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加快振兴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

2015-12-29 08:43黎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辽宁东北

文/黎明

今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于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时刻的东北和辽宁来说备感振奋、备受鼓舞。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父老乡亲的亲切关怀;既有很强的战略前瞻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为新形势下推动辽宁新一轮振兴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增强了信心。省委号召全省上下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行动,凝聚智慧力量,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新突破,决不辜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与重托。

为了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东北和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新一轮振兴的部署要求,我们有必要回顾总结前十年振兴历程,把握振兴规律,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新一轮振兴任务,进一步激发动力活力,破解发展难题,鼓舞干劲士气,不断开创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局面。

回顾振兴历程总结经验规律

自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至今已12个年头,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是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全省4300万人民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和推动了振兴进程,也是十年振兴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统一布局投资建设的重工业骨干企业集中的地区。特别是辽宁老工业基地,不仅向全国供给原油、煤炭、钢铁等基础资源和机床等物资装备,同时提供了资本积累和人才、技术支撑,为我国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主要是: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市场化程度低,历史包袱沉重,资源型城市产业衰退,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有这样一组数字对比,1978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只有辽宁的80%,而2002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加起来仅是广东的85%。曾经创造辉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2003年10月,党中央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多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政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就。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振兴十年间,辽宁经济经历了止住下跌、企稳回升和持续快速发展的走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了1万亿元和2万亿元台阶,2012年达到24800亿元,年均增长13.2%,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400亿元增加到3100亿元,年均增速23.3%。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通过实施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重组、上市、破产等形式,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局面,形成了股权结构多元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60%以上,成为推动振兴的重要力量。三是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我省实施了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沿海重点园区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加快,突破辽西北明显见成效。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沈阳机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大连机车柴油机,以及盾构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填补了国内空白。五是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翻番增长,海外并购卓有成效。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红沿河核电并网发电,哈大高铁、沈阳地铁从无到有,县县都通高速公路,大连、营口、锦州、丹东港口群形成,大伙房水库输水和辽西北供水工程取得重大成效。七是社会民生建设持续加快。每年解决实名制就业100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棚户区改造影响深远,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3.5%和13%。

经过十年的振兴实践,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专门措施,辽宁老工业基地破除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困难局面,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振兴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振兴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新形势

2013年,是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十周年。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指标增速回落,有的甚至滑出了合理区间。分析原因,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面临“三期叠加”压力,经济运行中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这是在大背景下的共性原因。从内部原因看,主要是我省长期积累的偏重化工型、偏资源型、偏传统型的产业结构,以及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市场和企业活力不足,这是深层次的个性原因。新一轮振兴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在问题导向和化解矛盾中展开的。

背景之一:解决东北地区突出问题成为新一轮振兴战略的切入点。随着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央认为应及时出台一些见效快的政策措施,以解燃眉之急,促进经济稳定,于是把振兴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近期支持东北的政策举措上。有人把东北地区出现的新问题与振兴前的“东北现象”相对比,称作“新东北现象”,实际上区别还是很大的。实施振兴战略之前,面对的是大批产业衰退、大批企业停产、大批工人下岗,当时主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在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基础上的局部性、阶段性的困难,主要是解决如何发展问题。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2002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高达6.5%,下岗职工多达76.5万人;而2014年登记失业率仅为3.4%,实名制就业101.7万人。也就是说,虽然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了,但民生底线兜住了,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发展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我们一定要有战略定力,要充满信心。新一轮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找准症结、有的放矢,深入研究在注重质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举措和办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背景之二: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是实施新一轮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东北地区对于国家不仅历史贡献大,直到今天仍集聚着我国大量的骨干企业,像鞍钢、沈阳机床、沈鼓、沈飞、大连造船都是国宝级的企业;东北发电设备产量和数控机床产值分别占全国1/3,炼油能力和造船总能力分别占全国1/5。特别是重大装备和国防科技在全国仍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部分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再加上能源资源、环境承载、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支撑能力较强,国家支持东北地区加快振兴,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背景之三:中央领导对东北地区的重视促进了新一轮振兴战略启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分关心,2013年初参加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8月到辽宁考察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7月针对东北振兴作出重要批示,2015年7月主持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特别是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东北振兴作出重要批示,深入分析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举措、新要求。随后,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国务院以28号文件下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振兴战略正式启动。

2013年8月28日至31日,习近平在辽宁考察

新一轮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去年下发的国务院28号文件,作为振兴战略的“先手棋”,针对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提出了35条支持政策,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振兴任务。一是明确了新一轮振兴必须走内生发展新路。国务院文件首先要求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强调只有管住政府才能放活市场。历史上辽宁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晚,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较深,政府对市场管得多,束缚了企业家干事创业,影响了百姓智慧和能力的发挥,压制了企业和市场的活力,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必须通过简政放权予以破除。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东北地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抓紧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这既是国家对辽宁的支持,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对外开放方面,国务院文件鼓励东北做好沿海沿边开放这篇大文章,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合作,将东北振兴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支持沈阳与德国高端制造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支持以沿海港口为支点打造东北经济支撑带。在改善民生方面,文件提出加强民生保障,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完善和做实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带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明确了国家集中支持的优势产业。主要对一些既利发展、又惠民生、一举多得的产业项目给予了政策倾斜。主要包括:做强装备制造优势产业,比如围绕高铁、核电、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在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上给予支持,在提升企业研发和配套能力上给予支持,在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竞争力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辽宁企业“装备全国”“走向世界”。支持补上服务业“短板”。国务院文件强化服务业扶持政策,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通过“营改增”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推动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和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齐头并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京沈高铁、核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三是明确了东北地区主要靠自力更生实现振兴。强调东北振兴离不开中央支持,但最终还是要靠东北人民艰苦奋斗。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亿万东北人民的积极性,激发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特别是要发挥企业在改革创新和稳增长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东北美好家园。

为了推动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长春召开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强调东北地区要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新一轮振兴,要从政府自身改起真正放活市场,国企改革敢于先行先试,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东北落地生根,激发东北人闯关东精神,把东北“黑土地”打造成创业创新的沃土;另一方面强调把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作为紧要之务,有效地顶住解决下行压力,尽快启动能够增强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重大民生工程,让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把东北消费拉动起来。随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明确在东北布局一批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倾力打造重点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沈阳——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政策,对于推动我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将产生重要作用。

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基于对老工业基地系统、深刻和长远的思考,纵览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辩证把握共性和个性矛盾、外因和内因,深刻分析了东北地区存在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和方向,明确提出了抓好振兴发展的重大原则和重点要求,是指导我们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进行了新的定位。强调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紧接着,总书记对东北振兴阶段性特征和主攻方向作了准确阐释。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是明确提出了振兴工作的重点任务,即“四个着力”。一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二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这种状况改变得越快越主动。要求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要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三是着力鼓励创新创业。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完全契合辽宁实际,是解决辽宁振兴发展重大问题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决胜之要和稳定之基,也是推进新一轮振兴的重大任务,必须落实到改革振兴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中央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就是我们的信心之源、动力之源,只要我们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战胜眼前困难,取得振兴发展新成就。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振兴动力

新一轮振兴战略已经开始实施,要靠什么动力来推动呢?是仍然依靠原有发展方式、再走传统老路还是转换新动力、激活新动能来推动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生动力就是“四个着力”,特别是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如果没有改革创新的强力支撑,即使实现了稳增长也可能再度滑落,即使实现了初步振兴也可能原地踏步。因此,新一轮振兴必须挖掘内生潜力,优化动力结构,促进动力转换,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激发活力。针对我省传统体制机制约束较多、“大政府、小市场”弊端明显、创新能力不强、开放水平不高的实际,要打赢新一轮振兴攻坚之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市场、开放“四个驱动”共同发力,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提升创新实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开放动力,使之成为持续推动全面振兴的动力源泉。

一要深化改革破解难题促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辽宁和东北地区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还要靠深化改革。这就决定了无论是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还是增强稳增长促振兴的动力支撑,都必须始终把改革放在首位。我省自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来,制定了重要改革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改革实施方案。最近,李希书记主持召开省委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改革:一是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为企业松绑,为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我省通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三证合一”,为市场主体营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二是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同时全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三是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四是以完善预算管理为重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五是以发展要素市场为重点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展产业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六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支持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七是以教育和医药卫生改革为重点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振兴。我省科研院所基础雄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关键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力度,完善激励创新的市场利益导向和聚才用才机制,把科技人才的智慧力量充分释放出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进一步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推动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再造区域竞争新优势。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动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着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等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只有放活、放开、放手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让各种新技术、新创意竞相迸发,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只有更加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让创新人才分享更多成果收益,才能使市场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创新之花结出振兴之果。

三要勇于担当落实责任促振兴。新一轮振兴战略关系到辽宁的未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推动振兴、落实振兴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辽宁振兴大业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当好开路人、当好带头人,关键在于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严三实”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要求,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自觉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主战场施展身手,大有作为。要着眼振兴大局,把握振兴方向,落实振兴任务,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以“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钉钉子”的毅力勇往直前,既当振兴的促进派,又当振兴的实干家,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辽宁东北
东北铁锅炖
辽宁之光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东北地区高校越野滑雪体育课程的开设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大东北的春节
辽宁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