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一线作战部队生死观教育的调查分析

2016-01-06 04:16钱象政
政工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死观强军着力

钱象政

对加强一线作战部队生死观教育的调查分析

钱象政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部队生死观教育应着力扭住三个点。切入点,着力破除心中无战、守摊度日的承平之气,培塑“为战而生、因战而存”的职业素养;关键点,着力破除贪生懦弱、畏惧强敌的怯战之气,锻造“虎虎生威、锐不可当”的铁血特质;落脚点,着力破除不识对手、不以敌忧的狭隘之气,保持“思战务训、真打实备”的备战态势。

作战部队;生死观教育

牢固树立革命军人生死观,是战斗精神培育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同时也是衡量官兵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尺。在长期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冲击下,在“位居前线思打仗、逢战争锋当尖刀、走在前列作标杆”的现实考验面前,解决好官兵生死观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近期,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交流等方法,对部队生死观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的感到,通过近些年深化军魂教育以及经常性的思想引导,广大官兵能够深刻认识肩负的使命责任,自觉把矢志打赢、誓死卫国作为至高无上的荣誉与职业操守。同时也发现,少数官兵在从军理想、打仗追求、牺牲奉献等方面还有偏差,需加以教育引导。

一、扭住生死观教育的切入点,着力破除心中无战、守摊度日的承平之气,培塑“为战而生、因战而存”的职业素养

调查感到,绝大多数官兵对军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生死荣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生死大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的生死价值一致认同,内心也做好了“随时听令出征、随时牺牲奉献”的思想准备。但也发现少数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没有立起来,敌情观念、危机意识淡薄,当“和平兵”“和平官”的和平积习较重。有的认为,尽管周边安全面临一些威胁和挑战,仗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即使打起来也轮不上我;有的谈到,军人和普通职业没什么区别,参军入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考虑更多的是个人进步和后路,对备战打仗思考不多、用心不够,等等。我们感到,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官兵对军队的性质宗旨缺乏正确认识,对军人的责任担当缺乏深刻领悟。

因此,生死观教育必须从思想根子上抓起,把官兵“想打仗、敢打仗”的思想紧起来。一要用强军目标引领思想。要深入抓好强军目标的学习教育,围绕献身强军实践,深入开展“思战·备战·敢战·善战”“前线·前锋·前列”等岗位践行活动,强化官兵实现强军目标的政治信念和行动自觉,清理与战斗力标准不相符的顽症积习,形成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鲜明导向。二要用历史教训催生忧患。要通过阅读有关近代史图书资料,观看《血战台儿庄》等影视作品,在部队局域网设置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专题栏目,坚持每次战备演训任务组织“莫忘历史殇痛、献身强军实践”励志签名,引导官兵牢记军弱国衰、落后必挨打的历史教训,不断强化“忘战必危”的责任忧患。三要用战斗文化浓厚氛围。要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内核融入军营文化建设,在营区显要位置竖立核心价值观、强军目标等大型标语,马路沿线布设战斗精神、涉敌军情为主要内容的橱窗灯箱,舱室战位张贴“出航就是出征,下潜就是战斗”“有100次下潜就有100次上浮”等战斗口号,广播电视滚动播放战斗精神影视歌曲,常态开展“讲战斗故事、唱战斗歌曲、看战斗影片”等战斗文化活动,引导官兵始终保持心中有战、矢志强军的冲锋姿态。

二、扭住生死观教育的关键点,着力破除贪生懦弱、畏惧强敌的怯战之气,锻造“虎虎生威、锐不可当”的铁血特质

习主席强调指出,军人的血性就是面对强敌,无论拿什么武器,在什么条件下,都毫不畏惧,敢打必胜。调查发现,通过近年来远航战巡、演习演练等重大任务摔打磨练,广大官兵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现实考验面前能够无私无畏、坚贞不屈,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但也有少部分官兵血性胆气不足、战斗精神不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对立足现有装备和强敌介入情况下打赢战争的信心不足,错误地将外军装备“神化”、将手中武器“弱化”,存有“恐高症”“恐美症”等情结;有的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磨砺不够,对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缺乏必要认知、心理准备不足,临战状态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等消极心理;有的坦言,自己战时献身赴死会缺乏胆魄和行动,心存“好死不如赖活”的消极认识。调查认为,存在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长期和平环境,使官兵产生怯战心理,对死亡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不足;另一方面,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死亡”字眼,使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大多停留在“不怕苦”的层面上,对于“不怕死”少有提及。

因此,生死观教育必须把牺牲奉献精神作为核心内容,着力培养官兵不畏强敌虎口拔牙的胆魄、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作风。一要用周边安全形势清醒头脑。当前,我国面临着强敌牵制之忧、领土主权之争、分裂破坏之患、周边动荡之祸。要把形势战备教育作为生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教育、随机教育、自我教育等方法,重点讲清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中印领土争端等对我构成的现实威胁,剖析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军事部署、拉拢军事同盟对我构成的潜在威胁,让官兵看清局势、看到危险,不断拧紧随时准备打仗的发条。二要用敌我客观对比增强打赢信心。要用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发展史,引导官兵辩证看待人与武器的关系,客观分析我与强敌武器装备的现实差距,消除对敌武器装备的恐慌感和神秘感,强化长缨在手、气吞山河的勇猛气势。同时,要阐明“钢”与“气”互转互补的辩证关系,教育官兵要用顽强的战斗精神等“软实力”来弥补武器装备“硬实力”的不足,为战场制胜提供可靠精神保证。三要用任务实践培植打仗血性。要充分用好联合作战演习、舰艇护航远航、实际使用武器等重大任务时机,把每次训练都当作打仗一样对待和组织,把真难严实要求作为“磨刀石”,把战争“残酷、流血、对抗”最本质的属性引入其中,把对手设强、把情况设险、把困难设足,在血与火、苦与难、艰与险的环境中,锤炼官兵心理意志和顽强作风,磨砺“闻战争锋、敢打硬拼”的胆识锐气。

三、扭住生死观教育的落脚点,着力破除不识对手、不以敌忧的狭隘之气,保持“思战务训、真打实备”的备战态势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官兵认为,面对潜在的强大作战对手,必须走出不学对手、不识对手、不懂对手的封闭圈圈,找出对手命门,练好自己的绝招杀招,但也有少部分官兵“忧不起来、紧不起来、实不起来”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研究对手、研究问题不深透,对作战理论、信息素养、制胜机理的学习研究不重视;有的一味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满足于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过去比,与强敌比得少、与实战比得少;有的以任务标准代替战斗力标准,认为完成任务好就是过得硬、出海天数多就是成绩大。

我们感到,深化生死观教育还必须向战位延伸、同岗位对接、与任务同频,引导官兵紧盯实战标准谋打仗、钻打仗、练打仗,在实战化训练和执行多样化任务中补齐能战差距、提升打赢能力。一要深化作战问题研究。要沿着战斗力生成轨迹,以作战问题研究为牵引,把未来战争怎么打、在哪里打、跟谁打搞明白,把作战对手编制装备、兵力部署、作战特点、战术思想和行动方法弄清楚,把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等作战理念研究透,使部队各项准备体现现代战争的本质要求。二要着力破解重难点问题。要对照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突破单位和个人利益的束缚,拿出立军令状的勇气,认真梳理各个专业、每个岗位战斗力进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定出时限,用倒逼的办法解决与实战要求不相符的短板弱项,不断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整体作战能力。三要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要强化实战先实训的观念,坚持以实战的需要、实战的方法、实战的条件为导向,将真正的战场复制到训练场,突出武器边界条件性能检验、复杂电磁环境设置和实战背景对抗,切实做到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复苦练什么、什么在实战中管用就把什么练好练精练过硬,以实战能力提升积蓄克敌制胜的底气和信心。四要加强战备状态保持。要严格落实上级首长“宁要贴近实战的低分、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分,宁要贴近实战的低命中率、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命中率”的重要指示,把日常战备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全面提高日常战备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使官兵心中时刻装着战备任务,头脑时常想到“狼”要来,确保一旦有事迅即行动、有效应对。

【作者单位:92815部队政治部】

E221文献识别码:A

猜你喜欢
生死观强军着力
着力谱写侨务新篇章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强军路上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