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部队强军文化 构建官兵精神家园

2016-01-06 04:16廖炎山崔晓龙
政工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强军官兵部队

廖炎山 崔晓龙

·部队经验·

打造部队强军文化构建官兵精神家园

廖炎山崔晓龙

习主席在全军政工会上指出,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近年来,我们针对部队特点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变化的实际,牢固树立“紧贴实际、服务中心、益智健体、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强军文化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文化活动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

实践之一:面对市场经济发达、官兵面临考验更为直接的实际,坚持用强军文化强根固本,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切实打牢新一代革命军人思想根基。

把创新理论武装作为指路灯,坚定官兵听党指挥的信念。我们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合在强军文化中,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锤炼官兵忠诚于党的意志品格。持续加强理论灌注、政策宣讲和思想引导,机关主动下基层、上舰艇为官兵答疑解惑,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官兵的“精神食粮”和“指路灯”。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竞赛、主题演讲、黑板报巡回展等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和手段,深化了理论学习效果。在主题教育中,还把体现部队新变化、新思想、新观念的人和事,编成相声小品等文艺作品搬上舞台,寓教于乐。

把驻地红色革命斗争史作为必修课,激发官兵牺牲奉献精神。革命遗址和场所,既是丰厚的教材,也是生动的课堂。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主动与多个革命纪念场馆签订了长期共建共育协议,每逢新兵入伍、重大节日、专题教育,都组织官兵参观学习中国革命斗争史,缅怀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让红色元素深入心灵、引入脑海。红色文化资源润物细无声的功能使官兵从党领导人民投身革命、艰苦创业的奋斗史中,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变过去“带着书本进课堂,把道理记在本子上”为“带着问题走出去,把道理印在心坎上”的教育方式,有效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把驻地改革开放发展史作为活教材,增强官兵履行使命的责任感。近几年,驻地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成就辉煌。一批批改革开放标志性成果和现代化大型企业展示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生机与无限活力,这些都是职能使命教育的鲜活教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官兵参观地方改革开放标志性成果,邀请地方党政机关、院校专家教授介绍地方改革发展史和远景规划,让官兵亲身感受党领导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使广大官兵更加坚定了深化改革的信念,增强了履行使命的责任感。

实践之二:面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多元化对官兵影响的实际,坚持用强军文化陶情励志,端正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化、国际交流的加快,多元文化碰撞更加明显,对官兵理想信念的影响也日益增大。我们针对官兵置身社会多元文化氛围中,思想观念易受影响的实际,充分发挥强军文化的导向作用,在端正官兵价值取向上下功夫。

努力激活部队内部思想文化资源。针对新时期兵员成分复杂、影响官兵思想和行为的因素较多,开展思想教育有一定难度的客观现实,广泛开展“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辨析式”教育,开放教育内容,开发教育资源,开拓教育渠道,坚持将教育寓于文体活动之中、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水兵大讲坛”,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群众辩论、影视评论等官兵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形成人人是教员、事事是教材、处处受教育的生动局面。组织成立了锣鼓队、篮球队、歌唱队、读书小组、影视评论小组等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搏浪杯”篮球赛、“尖兵杯”足球赛、“先锋杯”万米接力赛、“阳光杯”心理运动会等赛事,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码头文化”“甲板文化”,在丰富官兵文化生活的同时,实现了人心不散、斗志不减的效果,升华了奉献无悔的精神境界。特别是我们坚持以官兵事迹为素材,开展兵写兵、兵唱兵、兵演兵文艺汇演,使官兵时时受到强军文化熏陶,处处受到爱国奉献的文化渲染,思想觉悟不断提升,战斗精神不断强化。

深入挖掘部队光荣历史中蕴藏的精神资源。在部队65年的发展史上,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光辉典范和英雄楷模,他们身上蕴含的伟大精神,是一代代官兵在火热的生活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熏陶激励作用。我们注重从历史脉络中把握部队发展轨迹,梳理辉煌历程和建设经验,把老一辈铸就的文化血脉作为培育强军文化的丰厚沃土,总结提炼了独具特色的团队精神,先后投资兴建了部队军史馆、荣誉室,将部队参加过的战斗故事汇编成教材、谱写成歌曲,邀请老前辈回部队给官兵做传统报告,广泛叫响“牢记光辉历史,当好革命传人”口号,使官兵在崇尚荣誉、学习传统中涤荡心灵、激发斗志。

充分利用驻地文化教育资源。借鉴驻地先进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着力提高文化活动的艺术品位,增强文化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每逢重大节假日,都要邀请地方艺术团体深入部队,与官兵一起参加体育比赛、慰问演出、经验交流等双拥文化共建活动;每逢驻地有重大演出,都组织无任务官兵到地方场馆观看演出,丰富官兵文化生活。积极利用驻地良好的文化教育资源为官兵函授、自学、脱产学习等创造条件,多渠道兴学办班,全方位加强培训,大力开展岗位学习成才活动,使部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校。

实践之三:面对地方酒绿灯红影响、官兵军心士气急需提升的实际,坚持用强军文化凝神聚力,培育战斗血性

军队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强军文化饱含浓郁的兵味军味和战斗气息,为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提供了不竭源泉。要发挥好强军文化凝魂聚力作用,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战斗力提升上,着力构筑能打胜仗的战斗文化,为打胜仗提供精神动力。

着力用战味浓郁的文化生活激发战斗热情。军队为打仗而存在,强军文化必然是充满战斗元素、充满军味战味的战斗文化,必须构建以尚武、习武、精武为主要内容的军营文化,培树官兵闻战则喜、有我无敌的血性。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武德文化,开展“学经典武德故事、话传统武德文化”活动,使精忠报国等传统武德文化根植于官兵心中;通过依托《踏浪快报》开设“海上砺剑”交流专栏,利用战地广播播出官兵歌颂大海优秀诗作,广泛征集战斗标语、对联等活动,来激发官兵战斗精神;在训练场、主干道和舰艇兵舱设置体现战斗精神、英模人物风采的橱窗、灯箱、横幅等,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海军仪式文化活动,组织甲板隆重升旗、战位宣誓等活动,让战备元素随处可见、战斗场景触手可及;广泛开展竞技对抗活动,突出对抗性、挑战性和全员性,让官兵练就胆识,牢固树立逢敌亮剑的英雄气概。

着力在联演联训任务中锻造过硬的战斗作风。坚持把强军文化渗透到完成重大联演联训任务中,利用演习间隙,海陆携手在军舰上开展以“联战”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联动。联演期间,开展相互参观学习、交流讨论等特色联教活动,让参演官兵熟悉彼此部队特色文化和战斗精神,做到联合先连魂、强军先强心;协作开展战斗歌咏比赛,组织播放优秀军事题材影片展播,印发联训快报,开通“海陆之声”广播,组织甲板运动会、甲板晚会、联合誓师大会等系列战地文化活动,有效激发了官兵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战斗豪情。

着力打造具有“海味”特色的政治文化环境。在文化环境设置中,将蕴含我党我军优秀品质的红色文化外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军营景观和文化符号,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启迪。作为海军组建最早的部队之一,支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在投资兴建的军史馆内,利用影、文、声、光等多种形式把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出来、传承下去;在营区和舰艇舱室张贴悬挂领袖题词、英模画像,书写战斗格言,使官兵时时处处受到榜样力量的感化和战斗精神的激励;在码头防汛墙上,利用主题浮雕以历史、现实和未来为主线,艺术再现和憧憬描绘了壮美发展历程;在军港建设一座以记录战史文化、培育“战斗精神”为主旨的搏浪园,以“忠诚路”“雄师路”“搏浪路”“联合路”命名的四条主道路记载着官兵成长的足印;用突出使命任务、激励官兵士气的宣传长廊构建成通道文化,引导官兵时刻不忘厉兵秣马,赋予官兵无限豪情与勇敢精神。

【作者系92718部队政治委员、政治处主任】

猜你喜欢
强军官兵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强军路上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