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婉谐的《醉蓬莱》词调

2015-12-30 07:46张代会
文艺评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平词调仄声

张代会

雍容婉谐的《醉蓬莱》词调

张代会

词调词体研究是宋词研究中较薄弱的一环,据刘尊明、王兆鹏《唐宋词的定量研究》,宋词长调存词量在百首以上的的词调只有13个,《醉蓬莱》是其中之一。本文考察宋人《醉蓬莱》词,以定量方法考察词的句式、平仄出现率,韵部使用率,得出词调体制和声情特点。

《醉蓬莱》词调概况

现存《醉蓬莱》最早词作为柳永“渐亭皋叶下”阕。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陈师道《后山诗话》等均记载柳永为歌功颂德而作此词。薛瑞生先生曾在《乐章集校注》中考证认为颂美之说可信,“此词作于天禧二年九月下旬,当无大谬”①。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也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②《碧鸡漫志》卷二也说柳永《乐章集》“能择声律谐美者用之。”③北宋黄裳《书〈乐章集〉后》中写道:“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熹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④由此基本可以推断柳永《醉蓬莱》是该调最早的作品。

宋人《醉蓬莱》词作,唐圭璋《全宋词》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所收凡107首,其中残句1首,重收1首,该调研究对象共计105首。除6首为无名氏所作外,其余101首词作均有姓氏可考,共计63位词人,其中不乏词家巨擘,也有一般词人;有公卿臣僚,也有清客寒士;而李曾伯是该调存词数量最多的词人,一人独作13首,其后依次是赵长卿5首,仲殊、晁端礼各4首,杨无咎、赵善括、程珌、刘子寰各3首,黄庭坚、刘一止、王之道、史浩、赵磻老、韩淲、李商英七人各2首,其余48人各1首。

105首《醉蓬莱》作品,97字存97首;98字存5首;94字、96字、99字各1首。一个词调的字数变化很正常,如宛敏灏先生所论:“纵使原则上应一声一字;但如就节奏急、徐处将字数偶作增减,似亦无碍于歌唱。”⑤

《醉蓬莱》的调式比较整齐,柳永“渐亭皋叶下”阕为首作,万树以吕渭老“任落梅铺缀”阕为例词,其调式均为五四四四五四四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五四四五四四四,共97字。97首作品中,有86首作品调式与此相同,占到全部作品的89%。据《钦定词谱·凡例》所言词调格律探究方法,一般以词家较早而又大多习用的一个词调体格为标准,称为“正体”,又称“正格”,句法字数韵脚不同的则为“又一体”,即所谓“正体”“变格”之说,因此,97字“五四四四五四四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五四四五四四四”调式历来被视为《醉蓬莱》正体。

苏轼《醉蓬莱》(笑劳生一梦)略有变化,下阕将首韵前三句摊破为两句,其句式为六六四四五四四五四四四,与之相同的作品还有程珌的“算千葩百卉”阕和“记蟾宫桂子”阕2首。句式变化尚有将下阕第三韵三句摊破为两句,句式变为四四四四四五六七四四四,作者分别是王之道、史浩、李流谦、韩淲。此二种调式为《醉蓬莱》词调的变体。亦有其他句式变化,分别只有1首作品,没有代表性,不列出。

《醉蓬莱》的平仄与声情

俞彦《爰园词话》曰:“词全以调为主,调全以字之音为主。”⑥前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研究工作,清代万树的《词律》,王奕清等《钦定词谱》是这方面的优秀成果。对词调格律的研究,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曾说:“词字的平仄大约是以首创的一首词为规范。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某一种词调是谁首创的,那又该拿什么做标准呢?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拿同调的词相比较,用归纳的方法来决定词字的平仄。”⑦据此,本文将宋代《醉蓬莱》所有词作进行量化统计,以期用更准确的数据探究词调格律。

为便于比较,将《醉蓬莱》97首97字作品作为平仄统计对象,逐字统计,当平或仄的出现率达到10%⑧时计为“中”,即:平声或仄声出现率在11%——89%之间时为可平可仄。《醉蓬莱》平仄格律统计如下:

将上述《醉蓬莱》平仄数据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前人研究结果的偏差之处。本文主要针对清万树、清王奕清、现代龙榆生三人的《醉蓬莱》词谱加以比对。

万树所列《醉蓬莱》格律以吕渭老“任落梅铺缀”阕为例⑩,如表:

?

如果只看前四例,可平可仄的标准似乎在15%,但⑤⑦⑧与之比较,显然不合;如果可平可仄的标准在20%,⑤⑦与这个标准的差距仍然较大,如果这个标准在25%,①就应该是“平”,②③④应该是“仄”,而不是“中”,此标准与万树词谱距离更远。可见,万树对于平仄及可平可仄的确定当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清王奕清等《钦定词谱》引柳永《醉蓬莱》(渐亭皋叶下)为例,其格律⑪有疑处如下:

?

从上表可以看出,《钦定词谱》仍然存在问题,最明显的两处是⑥和⑦,下阕第十句第二字,平声用例只占2%,《钦定词谱》注为“中”,应为“仄”;下阕第十句第四字,所注为“中”,实际平声用例为97%,应为“平”。

其次是《钦定词谱》所注《醉蓬莱》格律可平可仄的标准不清晰,以①看,平或仄到15%以上当为“中”,②⑤当为“中”才合适;如果以20%为可平可仄的标准,①当为“仄”,非“平”;③当为“平”,而非“中”;⑤当为“中”,而非仄。以25%为标准的话,①—④都不合适。因此,《钦定词谱》也存在可平可仄标准的问题。

现当代比较有影响的词谱是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其所列《醉蓬莱》格律⑫亦以柳永“渐亭皋叶下”为例,但龙先生在该词调中没有标可平可仄,缺乏合理性,列举如下:

序号例句平声比例龙谱平仄①上阕第一句第四字52%仄②上阕第十一句第一字57%仄③下阕第六句第二字54%仄④下阕第八句第二字86%仄⑤下阕第十二句第一字54%仄⑥下阕第五句第一字33%平⑦下阕第十一句第三字35%平

如上表所示,首先,①—④这四处平声使用率都在50%以上,龙先生标其为仄声;与此相反,⑥⑦两处平声比例分别为33%、35%,此二字,龙先生标其为平声,这不符合宋人填写此调的规律。其次,拿龙先生此调平仄规律与柳永⑬、吴文英⑭的作品比对,依然能够发现其不妥处。

?

如上表所示,这五处均是柳永作仄声,吴文英作平声,龙先生标仄声,虽然,龙先生该调平仄是依据柳永的“渐亭皋叶下”阕,但除上面提到的问题,依然有一处(上表⑥)平仄与柳永词不同,也与实际用字情况不同,此为上阕第四句第一字“华阙中天”之“华”,龙先生标仄声,“华”为多音字,而此处应作平声。

根据上文所得的《醉蓬莱》平仄格律,《醉蓬莱》平声字调40个,占全部字调的41%以上;仄声字调29个,占30%;可平可仄28个,其中倾向使用平声的字有12个,可见《醉蓬莱》一调平声多于仄声。《醉蓬莱》一调平声多于仄声。一般来说,一词之中,平声多则舒缓绵长,仄声多则急促拗怒。王骥德就曾说“平声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返,入声逼侧而调不得自转矣”⑮。因此,从整体的平仄看,平声占优势是词调舒缓绵长的结果,平声的含蓄绵长也正与四字句的雍容和婉相和谐,也再次映证该词调的雍容平正。另外,除去韵脚的仄声,一句之中平仄两两相间居多,和谐而流畅的韵律正显示了乐句的婉谐。

《醉蓬莱》的句式与声情

《醉蓬莱》词调全部由四字句和五字句组成,四字句18句,占78%;五字句5句,占22%,四字句又以“二二”式节奏为主,“二二”节奏占到四字句的80%;五字句以“一四”节奏的领字句为主,“一四”式占74%。即《醉蓬莱》以四言为主,偶字句占绝对优势。

由于句式整齐,多处可使用对偶,以柳永的“渐亭皋叶下”阕为例: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上阕首韵“亭皋叶下”“陇首云飞”二句对偶;第三韵“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是两个四字句对偶,五字句则是由“近”领起的一个句中对;尾韵“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为鼎足对。下阕首韵“夜色澄鲜”“漏声迢递”二句对偶;尾韵“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太液”“披香”二句对偶,“月明”与“风细”构成句中对。四字句均匀齐整的二二式节奏,俨然端正,短短的97字中的七处对偶,词章因之更加典雅庄重。

其他作品如张元幹“对小春桃艳”阕约为绍兴九年(1139)至十一年(1141)间于福州为张浚寿而作,词作共六处对偶;吕渭老“任落梅铺缀”阕亦是六处对偶;张孝祥“问人家荣事”阕七处对偶;吴文英“望碧天书断”六处对偶;等等。以此来看《醉蓬莱》四字句,不仅四字句多,且以二二结构为主,可以较为广泛地运用端庄典雅的对仗,该调也因之而典雅中正,或者反过来说,典雅平正的乐曲,需要四字句,需要“二二”式结构,需要对偶。

一个词调的句式奇偶和句度长短的配置直接影响词调的声情。陆时雍《诗镜总论》就说:“诗四言优而婉,五言直而倨,七言纵而畅,三言矫而掉,六言甘而媚。杂言芬葩,顿跌起伏。”⑯《醉蓬莱》以“优而婉”的四言占绝对优势,不论是铺写寿诞的喜庆,还是咏写人与物的特色,大量的四字句可以细腻而绵密的铺开来,“二二”式节奏,又让这种铺写呈现整齐而匀称的特点。在几个四字句组成的一个韵句内,词人常常喜欢使用对偶句式,这种手法更增加了作品端庄雅致的情韵。《醉蓬莱》在广泛采用四字句的同时,以穿插五字句来调节因四言过多而导致的单调和板滞。占22%的五字句在节奏和结构等方面有四字句不可比拟的优点,即由一个单音节和两个双音节组成的五字句改变了四字句缺少单音顿歇、节奏单调缺少变化的情况;同时,五字句增加了一个单音节,词调声气因之而流走疏宕。因此,单从韵律节奏看,四字句与五字句在声气方面各自的特点正可以取长补短,取得上佳的声气效果。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醉蓬莱》的五字句单音顿大部分处在句子开头,在音节上布以仄声,特别是仄声中的去声,其音响亮,由高到低,力度强大,起到了提声振气的作用。

总之,《醉蓬莱》以四言为主,间以五言,从句度看,不长不短,从奇偶配置看,以优婉为主要特色,配置少量的五字句,便克服了四言过多而嫌软媚的缺点。较之齐言句式,于整齐中富变化,多些摇曳之姿。

《醉蓬莱》的用韵与声情

戈载在《词林正韵·发凡》中说:“词之谐不谐,恃乎韵之合不合。韵各有其类,亦各有其音,用之不紊,始能融入本调,收足本音耳。”⑰也就是说韵与调相谐,在旋律的回旋往复中达到和谐的层次感。

《醉蓬莱》词韵分部情况统计如下(词韵分部以戈载《词林正韵》为标准):

韵部一三四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数量129114732252849

我们发现《醉蓬莱》使用最多的韵部是第三部、第十二部和第四韵部,其总数占到全部作品的60%以上,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第十八和第十六韵部,也分别占8.5%和7.6%,这说明第三和第十二部韵是宋人填《醉蓬莱》调首选的韵部,这两个韵部的作品占50%以上。

《醉蓬莱》的韵位安排,其上下阕分别为四仄韵,上阕首韵为三句用韵;次韵隔句用韵;第三韵和尾韵均为三句用韵;下阕首韵为四句用韵,其他三韵同上阕。我们可以看出,《醉蓬莱》的韵位安排三句用韵为最多,这种韵位安排,音节最为和婉。

王易《词曲史》中说:“韵与文情关系至切:平韵和畅,上去韵缠绵,入韵迫切,此四声之别也。东董宽洪,江讲爽朗,支纸缜密,……尤有盘旋,……此韵部之别也。”⑱以此考察《醉蓬莱》,多用缜密的第三部韵和盘旋的第十二部韵,总的说来,这两个韵部的韵适合铺写、渲染,加之上去韵的缠绵,正符合上文分析所得的疾徐适中、婉谐流畅的声情吻合。一个词调谐美的旋律与韵位也极有关系,龙榆生在《填词与选调》中这样阐述:“至叶韵之疏密,关系于表情之疾徐轻重者尤大。叶(协)韵之作用有二:一为和谐音节。刘勰所谓‘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是也。一为调节情感。凡叶韵处例为表示语气之停顿,或情绪之变移。故用韵疏密得中者其气和,疏密过当者其情急。韵之疏密,随所欲表之情境为转移,而所表之情,又以叶韵为之调节。”⑲简言之,《醉蓬莱》在韵位以三句一韵为主,韵脚疏密适中,所表之情不急不缓,呼应着偶字句为主的句式和和谐的平仄安排,曲调当是雍容和婉了。

《醉蓬莱》词调的另类声情

《醉蓬莱》大多数作品写祝颂内容,表达欢快、喜悦的声情,但也有另类声音,如感时之作表现出的惆怅;羁旅之作表现出的无奈与怨恨;闺怨、相思、愁思之作表现出的愁闷孤寂,等等。苏轼的“笑劳生一梦”阕,从序言可知这是一次重九宴饮,是词人为太守徐君猷即将离任赴湘写的赠别之作。作品虽然有世事无常、岁月蹉跎的感叹,但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词人并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超越时空,表现出旷达超迈的情怀。王沂孙的“扫西风门径”阕,词为归故山而作,钱基博云:“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笔情婉秀而出以低回。”⑳吴文英的“望碧天书断”阕,“梦窗以‘骚体造境’手法,借男女私情喻友朋情谊,并以切七夕。”㉑晁端礼的“向重门深闭”阕抒写离别的愁怨之情。黄庭坚的两首“对朝云叆叇”阕只是个别词语的差别,作品写“万里投荒”的孤寂在“尊酒公堂”的宴饮、“悬榻相迎”的礼遇中释怀。叶梦得的“问东风何事”阕,词作有“牢落征途”的离愁,但因想到故人为“我”“会写相思”而得以慰藉。

以上词作是《醉蓬莱》词调中词情低沉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与词调声情的关系,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首先,作品内容不论是离别相思,感时伤事,还是羁旅孤寂,词人们都是以淡定的心态面对离别、羁旅等人生中的不如意,而这与《醉蓬莱》的中正稳健是一致的,这应该也是《醉蓬莱》词调的声情决定的。其次,这类作品在《醉蓬莱》词调中所占比例不到10%;另外,词调与声情有不一致在宋代很常见,沈括《梦溪笔谈》曰:“然唐人填曲,多咏其名,所以哀乐与声沿相谐矣。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㉒

一个荒谬的结论,也能找到很多“事实”来加以证明;因此必须从事实的总体中去把握事实,才能达到实事求是的效果。因此,从整体来看,《醉蓬莱》词调的句式、平仄规律、用韵共同宣示着该调的声情是中正平和、雍容流畅中间有顿挫,其谐畅的节奏更适合祝寿、庆宴等轻松欢愉的内容。

综上所述,定量研究宋人所填《醉蓬莱》的平仄、句式、用韵,可以发现《醉蓬莱》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平仄和谐,用韵疏密有致,是一支雍容谐畅的曲子,适合表达祝颂之情㉓。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41);太原学院中文系(030012)】

①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17页。

②叶梦得《避暑录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37页。

③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4页。

④黄裳《演山集》卷三五,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宛敏灏《词学概论》,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44页。

⑥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0页。

⑦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566页。

⑧刘晓南《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音》,《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

⑨所标百分比为所对应字平声所占比例。

⑩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

⑪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中平中仄,中平平仄。

⑫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⑬柳永《醉蓬莱》格律:上平平入去,上上平平,去平平去。平入平平,上平平平去。去入平平,上平平上,去上平平去。入上平平,平平上去,入平平上。去入平平,去平平去,去入平平,去平平上。平入平平,上上平平去。上去平平,去上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入平平,平平平上,入平平去。

⑭吴文英《醉蓬莱》格律:去入平平上,上上平平,去平平去。平入平平,上平平平去。上入平平,去平平上,去上平平去。入上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去平平去,去入平平,入平平去。平入平平,去上平平去。去入平平,平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入平平,平平平上,平平平去。

⑮王骥德《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8页。

⑯陆时雍《诗镜总论》,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02页。

⑰戈载《词林正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5页。

⑱王易《词曲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46页。

⑲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⑳周笃文、马兴荣《全宋词评注》,学苑出版社2011年版,第9-639页。

㉑吴蓓《梦窗词汇校笺释集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49页。

㉒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侯真平校点,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34页。

㉓在《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收录的105首《醉蓬莱》词中,有61首寿词(包括2首贺生子作品),8首太平盛世颂歌,这两个主题占到全部作品的66%;咏人咏物必是赞颂之词,节序、燕集亦写喜庆之事,虽通常不算祝颂词,但同祝颂题材一样多颂美称赏,如此统计,比例高达80%。

猜你喜欢
中平词调仄声
“中平穴”定位考辨
御窑金砖 风雅苏州
——袁中平砖雕作品欣赏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吟出古诗之美
《高丽史·乐志》词调下小字标识考释
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关系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 for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New Rural Communities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近10年(2000-2010)词调研究论文综述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