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视角下的语篇分析

2015-12-26 02:58高兰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信息结构主位短文

高兰兰

高兰兰/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硕士(河南开封475000)。

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普遍认为主位一般是已知信息,述位一般是新信息,但是也存在特殊情况,就是主位对应新信息。本文试图就二者的对应关系对语篇进行分析,探讨二者如何相互作用影响语篇的行文发展。

一、主位结构

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主位结构由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构成。主位是语言使用者组织信息的出发点,小句就其展开,被展开的部分叫作述位。如,The duke(T)|has given my aunt that teapot(R).

Dennis把篇章中所有复杂的主位关系称作“主位推进程序”,并明确指出主位推进程序体现出篇章结构的框架。徐盛桓(1982)提出了四种发展模式:平行性的发展、延续性的发展、集中性的发展、交叉性的发展。

1.平行性的发展。以第一句的主位为出发点,以后各句均以此句主位为出发点,从而引出不同的述位,例示如下:

2.延续性发展。延续性的发展指的是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作为后一句的主位,如此延续下去,带动篇章的发展。

3.集中性发展。各句的主位不同但是述位都采用第一句的述位,即各句从不同的出发点归结到同一种情况或状态。

4.交叉性发展。第一句的主位成为第二句的述位,第二句的主位又成为第三句的述位,第三句的主位又成为第四句的述位,如此的交叉发展下去。

二、信息结构

信息结构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韩礼德认为“可复原”的(recoverable)是已知信息,反之就是新信息。“可复原”指的是上文提及过的事物,不可复原的指上文未提及过的,意想不到的事物。

信息结构中,已知信息一般先于新信息,但也存在新信息先于已知信息的情况。

例 1:(Who did John meet?)

John met(Given)/Mary(New).

例 2:(Who met Mary?)

John met(New)/Mary(Given).

Prince于1981年提出了话语的六种信息状态。这六部分是:Evoked>unused>inferrable>containing-inferrable>anchored-brand-new>brand-new,即:已引用的信息>未使用的信息>可推知的信息>包含可推知信息>由依托的新信息>新信息。“未使用的信息”指在话语中未输传过但受话人已知道的信息。“有依托的新信息”指靠挂在一已知信息上的新信息。

徐盛桓(1985)认为信息状态可能呈现五种情况:零位信息(起引导作用的信息)<已知信息<相关信息<已知信息+新信息<新信息。黄慧芳论证了相关信息实际上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逻辑运算推导出来的信息,支持了其存在。

三、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的联系

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密不可分,句子按照主位和述位的切分可以更好地观察研究信息语篇的信息分布。

从交际角度看,一个句子通常是一个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结合体,只含有已知信息的句子是不完整的,而只有新信息的句子一般来说会造成信息堵塞。所以,信息传递通过主位到述位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则让人感觉自然流畅,明白易懂。但若语言交际以新信息作为起点则是出于强调某些内容或是使行文更加连贯的考虑,同时避免了语篇过于单调和乏味,使其具有更高的可读性。

四、运用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对语篇的具体分析

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在篇章的组织中起很大作用,现就其摘自《新概念第二册》的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A private conversation

(1)Last week(T1)/I went to the theatre(R1).(2)I(T2)/had a very good seat(R2).(3)The play(T3)/was very interesting(R3).(4)I(T4)/did not enjoy it(R4).(5)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T5)/were sitting behind me(R5).(6)They(T6)/were talking loudly(R6).(7)I(T7)/got very angry(R7).(8)I(T8)/could not hear the actors.(R8)(9)I(T9)/turned round(R9).(10)I(T10)/looked at the man and the woman angrily(R10).(11)They(T11)/did not pay any attention(R11).In the end,(12)I(T12)/could not bear it(R12).(13)I(T13)/turned round again(R13).'I can't hear a word!'I said angrily.“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the young man said rudely,“This is a private conversation!”

从短文中可得主位一般是承载已知信息的,述位一般是承载新信息的,但也有例外,(5)句中的主位和述位承载的几乎都是新信息,即尚未提及或不可推导的,但为短文情节发展设置了悬疑,从而引起读者兴趣。此短文的述位承载信息价值虽然与述位一般承载新信息的说法大致一致,但是述位一般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多,所以其承载的信息不全都是新信息,例如(1)中的“the theatre”,(4)中的“it”,(5)中的“me”,(8)中的“the actors”,(10)中的“the man and the woman”和(12)句中的“it”,这些能从上文推知的已知信息使篇章内容衔接,语义连贯。徐盛桓(1996)提出不管上文是否提及过,在当前事件中第一次提及的信息都是新信息,但是就语篇的上下连贯来说,已出现过的或能够推知的信息都应该当作已知信息,因为篇章中每个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连的。

从主位推进模式来看,短文中主要是平行性发展模式,例如(5)和(6),(7)和(8)和(9)和(10),(12)和(13)都是以“I”为主位引出不同的述位,说明本文是以“I”为叙述的出发点,因此所有的内容都是“I”所见所闻所感的。除了平行性发展模式,文中还用了延续性发展模式,如(10)和(11),避免了文章形式单调。

从上可知,语篇中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并存,它们共同推动其发展,并且各种形式共存,使得语篇形式多样化,更能体现作者的风格。

以上浅析了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相互关联,有助于我们在分析篇章时能够从信息状态的分布来了解作者的行文意图,让我们和作者的思路更接近。对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在篇章分析中的作用的研究利于我们培养语篇意识,引导我们合理行文谋篇,以产生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衔接连贯的文章。

[1]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2]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5).

[3]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1(1).

[4]徐盛桓.再论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5]徐盛桓.信息状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6(2).

猜你喜欢
信息结构主位短文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KEYS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Keys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信息结构知识的应用
基于调节聚焦理论的生物农药推广有效性研究
事件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表征*——领主属宾句的认知语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