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的力量

2015-12-27 12:23林志国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5年1期
关键词:模仿者石家竞争

模仿的力量

模仿和创新一样,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特别是二者结合运用时,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书 名:《模仿的力量:聪明企业如何模仿以赢得战略优势》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 者:(美)石家安(Oded Shenkar)

译 者:吴进操

简介

在商业领域,模仿可谓臭名昭著。有企业领导认为,模仿者是亦步亦趋的角色,因拿不出原创产品,无奈只好模仿别人。

但在《模仿的力量》中,石家安却认为,模仿对创新的精确复制或者粗略仿制与创新一样,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当二者结合运用时,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石家安表示,精明的模仿者可为公司创造巨额利润,因为模仿可节约研发成本,减少营销投入和广告投入,而这些费用,开创者必须全额承担。另外,模仿者还可旁观别人的试验产品,从中学习借此防范代价高昂的错误。

《模仿的力量》还阐释了如何让模仿成为公司竞争战略的核心要素。通过详尽的解释和丰富的例证,本书将为您呈现:如何选择正确的模型实施模仿,跳出本行本业,到其他公司寻找产品、工艺乃至整个商业模式,不仅要参考成功的创新,更要借鉴失败的创新。

赏析

《模仿的力量》趣味十足,引人入胜,又立足实际,注重实用,例证丰富。广泛援引苹果、沃尔玛、通用电气、美国南方航空公司等各行各业的公司做实例,逐步揭示如何让模仿成为公司竞争的神兵利器。

山寨有理,模仿无罪。人类的成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手段:更强、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正因为追求独创性,所以模仿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学会模仿的方法、掌握模仿的要领、提高模仿的能力。模仿是需要高度智慧的理性行为。而智慧正是独创性的源泉,智慧也是解释模仿悖论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提高模仿能力呢?善于模仿的企业到底在什么时候、向谁模仿些什么呢?似乎单纯模仿竞争对手是行不通的。该模仿谁、如何模仿?这是个非常难解答的问题。为何模仿?自己当前的模仿能力是什么水平?如果不明确认识,我们也无法寻找模仿的对象。即使发现了优秀样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参照也并不简单。

因此聪明的模仿者该反躬自问:

1.如何不让所选模型过于简化?我们的环境与模仿模型环境是否存在差异(如消费者偏好或分配销售网络是否不同)?我们的模仿是否会因此而遭遇失败?

2.如何实施模仿?如何在自己组织中试验、正确配置资源、发挥公司全员的专业优势?

3.选择何种模仿战略?一是快速跟进者,在创新者取得专利之前,紧紧跟随其后;二是后来居上者,采用深度差异化策略,追随首批模仿者;三是率先引入者,成为进入其他地区或市场的第一人。

模仿不仅限于竞争对手,通过别人的试验错误和结果,积累自己的经验和窍门才是最好的。如果他人的经验是方便顾客和社会的革新,那更值得模仿。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模仿是鸡鸣狗盗的“下三滥”之数,其实模仿是灵长类动物特有的一种学习手段,是一种秘而不宣的民间智慧。且正因模仿,人类文明才得以存在发展,人类才得以在众多物种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成为万物之王。如模仿鸟而发明了飞行器、模仿鱼而发明了潜水艇、鲁班模仿锯齿草而发明了锯子等仿生设计。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模仿、创新、传递,社会知识爆炸性增长,新点子层出不穷地沿着信息网络传递开来,让人们感受模仿的力量。

书评人:林志国

资深IT人,曾担任IT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执行总裁、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研发中心专家等。30多年来一直从事应用软件的设计与项目实施,对中国IT行业的发展及变化有着独特的感受。

下期预告:

《窃言盗行:模仿的科学与艺术》是英国人亚历克斯·本特利、马克·伊尔斯和美国迈克尔·奥布莱恩三位作家共同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一本科普读物。

猜你喜欢
模仿者石家竞争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终结者
基于Bass模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扩散实证分析
从后殖民视角看《模仿者》中的成长主题
感谢竞争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依附理论下对《模仿者》的新殖民主义解读
石家泉水彩作品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