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现状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2015-12-30 08:19王世文教授范若光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3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业苏州市

■ 李 西 王世文 教授 范若光(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金融深化与创新对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提出“做强金融服务平台、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创新金融服务政策、发展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

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环境

政策环境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机遇。全国金融改革政策环境和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实践为苏州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外部环境。近年来苏州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金融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意义》和《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也为苏州区域金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顶层设计环境。

经济基础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机遇。2013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总量仍在全国20个重点城市中(20个重点城市依次为:天津、北京、西安、长春、沈阳、青岛、南京、杭州、苏州、上海、宁波、合肥、武汉、深圳、广州、长沙、贵阳、重庆、昆明、成都)名列前十名,特别是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位列全国前五(见表1)。规模庞大的实体经济总量创造了苏州区域金融发展的充足资金供求,发达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苏州国际资金往来业务发展的有利支撑。

金融体系与规模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产业基础。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苏州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规模也已达到了较大的体量,为未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截止2013年末,苏州各类金融机构总数已达615家,金融机构集聚效应趋于增强。此外,苏州金融业务保持快速发展,融资和信贷规模也已达到了可观量级(见表2)。

苏州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金融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金融业发展对苏州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也日益突出。2003-2013年苏州市金融业几何增长率高达20.15%,这一数据大于地区生产总值13.65%和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十年间,金融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从3.8%,进一步提高到7.38%,增幅高达94.21%。金融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从11.10%,提高到16.10%,增幅高达45.05%(见表3)。可见,金融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成为推动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二)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体系由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四大一级指标构成,进一步细化设计了二级、三级和四级指标,共计80个基础指标。依据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可知苏州在东南沿海区域金融中心竞争中,实现了明显提升。但是,在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仍旧不足。

第一,综合竞争力同南京、杭州差距逐步缩小。“CFCI”一级指标合成了综合竞争力,反映各城市之间竞争力的差异。从表4可知,苏州和上海是四年连续得分稳定增长的城市,四年间苏州得分累计增长7.46,远大于南京、杭州、宁波、无锡和温州。近三年来,苏州排名稳步提高,在东南沿海六市(因上海目标为国际金融中心,故不包含上海,下文相同)中优势逐渐趋于增强。

表1 2013年苏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20个重点城市的位次

表2 2013年苏州金融业指标在全国20个重点城市的位次

表3 2003—2013年金融业对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

第二,金融产业绩效逆势大幅提升,优势趋于凸显。金融产业绩效反映了金融产业的金融资源控制能力和直接产出,是金融产业对一个城市经济增长贡献度的衡量指标。从表5可知,四年间,包括上海在内的六个城市金融产业绩效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是,苏州却实现了逆势增长,特别是2013年实现了大幅提升。当前,苏州金融产业绩效在排名与得分上仅次于南京,与杭州的差距也大幅缩小。

表4 2010—2013东南沿海城市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比较

表5 2010—2013年东南沿海城市金融中心产业绩效比较

表6 2010—2013年东南沿海城市金融机构实力比较

表8 2010—2013年东南沿海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比较

第三,金融机构实力绝对水平明显提升,但相对水平并无明显改善。金融机构实力包括银保证三类传统主流金融机构主体数量及业务开展状况,反映金融机构集聚和综合实力。从表6可知,近年来,苏州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数量以及业务规模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实力得分增长约25%。综合比较而言,宁波、无锡相对排名出现下降,苏州和南京相对稳定,仅杭州在2013年排名出现快速回升到2010年的水平。期间,苏州和杭州、南京的绝对得分值仍旧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同杭州的差距明显拉大。

第四,金融市场规模绝对水平偏小,相对排名靠后。金融市场规模体现了一个金融中心在区域金融活动中的定价能力、信息溢出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贝政新,2008),发达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创新的基础,也是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的主要因素(严存宝,2007)。从表7可知,2010-2013年期间,苏州金融市场规模绝对得分水平非常微小,且2013年得分与排名均出现明显下降,但是,同南京、杭州、无锡之间的得分水平并不存在太大差异。

第五,人才环境劣势阻碍金融生态环境绝对得分和相对得分优势提升。金融业发展不仅同金融政策等外生因素密切相关,人才环境和商业环境更是基础性影响因素。表8中可以看出,纵向比较苏州金融生态得分从55.25提高到67.26,这充分表明苏州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和潜力不断优化。但是,横向相比,苏州排名却停滞不前,略有下降。

苏州经济基础、专业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外向度等五方面综合得分,即金融商业环境2013年得分与排名分别为70.5和第6,明显高于南京和杭州。但是,同期金融中心竞争力人才环境苏州得分为64.06,排名20,同南京和杭州存在较大的差距。分析可知人才环境排名严重落后是苏州金融生态环境排名落后的关键原因。

建议

苏州应深入研究并掌握国内外金融中心创新发展的趋势,基于自身优势和战略需求,在资金支持、土地供应、基础设施、人才建设等多方面提供有效政策支持,为金融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扩大市场规模,激发金融改革创新活力,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良性互动;逐步发展以交易功能为主导,兼顾财富管理功能的区域金融中心,并积极提升金融资产定价与辐射功能。

1.菲利普·莫利扭克斯,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综合开发研究院.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3.贝政新.高科技产业化:融资问题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严存宝.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现实与选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2)

5.Robert C.Merton,Zvi Bodie.金融体系的设计:金融功能和制度结构的统一、比较[M].中信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金融业苏州市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