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商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2015-12-29 13:36李丽娜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13001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供货商供应链因素

■ 李丽娜(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长春 130012)

引言

快速消费品,指的是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用于满足基本生活所消耗、消费者必须不断重覆购买的日常用品,包括快速消费品、饮料、化妆品、洗涤用品、电池、卫生纸等多个行业。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快速消费品品种更新换代非常快,消费者想要寻找的快速消费品种类却没有找到,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满。在此背景下,加强供应商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企业为了适应竞争环境,彼此结合相关的流程而成了所谓的供应链,并进而积极地推动产业的整合以发展及确保每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在全球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环境与因特网快速转型下,信息运筹管理将能因应时势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而信息运筹管理的应用也必定使得企业组织流程再造,使得企业更能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动。

企业经由供货商的选择及参与,使厂商与供应商双方皆能达到提高质量、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并且在面对环境快速变迁和消费型态的改变时,能有效调整企业的组织,以最短的lead-time 满足顾客需求的改变。相信全面质量管理、供货商管理及信息运筹管理是企业在未来强化竞争力、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文献回顾

供应链达成竞争优势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有效的采购,采购人员的角色不只是买东西而已,并扮演将组织内外有关的团体整体,以利公司决策的“关系管理人”角色(Krause,1997)。Tracey and Tan(2001)亦提出采购人员有责任选择可以共同达成整体的目标、并同时提供低价格的供货商。另一个供货商管理的内容就是通过供货商参与所产生的相对利益,Vonderembse and Tracey(1999)发现供应商在设计及改善计划上的参与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供货商选择准则是依照企业在选择供货商时,会针对供货商本身特性以及配合企业策略发展来挑选。一般在选择供货商方面,企业多会采用价格、质量、交期与服务四个评估因素,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四个供货商选择评估标准,也有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价格与交期的重要性远比质量、服务来得高,而20世纪90年代则以质量为优先考虑,进入21世纪,服务因素的考虑也愈来愈重要。这些变化来自于全球化竞争的市场,供货商与买方的关系逐渐建立在“双赢”的情形,为达到低成本、高质量的目标,供货商与买方逐渐采取合作的策略,不再是以往价格厮杀的敌对情形。

在过去关于供货商选择准则的研究中,Dickson(1966)所提出的23项指标为最多学者采用。在这些指标中,前三项指标——质量、交期和过去绩效,是企业选择供货商准则中最重要的前三个要素;因此,未来企业选择供应商时,此三项要素可做为优先考虑。Krause et al.(1998)探讨竞争优先考虑(质量、可靠度、弹性、成本及创新)在采购策略上的应用,其供货商选择维度为:品质,运送,成本,弹性及创新,且每一维度皆具有高信度。

目前供应体系逐渐由过去生产/价格导向,转变为服务导向,使得供应链最大的附加价值在于通过服务来改善双方的信赖关系,虽然过去一直强调产品质量优势,但现在许多企业在选择供货商时,信赖度往往比产品及价格更为重要,且对于供货商的服务能力,日益重视。若供货商能提供良好的产品,却无法提供服务,随时解决客户需求及产品问题,则企业在选择供货商时,易于排除的,故目前许多企业将服务列为供货商增加彼此信赖度的最佳工具。

表1 各研究变项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及显著性

第二个维度是“供货商参与”,不论学术界或是产业界,有越来越高的一致性趋势指出,公司应该将非核心能力的零件或装配件的设计与制造交给拥有适当技术或经验的供货商,如此,制造零件的每一家工厂都拥有最佳的设计与制造专家,这种策略性的供货商参与或是顾客参与,皆以满足最终顾客需求为目的(Krause et al.,1998)。Krause et al.(1998)探讨供货商发展(包括供货商评价、提供改善绩效的诱因、鼓励供货商间的竞争性)对组织绩效的关连。其研究结果发现提供供货商诱因和供货商评价对供货商直接参与有显著影响,而供货商参与对组织绩效亦有显著影响,但供货商间竞争压力对供货商参与并没有显著影响。Vonderembse and Tracey(1999)探讨供应链供货商相关活动与制造绩效等基础维度的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其供货商参与维度包含了供货商在产品设计上的参与及在持续改善项目上的参与。Tracey and Tan(2001)利用路径分析验证供货商选择、供货商参与对顾客满意度以及组织绩效的影响,其中供货商参与的维度分为:供货商在产品设计的参与及在持续改善计划中纳入关键供货商。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实体运输系统的发达,供应链管理主要精髓在于以全面的系统方式,来管理全面的物流与信息流。供应链管理是相当受到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其所涵盖的范围包含组织内部功能,及组织外部的各项管理。兹为进一步了解供应链管理概念。

所谓供应链管理是处理供应链成员(包括供货商、制造商、组装厂、分销商、顾客等)间的物流、信息流及金融流所有相关活动的流程程序与管理,使达到最小订单处理周期时间,最小的存货水平与成本及整体供应链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以及服务要超越顾客期望的水平。一般而言,供应链是从上游的供货商经过制造商及仓储然后到下游顾客的整体物流;而下游顾客的需求回馈至零售商、批发商,然后将订单响应给制造商及供货商,此即为由下游回馈给上游的信息流。供应链所重视的是企业全面系统的整合;包括从大结构的总体生产规划至精细的厂区监控诉状,以及外界相关信息的结合。简单地说,供应链其实就是一连串价值链的组合。因此运用快速的电子信息系统,将物流配送、库存管理、订单处理等信息流与物流有效使用,就可完成供应链管理。

研究方法

Houshyar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供货商选择程序,该研究中提出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先将所有的相关因素分成主要决定因素、客观决定因素及主观决定因素后,再去进行分析。在研究中指出一般被分类为主要决定因素的有:交货的日期以及材料的质量,被分类为客观决定因素的有:购买的价格、质量成本、交期延迟的成本以及运输成本,被分类为主观决定因素的有:供货商的声望、弹性以及售后服务。而其程序可分为以下八个步骤:

将选择因素分类为主要决定因素、客观决定因素以及主观决定因素;评估每个供货商在主要决定因素上的得分;评估每个供货商在客观决定因素上的得分;利用AHP法决定主观决定因素的权重;决定供货商的权重;评估每个供货商在主观决定因素上的得分;利用AHP 法决定客观决定因素的权重;依据1-7项决定每个供货商的总得分,以此决定出最适合的供货商。

Nydick的研究中指出可以利用AHP法将供货商选择的过程结构化,因为AHP法是一个有弹性的模块工具,可以将相关性质的评估准则归成同一类,因此可将许多的评估准则归纳分类成一层层的阶层组织。且AHP 法在使用上非常简易,并可以包含许多不确定的信息。而其最大的优点是在结构化的过程中,可以迫使买方认真考虑并区别出这些选择标准间的关联性,以利于在供货商选择的过程中,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Al-Faraj将AHP 法结合电子表格后,发展出一套新的供货商选择的系统,称为SSS 系统(Spreadsheet Support System),该研究利用该套系统配合Dickson所提出的23项供货商选择评估准则的前八项准则(质量、交期、过去绩效、保证与客诉政策、生产设备与产能、价格、技术能力、财务状况),并对一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替该公司找出适当的供货商。

实证分析

(一)适合性检定

此阶段将筛选后的 49 个变量以SPSS进行因素分析,首先进行适合性检定,本研究采用凯萨所提出的MSA(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为指标,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另为使判断更具公信力,因此采用Bartlett 检定法来佐证。结果显示MSA=0.738>0.5,且Bartlett 检定法中的显著水平小于0.05,表示应可进行因素分析。

(二)因素模式与因素选取

本研究的因素分析法采用主成份法来萃取相关因素。在因素的选取上,发现并不容易选取出适当的因素数目。所以本研究乃依据Kaiser(1958)的取舍标准,将因素个数取至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另配合可为因素命名的原则,选取9个因素,累积解释变异量为71.241%。

(三)因素转轴

本研究根据 Hair et al.的研究指出,为使因素分析的结果为具有意义的因素及层级架构,采用斜交转轴法较为适当。所以本研究在因素转轴上,采用SPSS 的最优斜交转轴法。旋转后的组型系数矩阵与结构系数矩阵。

(四)因素命名

本研究采用斜交转轴,因此因素命名时乃依据结构系数矩阵进行因素命名。最后,本阶段因素分析所萃取出的因素,其信度均在0.7以上,均在可接受水平之上。本研究得出的各研究变项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及显著性如表1所示。

综上,本研究通过AHP方法对快速消费品企业供应商选择进行分析。本研究提出12项对快速消费品企业至关重要的供应商选择的指标,并且对12项指标进行了排名。

1.[英]彼得·贝利,大卫·法默尔,大卫·杰塞,大卫·琼斯著.王增东,李锐译.采购原理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储胜,张显东.供应链管理下战略采购的实施框架.物流技术,2004(11)

3.戴蕾.基于供应链的集中式战略采购研究.物流科技,2006,29(5)

4.蒂莫西M.拉塞特.论战略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的合作与竞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5.大卫·伯特,唐纳德·多布勒,斯蒂芬·斯大林.世界级供应链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桂冰.关于改进西门子通信集团(ICM)战略采购策略的研究.上海海事大学,2006

7.郝皓,朱秋沆.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4)

猜你喜欢
供货商供应链因素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解石三大因素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芯科成功收购全球ZigBee模块 领先供货商TELEGESIS
鞍钢成为LNG储罐用9%镍钢国产化供货商
探讨适合国内工程公司的采购策略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