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6例法医毒物鉴定案件浅析

2015-12-29 06:22
中国司法鉴定 2015年5期
关键词:毒品



796例法医毒物鉴定案件浅析

达情1,杨娅1,陆凯明1,王晓姝2

(1.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江苏苏州215123;2.苏州大学医学部法医系,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目的通过对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11—2013年所受理的796例法医毒物鉴定案件的检验结果做统计分析,总结归纳所受理的法医毒物鉴定案件规律。方法收集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11—2013年受理的法医毒物鉴定案件检验结果,对各案件的检验结果、分布时段、地域等做统计分析。结果受理的法医毒物鉴定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检测,尤其是涉及水中尸体或腐败尸体,须同时检测正丙醇含量,以判定乙醇是否系生前饮酒所致。对火灾及密闭环境中死亡的尸体,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季节,须检测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以确定是否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对于生物样品中的毒品检测,建议送检尿液,以防止由于该类物质在血液中代谢过快而导致的阴性结果。

结论对各类非正常死亡以及涉及吸毒、酒驾等案件,应尽量采集适当的检材送检进行法医毒物鉴定,以便为案件的调查提供方向,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非正常死亡;毒药物;毒品

血液、尿液中乙醇及常见毒(药)物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等安眠镇静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有机磷类杀虫剂、甲基苯丙胺及吗啡的测定是法医毒物鉴定中的常规检测项目,在涉及“酒驾”、药物中毒死亡、吸毒等案件的鉴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成立于2007年,法医毒物鉴定实验室自2008年开始陆续开展法医毒物分析工作。最初受理的检测项目主要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员的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随着实验室设备及人员配备的逐步完善,对于体内常见安眠镇静类药物、有机磷类杀虫剂及毒品的检测项目也逐渐开展起来。

本文对2011—2013年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796例法医毒物鉴定案件进行归纳整理,文中所指的案件仅限于进行体液或组织中乙醇(不含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正丙醇、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等安眠镇静类药物、有机磷类杀虫剂、氯胺酮、甲基苯丙胺、吗啡检测及疑似毒品中氯胺酮、甲基苯丙胺、海洛因检测的案件,旨在为相关实验室的检案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资料来源于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11—2013年法医毒物鉴定检案档案卷宗材料。

1.2方法

运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对各个案件的时间、地点、结果、送检材料等主要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和讨论

2.1受理案件阳性率的分析

表1为本中心2011—2013年受理毒物鉴定案件及检出阳性率(不含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案件)。从结果可以看出,2011—2013年本中心受理的法医毒物鉴定案件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首先是由于本中心实验室硬件设施及人员配备等条件逐渐完善,检测各类毒物的能力有了不断的提高;其次是由于中毒案件以及涉及吸毒案件数量也呈上升趋势[2],同时人们的法治意识也逐渐提高,对于案件各方面的排查要求也随之提高;再者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法医毒物分析为各类案件的处理能够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支持。因此,进行法医毒物鉴定非常必要。

在以上每年的受理案件中,检出阳性率均在30%左右,由此可见对于各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而言,法医毒物鉴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2同时检出乙醇及正丙醇案件的分析

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测定是法医毒物鉴定中一项基本的检测项目。但腐败尸体血液中含有的乙醇可能是生前饮酒所致,也可能是死后腐败产生,或者两者共同影响造成。两者的鉴别在实际检案中非常重要[3-7]。有文献报道腐败产生的乙醇量是所产生的正丙醇量的10~30倍。一般认为,如果尸体血液中乙醇含量在正丙醇的20倍以内,可以认为是死后腐败产生的乙醇[6]。如果超出此值,则是生前饮酒或生前饮酒和死后腐败共同作用所致。

图1为2011—2013年所有受理案件中同时检出乙醇及正丙醇的案件数以及通过正丙醇检测排除了死者生前饮酒的案件数。2011年共检出正丙醇案件11例,通过正丙醇检测排除了死者生前饮酒的案件有3例;2012年共检出正丙醇案件13例,排除了生前饮酒的有4例;2013年共检出正丙醇案件24例,排除了生前饮酒的有11例。3年共排除了死者生前饮酒的案件18例,排除率达37.5%。

图1 同时检出乙醇及正丙醇的案件数以及通过正丙醇检测排除生前饮酒的案件数

在以上案件中2011年的11例均为水中高度腐败尸体;2012年中有12例为水中高度腐败尸体;2013年其中18例为水中高度腐败尸体,另有3例为非水中高度腐败尸体。2011—2013年共有4例同时检出乙醇及正丙醇,但未出现高度腐败的案例,结果见表2。

表1 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11—2013年受理法医毒物鉴定案件1)

表2 同时检出乙醇及正丙醇,但未出现高度腐败的案例

从以上4例案件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可能由于死者被发现时已死亡多时,具体死亡时间无法确定,而苏州地区全年潮湿,且即便是在冬季温度也大多在10℃左右,室内温湿度较室外更加高一些,因此容易产生腐败现象。另外一方面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由于未及时送检,检材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因保存不当而导致的腐败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送检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对于各类检出乙醇的案件,需要详细了解案情(特别是腐败尸体),并且对检材中的正丙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区别是生前饮酒还是死后腐败产生或者两者共同影响产生的乙醇。

2.3检出一氧化碳(CO)案件的分析

除2011年未收到CO委托鉴定案件外,2012—2013年陆续收到CO中毒委托鉴定案件。两年中共计受理该类委托检案58例,其中11例为阳性[碳氧血红蛋白(HbCO)饱和度大于等于10%]案件,结果见表3。

在受理的案件中,多数为火灾引起的CO中毒案件,此外也有由于取暖或洗澡时发生意外而吸入CO中毒死亡的案件,这类案件多数发生于气温较低的季节,因此在该时间段,一旦有在室内或封闭空间内的不明原因死亡,均建议对死者的血液做HbCO饱和度的检测,以判定死者是否由于CO中毒而导致死亡。

另一方面,从几起火灾死亡的案件来看,死者血液中HbCO饱和度从10.00 %~56.50 %不等,火场中导致死者死亡的原因较为复杂,除CO吸入中毒会导致死亡以外,火场中含氮有机建筑材料或化纤类衣物等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HCN气体也会导致中毒死亡[8-9],因此对于火场中死者血液中HbCO饱和度的检测尤其需要谨慎仔细。

2.4检出常见毒(药)物的案件分析

对于常见毒(药)物的鉴定包括巴比妥类(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三唑仑、咪达唑仑)、氯丙嗪、阿米替林、多塞平、丙米嗪、氯氮平、曲马多、氨基比林、卡马西平、利多卡因、有机磷类杀虫剂(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毒鼠强。检出的阳性毒(药)物及相应案件数统计见图2。

从图中数据来看,检出的毒(药)物主要集中在苯巴比妥、地西泮、咪达唑仑、艾司唑仑、扑热息痛、利多卡因、敌敌畏以及乐果。根据相应案情了解发现,苯巴比妥、咪达唑仑、利多卡因的阳性案件主要集中于有抢救治疗史的案件,这类药物多用于医疗过程,因而在死后的血液中仍然能够检出。这也提示法医毒物鉴定工作者在遇到该类阳性案件时,须结合案情对常见毒(药)物进行筛查。

2.5涉及吸毒及毒品案件的分析

本中心从2012年开始接受涉及吸毒案件的鉴定委托。从目前累积检案结果来看,无论受理的是查获的毒品还是涉嫌吸毒人员的体内生物样品,都以检出甲基苯丙胺为多,氯胺酮、海洛因、吗啡也均有检出,但是不及甲基苯丙胺的检出率。这一结果也符合文献中报道的新型毒品在大中城市愈发流行的一个趋势[10-12]。

从检测样品来看,2012年以体内生物检材为主,2013受理的检材包括体内生物检材和体外检材。

从检测结果来看,在体内检材中,有3例同时送检血液和尿液,均出现了血液中未检出、而尿液中检出甲基苯丙胺的情况。这一结果与文献中报道的甲基苯丙胺在体内分布中尿液中的浓度高于血液的结果相吻合[13],因此,在送检涉及吸毒的案件中,建议送检尿液作为检测样本为好。

表3 2012~2013年CO鉴定案件

图2 检出的阳性毒(药)物及相应案件数

另一方面,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把醉驾这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自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醉驾入刑”以来,酒后驾车事件量有了明显下降,而近年来,“瘾君子”吸毒后驾驶机动车辆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4-16]。我中心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也有多起为涉及吸毒者驾车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由此可见,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过程中,除了需要检测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外,对于有吸毒史的驾驶人员,也需要对毒品进行检测。

3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对本中心2011—2013年所受理的796例法医毒物鉴定案件的总结归纳可以看出,一方面,对于各类案件而言,进行相应的法医毒物分析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对于法医毒物分析工作者本身而言,也亟须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注意收集案件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胜任自身工作。同时实验室仪器、环境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也是毒物分析鉴定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景元.实用法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231-232.

[2]Hao W,Su z,Xiao S,et a1.Longitudinal surveys of prevalence rates and use patterns of illicit drugs at selected high -prevalence areas in China from 1993 to 2000[J].Addiction, 2004,(99):1176-1180.

[3]刘兆,杨瑞琴,温永启,等.腐败血液中乙醇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0,(4):26-28.

[4]贠克明.法医毒物动力学[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23(6):361-369.

[5]Honey D,Caylor C.Comparative alcohol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and vitreousfluidwith illustrative ease studies [J].JAnalToxieol,2005,29(5):365-369.

[6]马丽霞.乙醇中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l15.

[7]沈敏,沈彦.血尿中乙醇含量的测定及其评价Ⅲ.乙醇的死后生成及其血尿样品中乙醇浓度变化叨[J].法医学杂志,1992,8(4):157-163.

[8]Peclet. Carbon monoxide and cyanide inhalation[J]. J Forensic Sic,1982,(5):81.

[9]Zamecnik J. Cyanide in blood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NP detector and acetonitrile as internal standard:Application on air accident fire victims[J]. J Anal Toxical 1987,(11):7.

[10]师维.新型毒品犯罪的现状审视及防控完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2-26.

[11]刘志民.“新型毒品”极其危害[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4):272-274.

[12]夏国美,杨秀石,李骏,等.新型毒品滥用的成因与后果[J].社会科学,2009,(3):73-81.

[13]沈敏.体内滥用药物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205.

[14]李文君,续磊.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中的吸毒驾驶行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3-151.

[15]李云鹏.“毒驾”与道路交通安全研究[J].政法学刊,2011,28 (5):124-128.

[16]颜河清.“毒驾”入刑法律问题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4):71-74.

(本文编辑:刘伟)

鉴定制度

Forensic System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796 Forensic Toxicological Cases

DA Qing1,YANG Ya1,LU Kai-ming1,WANG Xiao-shu2

( 1.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2. Department of Forensic Medicine,Medical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 rules. Method 796 cases accepted by the lab from 2011 to 2013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For bodies found in water or decayed,a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n-propanol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lcohol was taken before death. For bodies found in fire scene and closed environment,especially in the cold seasons,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CO) was tes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eath was caused by CO poisoning. In addition to the blood samples in drug screening test,urine samples were suggested to be provided,in order to avoid the false negative results due to the rapid metabolism in blood. Conclusion All unnatural deaths and other cases involving drug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a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so a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results as forensic evidenc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ases.

Key words:unnatural death; toxicant; drug

作者简介:达情(1985—),女,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毒物研究工作。E-mail:darcy535@sina.com。

收稿日期:2015-03-20

文章编号:1671-2072-(2015)05-0048-04

doi:10.3969/j.issn.1671-2072.2015.05.009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DF795.4

猜你喜欢
毒品
销毁毒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淮南四院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进校园活动
这些涉毒案件告诉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火烧毒品
刍议非法持有毒品罪的适用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为他人购买毒品且克扣供自己吸食如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