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之管见

2016-01-07 20:25符方健蒙惠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人才培养

符方健+蒙惠芳

摘要:师专数学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本文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从课程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评价及师资队伍建设四大方面,对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育;人才培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203-02

一、引言

教师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部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16号文),为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011年6号文),其附件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于2011年12月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这两个文件更是教师行业的纲领性文件!对照文件,我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相对滞后。如何培养出符合教师行业标准的数学教育专业人才,下面笔者就略陈管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16号文),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但是,我校数学教育专业主任对16号文件精神领会不深,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认识较模糊,尤其是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近来,笔者认真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所撰写的有关“工学结合”的文章,才对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的“工”是指“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学”是指“学习过程”,“工学结合”就是“工作过程+学习过程”的集成。实现工学结合课程教育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是:(1)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2)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3)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4)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我校数学教育专业可以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不过应当辩证分析,恰当开发,而不是一刀切。教师教育虽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但它又有别于以技术性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抽象、概括,逻辑性强,许多内容需要详细的分析、严密的推导、证明,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概率统计等课程。它们是数学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也是许多专业的工具课,它们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但它们学习内容的基础很难来源于工作实践、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也很难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进行,与工作较少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这类课程很难进行“工学结合”。但是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我主张进行“工学结合”,认真开发其学习领域课程。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三级教师教育的六大学习领域:(1)儿童发展与学习;(2)小学教育基础;(3)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4)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6)教育实践。由此可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从工作世界中寻找一系列具有职业的典型意义的综合性工作任务。数学教育专业应以教育类课程为切入口,对小学进行深入调研,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育类课程学习领域的研究,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三、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既是教育部2006年16号文的要求,也是2011年6号文的要求。如16号文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2011年6号文指出:“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根据文件精神,强化实践教学应加强实践类课程内涵建设,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但是,我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数学教育类课程却简单地处理,不是加强内涵建设,而是机械地增加了一些课程,以为多开设这类课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了,以致出现了一些课程其教学内容交叉设置的现象。如目前教师技能教研室开设的课程有:基础数学概论,数学思想方法,初等数论,小学数学竞赛指导,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策略,教育研究方法基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小学数学课件、教具制作与应用等。我们应该优化整合课程结构与内容,加强内涵建设。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课程内容可由“小学数学竞赛指导”或“基础数学概论”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来完成,不必单独开设;另外,“基础数学概论”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可以考虑优化重组,不要分开设置;“小学数学课件、教具制作与应用”应与“简笔画与手工”、“计算机应用基础”整合等等。实际上,学科教育类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都给出了明确的学习领域和建议模块以供选择。以后我们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合理设置课程,恰当选择教学内容模块,与小学一线行家合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等,开展项目教学或行动导向教学,加强实践类课程内涵建设,以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endprint

四、改革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但是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价大多数是终结性评价,即一般在期末时以笔试的成绩再加上作业的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显然,评价手段较单调,不能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我们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笔试、讲课、说课、课堂提出问题、小组活动报告、读书笔记、课后访谈、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评议、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使评价更客观、更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人是一切改革的执行者,人的素养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一切改革都会落空!“终身学习”既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也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师也必须终身学习!

对于数学教育专业来说,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学科教育类教师都必须加快提高专业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我校来说,数学教育专业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是副教授职称,专业基础较扎实,但由于他们是从中师转聘而来,本科学历居多,其中大部分从未再出去培训进修学习,知识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对人才培养中难以贯彻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校本教材的编写、科研课题的主持研究等,他们大多数都是难以胜任的。无疑,这些老师都是数学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应该是改革的先驱,但闭门造车谈何容易?《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模块教学是其特点,许多课程需要编写教材,如何落实,急需提到议事日程!我认为,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这些老师分期分批地派出去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真正有能力起到带头作用!

六、结语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只有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落实教育部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卓越的小学教师,我们愿为此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1-8.

[2]邓志辉,赵居礼,王津.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4):81-83.

[3]濮安山.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73-75.

[4]黄翔,李开慧.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3):115-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人才培养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