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并不意味着放任

2016-01-06 15:05郑立平
江西教育A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惩戒惩罚

郑立平

新课改推行以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教育到底还需要不需要惩戒?赏识是否就是说不能有批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许多老师也经常向我询问这个棘手的问题。

笔者曾经到过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在澳一中学学习时,我询问校长助理——对问题学生他们是如何处理的?这位女士一言未发,领着我们到了一间教室,是一间专为违纪学生提供的禁闭室。禁闭室只有普通教室的一半大,有三四套特制桌椅,桌子两边有隔板,学生面墙而坐。门口有值班教师,无课教师轮流值班。教室里有各种杂志供学生阅读。墙上贴着“学生必读”的要求,内容如下:要尊重别人,要用适当的语言;要按时到达,要一直待在所要求的桌椅旁;要填写反馈表,要如实汇报所完成的作业或课堂表现;要安静读书,不能说话,不能睡觉,不能无所事事,不能运动,不能玩各种电子产品;午饭在禁闭室吃不能到处游荡;若迟到了,或表现不好,没完成所要求的内容,第二天再来禁闭室禁闭一天。

而且,学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后必须填写一个“处理单”。其实,这不是地方个案。为了使学校的教育功能得到正常发挥,美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套明确详细的规章制度,有一套供本校学生遵守的行为准则。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必须确认学校的规章制度,承认学校教职工的权威并接受其指导。任何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不执行学校教职工在学校范围内或因与学校有关的活动提出的合情合理要求,均视为违纪行为,任何违纪行为都要受到惩罚。

不妨再来看一个小故事: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到125只鸡。这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既然是你,那么你必须赔,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一年之后你必须归还。于是,孩子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不断地打工,终于挣回了12.5美元。

他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回想我们长大的过程,总有一些惩罚让自己终生难忘。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明白的道理可以使他刻骨铭心。教育不应该有体罚,但不能没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对错误的歉疚和放任,无疑如鸦片一样毒害学生的心灵。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既不能光靠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能异化为扭曲的暴力教育。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予以适度张扬,以此激励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真、向善、审美欲望;另一方面,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可以有效地警醒学生,帮助其克服缺点,改正过错,还有助于他形成坚强的性格,增强他的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惩戒犯错学生,不仅在于教育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起到警示其他学生的作用。

我想,严而有格永远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教育品质。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惩戒惩罚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神的惩罚
也谈“教育惩戒权”
Jokes笑话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惩罚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