疑,21世纪初,以罗伯特·登哈特和珍妮·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公共管理学家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在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改进(见表)。

表1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的对比

新公共服务的内涵包括:(1)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2)政府的作用是“服务”,而非“掌舵”;(3)服务的对象是“公民”,而非“顾客”;(4)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5)公平应置于效率的价值之上。

2、我国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职能

2.1、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

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公益性,其中也包括很大一部分混合物品,这部分混合物品可以由市场或市场与政府合作提供,但政府仍然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供给者。

2.2、我国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职能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在体育中的职能也正在从计划经济中的“掌舵”转向“服务”,越来越重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目前,在公共体育服务中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

(1)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政府在实施体育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前,首先确定体育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提出体育发展的宗旨、原则和目标,并以此指导体育政策的制订,其次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发展的实际,制定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2)进行资源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包括体育场地设施、体育信息、体育组织、体育活动等多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其中既有纯公共物品,也有混合物品,在现实中以混合物品为主,并且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在快速发展,因此,公共体育资源已不再适合由政府专控。

(3)构建保障机制。在公共体育服务中,保障机制包括公共政策、法规制度、资金与人才、绩效评估体系等,即决定政策为谁服务,怎么服务,如何保障服务供给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公共体育服务经费如何筹集、怎么付费,人才战略如何实施和绩效评估体系如何构建等。

2.3、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功能尚未完全发挥。

一方面,我国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不高,只能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层次,而在满足公民公共体育服务更高层次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上力不从心,并且资源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从“过度干预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但我国政府体育部门的服务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在很多方面存在缺位现象。

(2)资源配置、绩效评估缺乏公平性。

资源配置方面,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有人群区分,在有限的供给中政府对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关注度明显不够。绩效评估方面,重效率轻公平,在各地公共体育服务评估指标中涉及供给公平的指标寥寥无几,规范的评估制度尚未形成。其中,基层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公平性评估的缺乏,致使部分基层政府失去了追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动力和约束机制。

(3)抑制公共利益,忽视公民体育诉求。

一些政府体育部门领导人出于自身政绩考虑,或依照自己的经验和喜好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做出选择,从而使自身的目标及行为与公共利益发生偏离。这时,政府往往会在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中出现短期行为,比如修建一些不实用的场馆设施、制定不具备可行性的政策以及对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的挪用等,不仅忽视了公共利益,还抑制了公民的体育诉求。

(4)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单一。

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举国体制”使政府包办体育成为习惯,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职能在逐渐转变,但目前我国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十分单一,政府对企业、社会参与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各类扶持和优惠政策仍然十分匮乏,市场主体缺乏积极性和动力,政府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也就得不到提升。

3、建议

3.1、强化服务理念,发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主导作用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作用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应该是主仆之间的服务关系。一方面,政府要从“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服务,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要发挥核心作用,并引导、扶持和监督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制定保障公民平等获得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2、把公平放在首位,提高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的公平性

新公共服务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公平性,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应把公平置于效率的价值之上。在资源配置上,统筹城乡、惠及全民,加大对弱势群体体育需求的关注,基本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在绩效评估上,制定针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公平性”的评估标准、指标体系和组织方法,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依据评估结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反馈,保证每一位公民相对公平地享有公共体育服务。

3.3、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满足公民公共体育诉求

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公共利益观,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公共利益依据的是关于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的公共对话,在这种对话过程中,公民能表达体育需求、参与体育管理、行使公民权力。政府提供什么公共体育服务,怎样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应当事先听取公民的意见,以公民意愿作为第一价值取向,并建立有关了解民意、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规则和程序,充分满足公民的公共体育诉求。

3.4、尊重公民参与权,注重公共体育服务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必须尊重公民的参与权,坚持“以民为本”,增强对公民参与公共体育事业的回应。针对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单一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授权生产、特许经营等方式,使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中,共同提供丰富的资金、知识和技术资源,较好地使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取长补短,发挥开放系统的整体功效。

[1][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3]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02).

[4]王艳.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的创新途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5]毛伟民.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民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论公民美育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论专利行政执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表达自由语境中的“公共利益”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