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创意境寻找深度 注重过程收获哲理

2016-01-05 03:06季伟譞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反省项羽

季伟譞

伴随着成长的脚步,有时会失去很多东西,可能是一件寄托着无限情思的物品,可能是留给你很深印象的人物,也可能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那些曾经拥有并非常珍惜的事物,我们要用心去寻找。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寻找成了一种向往、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请你以“寻找”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九年级月考测试)

这个话题,表面看上去很好理解,但要想写出深度,立意当然有高下之别。考生需要在审题时下一番功夫,切不可从表面意象简单构思,如:“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寻找”一位并无特殊意义的人等,这些只是浅层次意义上的“寻找”主题,作者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缺少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寻找”高深层次的内容来写,比如亲情、友情、知音、惬意、绿意、清欢一刻、淡定之心等等,努力从表面现象的层次深入到精神层次的高度。

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寻找”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美感和哲理的东西,不是一时在考场中就能发现的,重在平时的积累。我们的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寻找”的过程,而“寻找”的本身就带着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境界。从这个角度出发,话题中“寻找”可以理解为“追求、向往”的含义,重在突出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那么写作的内容就可以围绕“追求什么”来写,如:寻找那一份真情,其中的真情既可以是家庭中的亲情、交往中的友情,也可以是师生间的一份感情。这点滴的情感中,就会饱含着理解、谦让、宽容、尊重、感恩、回报等等。再如:寻找清欢一刻的惬意,其中的内容可以是在竞争中的瞬间小憩,可以是重重压力之下的偶然发现,带给自己的一份惬意,也可以是在迎接中考过程中的一次静心思索,在思索中让自己走向成熟,等等。更深一层次的角度可以写人生中不曾拥有的内容,也就是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不断进取和向往,如:心中的那一份向往,其中的内容可以写屈原大夫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那份赤诚之心;郑和乘风破浪下西洋,寻找到了异域的文明;中国航天人为了实现飞天之梦的勇气和探索;哥仑布不畏险阻,发现了新大陆;布鲁诺用生命寻找到了真理;等等。也可以写寻找童年时的碧水蓝天,记忆中的那一缕炊烟,曾经的青山绿水,心中的那一份净土,等等。

其实,“寻找”就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精神的坚守,一种心灵深处的珍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找”是获得的前提,但不断地“寻找”,就会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也许最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熟悉的地方也一定会有精彩的风景。

写作中,应注意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来写。如写成记叙文,就要把握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要有细节描写,更要注意环境描写的渲染和烘托,可以用议论抒情来点明主题。若写成议论文,首先要确立好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选用的论据要有典型性,事例论据不能多加描写,力求简洁明了。

这个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

立意一:创设一种情境,在重重考试压力之下寻找一次放松,放下繁多的作业,静静地坐在窗前,听一听雨声,让疲惫的心灵得以休息,让心灵在安逸之中领略人生的美好。

立意二:打开一扇窗,沏上一杯茶,让宁静的心灵伴随着栀子花的馨香,重回故国,寻找一份反省之心,在古人的事例中得到人生启迪。

立意三:可以由当前社会中某些民族文化的缺失现象,引出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感受,分析提炼出独特的见解:我们要寻找的文化之根,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寻找那一种反省之心

翟芳娣

轻轻地打开一扇窗,慢慢地啜饮一口茶,让那窗外的栀子花香同茶中的馥香,随着我的沉思,伴着我的品味,慢慢地去寻找那一种反省之心。

英雄无用只余悲

赞叹血雨腥风茫茫路,万里征程多少豪杰已故。中原逐鹿项羽出征谁又能阻,独项羽为红颜冲冠一怒,唯项羽惹天下群雄尽妒,怎奈乌江边,一代英豪白骨枯。项羽,因为读懂了天下形势而雄霸一时,也因读不懂天下形势而中原一败。也许他也曾经后悔过,那鸿门宴上,不该大意放走刘邦,遗恨终生。

缺少了一种深刻的反省,命运让项羽丧命乌江,结果实在可悲。

情丝无边悔当初

李煜,一个失败的君主,一个伟大的词人。作为君王,他拥有太多的婉转情丝;作为词人,他又处在自己不该处的位置之上,长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难道不应该反省吗?他若将写词的那种睿智,早日放在治国之上,也许南唐会成就一个盛世。

缺少了一种深刻的反省,命运让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处境实在可悲。

治国有道多反省

唐太宗李世民深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他吸收隋王的教训,轻徭薄赋,广采民意。更有忠臣魏征,在身边提醒他反省之心的重要,“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魏征就是李世民最好的镜子,拥有反省这面镜子,李世民治国有道,成就盛唐。

拥有了一种反省之心,命运让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留给后人赞叹。

漫漫青春成长之路,我若有所思,人生不也如那茶般,只有经历那沸水的漫浸,才能芳香四溢,而那不可少的沸水,不正是我要寻找的反省之心吗?

拥有一种反省之心吧,我的生命之树会更加茁壮茂盛。

本文的立意非常新颖,作者避开了常人所写的内容,选择了“反省之心”作为“寻找”的内容,借项羽丧命乌江、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和唐太宗李世民拥有反省之心成就贞观之治的历史事件,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拥有反省之心的深刻道理,引人深思。文章层次清晰,善于借用古诗文中语言,使文章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最后由历史人物写到自身,揭示出青春成长也必须拥有反省之心的必要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寻找心灵的归所

张智韬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传统与现代并行,民族与世界碰撞,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必将经久不衰,熠熠生光。

——题记

不知不觉中,全球化的浪潮已浸润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在追梦中似乎忘记了姓氏,抛弃了肤色,更严重的是似乎忘记了母语,融入到那个日渐趋同的世界。的确,不应守旧,不该倒退回头。然而疲惫的心灵在何处栖止,你是否在用心寻找?

没有了陶潜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悠悠南山,没有了刘梦得的苔痕绿阶、草色碧帘的雅致陋室。我只看到,绿红相间的琉璃被黑钢白玻璃掩盖,音韵优美的平平仄仄平,被hip—hop单调的火热掩埋,清明时节纷纷细雨,被绿树红灯刀叉烛光取代……我扯过一叠薛涛笺,用古旧的墨色在布满尘埃的味道中,书写了一段行云般的惆怅。

记忆中,文化是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个传统佳节,不论是除夕的张灯结彩,还是中秋的合家团圆,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不知是节日承载了往昔的追忆,还是我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期而遇,我只知道,一个个节日串联起了我的人生,一如唐风古韵般的美妙。

曾记否?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曾鲜活着辈出才人的唐风宋雨,故宫秦俑的富丽堂皇,惊蛰谷雨的淳朴的民风。婵娟,茱萸,杏花村;长河,菊花,刈麦场……这,才是中华文化!异域五花八门的舶来品,固然新鲜刺激,但那终究不是我们要寻找的根啊!

还好,我们及时开始了思考,我们重新寻找回旧日的经典,创设出经典诵读的火热;我们驾回了龙舟,捧起了月饼,面对细雨,忆起了清明。我相信时代飞速的行进中,冲不淡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珍爱,而中华文化的精髓,终将成就更为悠远的心灵归所——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

寻找心灵的归所,成就一个民族的辉煌。

本文突出的特点在于选材的独特。一首如词的题记,从古战场到现代世界,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精练的语言,古诗词的写法,让读者仿佛走进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之中,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然而疲惫的心灵在何处栖止,你是否在用心寻找”的详细阐述。然后对社会的种种现象进行深度剖析,从历史的记忆中写到中华文化的难以割舍的情结,让读者领略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涵,一句“但那终究不是我们寻找的根啊”引人深思,文章的主题凸显。独到的见解,深邃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当代中学生心中的浓浓中华情。

考场作文优秀片段

崖边的那棵竹

那株小苗生长在悬崖上,没有水,它的叶片已有些枯萎,烈日使它睁不开眼睛,可它却仍然坚毅地抬起头,拼命让自己钻破坚硬的土层,它依然坚持着,终于它感触到了生命的气息,成长为一棵坚强的竹,那正是我要寻找的一种毅力。

那棵竹屹立在崖边,狂风骤雨如猛兽般来袭,可它从不低头,任由风雪在身上划出伤口,仍然屹立在山崖边,那是因为坚毅。

竹,以其坚毅之志傲立崖边;人,难道不应该以其坚毅之志绽放生命之花吗?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反省项羽
失乐园
失乐园
记事簿
项羽虞姬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见贤思齐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