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海军观通部队强军文化建设

2016-01-06 04:16王亚雄杨占营
政工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强军官兵部队

王亚雄 杨占营

刍议海军观通部队强军文化建设

王亚雄杨占营

打造具有观通部队特色的强军文化,对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观通官兵,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观通部队的主要特点

观通部队主要为作战指挥提供及时、准确、连续、可靠的情报保障。观通部队主要特点有:一是营站高度分散。观通部队素有“海防门户”之称,在祖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哪里是战略要点,观通站就部署在哪里。二是使命任务繁重。观通部队观察海区普遍具有港湾锚地多、航门水道多、舰艇训练区域多、商货船活动多和渔船作业区多等特点,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是真正的“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三是工作环境艰苦。观通部队通常建在海边比较高而孤立的山头或海上岛屿。因此,长年僻处在交通不便、与世隔绝的高山海岛上,长期生活于一年四季云遮雾罩、一年到头阴冷潮湿的恶劣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在电磁辐射、高频闪烁的荧光屏前,是观通部队的共同特点。四是驻地社情复杂。有些观通营站甚至直接面对港、澳、台等敏感地区,有些靠近国(边)境,有些驻守在少数民族区域,还有一些驻地属旅游景点。这些地区外资企业多,台商、外商多,繁杂人员流动量大,社情民情复杂。

二、新形势下观通部队强军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习主席指出,“军队不是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部队都会有所表现,一些病菌也在不断侵蚀部队的肌体”。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上的一些事物不可避免地对观通部队官兵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军文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一是官兵价值取向多元。官兵价值取向更加趋于现实。有的干部觉得在观通部队发展受限,职级调的比舰艇部队慢,收入拿的比舰艇部队少,思调动、思转业,工作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战士入伍指向性强,抱着考学、入党、转士官、学技术的目的参军,临时当兵、谋生跳板、曲线就业等因利而动的想法突出。同时对军人的职业认同感弱化,有的认为当兵不划算,待遇没有吸引力;有的认为管理过于封闭,容易与社会脱节;还有的羡慕地方“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觉得在部队工作再出色,终究要回地方从零开始,不如乘着改革的东风回地方另谋出路。

二是战斗精神有所弱化。部分官兵只看到世界相对和平的表象,尽管观通部队天天都在任务中,但是一些官兵仍然有当“和平官”“和平兵”的思想,认为观通部队不是主战部队,战备意识淡漠、打仗思想弱化。部分官兵血性不足、娇气太甚,感到部队训练太苦、管理太死,难以适应部队快节奏、满负荷的运转状态。有的受不了岛上山上湿气重、生活单调,经常找各种理由出岛下山;有的不愿意在艰苦环境下值班,叫苦叫累;有的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托人想调下山、调回城里,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

三是艰苦奋斗意识淡化。观通部队有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但受市场经济以及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和自由生活方式的鼓吹影响,金钱至上和及时行乐的论调在部分官兵当中有一定市场,盲目攀比、大手大脚的现象有一定表现。有的官兵受生动快捷的网络游戏的影响,沉迷于网游、聊天;有的官兵迷恋餐饮娱乐,过分追求享受,认为能挣会花才活得潇洒,把艰苦奋斗视为“活得太累”;有的官兵盲目跟风,把庸俗当成时尚,把非主流视为导向。

三、观通部队强军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观通部队强军文化建设要结合观通部队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聚焦强军目标,精准发力,助力观通部队战斗力提高。

强军文化要凸显形散神聚,铸牢忠诚于党、信念不移的思想根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多种文化思潮交织撞击。观通部队兵布千里长线,直面改革开放第一线,需要用强军文化来浇铸官兵的坚定信念与崇高志向。一是始终扭住坚定信仰信念这个根本。高度关注当前官兵信仰信念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官兵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根上夯实信仰之基。重点学习好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军事篇”“海军篇”,引导官兵准确理解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坚定对中国梦、强军梦的信心。扭住听党指挥这个核心要求,重视军魂教育,引导官兵始终信党、爱党、跟党走,坚定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信念,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让军魂真正成为官兵的灵魂。二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打造观通部队强军文化的重要抓手。针对新形势下观通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抓好践行强军目标、做“四有”革命军人教育,打牢官兵扎根高山、献身观通的思想基础。安排好形势政策教育,针对官兵现实思想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引导官兵在高强度的战备值勤、复杂的对敌斗争、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灯红酒绿面前,心不动、神不迷、意不乱、志不移。组织官兵学习观通部队涌现出的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引导官兵始终把“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部队的荣誉胜于生命,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作为价值追求,把官兵的思想和意志、智慧和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

强军文化要聚焦使命担当,培育剑指荧屏、敢打必胜的战斗品质。老一辈观通人用他们常备不懈、敢打必胜的精神,创造了情报保障的神话,作为新时期的观通人,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枕戈待旦、精武强能。一是坚定精武建功的战斗信念。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从根本上解决战斗精神“泡沫化”的问题。守住课堂教育主阵地,强化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使官兵带着激情去训练。结合重大节日和重大任务搞好庆典,强化官兵的爱国情愫和战斗情怀。将战斗精神培育融入岗位职责学习教育之中,鼓励官兵通过自我加压和刻苦磨练增强本领。培树本单位精武建功成才典型,使官兵从精神上受到激励,用身边人的一言一行持续不断地产生辐射效应,引导官兵树立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建功立业的信念。二是磨练连续作战的战斗意志。部队的战斗精神不是讲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的战备训练实践磨练出来的。观通部队长期的值班和反复的训练很容易将官兵带入厌倦和疲乏的负面情绪之中,这就要求把战斗精神培育摆在观通部队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把战斗精神培育与军事训练科目一同筹划部署,将思想工作与训练、值勤任务相结合,将“是否具有战斗精神”作为考评内容,融入军事训练科目考评之中,使官兵不仅具备完成军事任务的技战术水平,还具备发生战事时不可或缺的连续作战的战斗意志。三是养成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只有平时过得硬,战时才能打得赢。坚持把日常养成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按照条令条例的规范要求,坚持从一日生活制度落实起,从具体事情教育引导起,从官兵管理规范起,坚持始终如一、常抓不懈,自觉做到生活起居见战备观念、言谈举止见军人风范、官兵关系见战斗情谊、举手投足见良好形象,让官兵在点滴习惯中,自然形成军事素质过硬的战斗作风。

强军文化要印证职业美感,激发扎根高山、献身观通的豪迈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老一辈观通人的本色情怀,是观通部队凝聚军心、鼓舞士气、战胜困难和取胜的法宝。一是继承部队优良传统。坚持用观通部队光荣传统激励和感召官兵,使之内化为官兵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开展以迈好人生步、写好从军史、走好军旅路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组织“富裕地区怎样看待军地反差、艰苦岗位怎样看待奉献牺牲”大讨论。定期邀请老高山、老海岛讲述爱岗建站的亲身经历,让官兵在感悟传统中增进理解认同。收集新老照片资料,举办观通部队变迁图片展,召开新老兵座谈会,从“讲站史、忆辉煌”中不断激发官兵荣誉感。二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把灌输革命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作为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注重把艰苦奋斗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每当新学员、新兵上山,都组织参观老哨所和老一辈创业者开垦的“巴掌地”、挖掘的“蓄水池”、修建的“小山路”,组织开展每人栽一棵“扎根树”活动,让官兵在感悟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受到激励。适时开展“如何看待艰苦、怎样战胜艰苦”讨论,旗帜鲜明地批驳“艰苦奋斗吃亏、过时”等错误思想,引导大家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的时代价值。三是营造山海特色氛围。紧贴观通部队实际,积极营造特色文化。丰富完善军史馆和营站荣誉室,把本单位的历史荣誉、英模典型、传统精神等,做成展板、谱成歌曲、编成故事、拍成DV,上橱窗、上灯箱、进教案、进课堂,使官兵在陶情益智中感受驻守高山、卫海戍疆的现实之美。充分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教育官兵铭记有海无防的沉痛教训。组织参观驻地企业,实地感受驻地经济快速发展,以国家对海上通道安全的渴望、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引导强化官兵“使命重于泰山”的责任感、“献身观通光荣”的自豪感。

【作者系91199部队司令部干事、海军指挥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强军官兵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强军路上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