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三声“谢”

2016-01-07 09:55刘豪
新体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踢球谢谢阿姨

刘豪

1992年的一天,去舅舅的办公室玩,无意中瞥见办公桌上的一本《新体育》杂志。那时候,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硝烟”刚刚散尽,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丰收的喜悦犹在。一个个争金夺银的瞬间重现,一段段金牌背后的故事,看得我心潮澎湃,如痴如醉。我和《新体育》的缘分便从此结下。从1996年第一期开始,自己购买《新体育》,从每月不多的零用钱中抽出4元,到上下学都要路过的邮局购买。整个中学的6年间,我从未间断过购买《新体育》杂志,它陪伴我度过了青葱懵懂的年少时光。参加工作后,每年订阅《新体育》杂志成了年底必办的一件重要事项。和《新体育》相伴的岁月里,它不仅让我见证了中国体育的日渐强大,更成为我人生路上获取正能量的重要途径。

回忆这20年《新体育》带给我的美好记忆,亮点颇多。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成为我记忆天空中璀璨恒星。“蝶泳皇后”钱红是我通过《新体育》杂志第一个全方位熟知的运动员,从她的名字来源,到如何被体校教练选中,再到第一次参加世界级大赛,以及巴塞罗那奥运会最后5米拼出的冠军,还真要感谢《新体育》在某年刊登的一期关于钱红的报道。2013年我主持的一期《我的梦》中国梦系列访谈节目,嘉宾正是钱红。在节目直播中,她惊叹于我对她一路走来的经历如档案记录般的详尽,甚至连她夺冠时破奥运记录的成绩都还记得。《新体育》杂志清晰再现了当年的各种比赛场景,让我们的记忆可以重回赛场。后来,我的节目里访谈过的嘉宾陈露、黄良财、张丹、李妮娜、王北星等人,关于他们的资料和记忆,大部分都是通过阅读《新体育》获得的。这些冠军日后也成了我很好的朋友。正如速滑名将王北星在和我做节目访谈时说:感谢豪哥的惊人记忆力,更要感谢《新体育》。在此,要对《新体育》说第一声:谢谢。谢谢你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体育更深层次的领域,让我结识了这么多体育界的好朋友。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体育是一种内心强大的神奇力量。《新体育》杂志让人们通过另一种方式走进体育、感受体育。2012年,同事意外车祸住进了危急病房。我去探望他时,手上拿着刚收到的最新一期《新体育》杂志。探视结束时,同事病床边的一个小伙子用试探的口气对我说:“大哥,您的杂志能借我看看吗?我很喜欢体育,以前经常踢球,这次出了车祸,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踢球了。”我很爽快地把杂志借给了他,并鼓励他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还可以踢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淡忘了这件事。直到前不久的一天,有一位听众打进了我的节目热线,告诉我有一本书他一直没有还给我,询问该如何找到我,我这才回忆起那个小伙子向我借阅《新体育》时的事情。在电话中,他告诉我康复的过程极其艰难,尤其是刚下地练习行走时,每迈出一步都何其艰难。好几次,在他要放弃的时候,想起《新体育》中那一个又一个故事以及我对他的鼓励。电话中他的最后一句话我依然记得:“我似乎经历了又一次重生,如果没有这本《新体育》杂志的陪伴与鼓励,我恐怕要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了。”我被他的这通电话和他身上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这就是体育的魅力,这就是一本杂志带给人强大的动力。我要对《新体育》说第二声“谢谢”,因为你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体育带给人的强大内心动力。

时间流逝得太快,来不及好好品味,就要成为回忆了。前几天,我路过当年买第一本《新体育》的邮局,进去看看,发现当初卖给我杂志的阿姨还在那里工作,我便上去打招呼。好一会儿,她才认出我来,第一句话便问:“你现在还会买《新体育》看吗?”我笑着点头。阿姨告诉我,下个月她就退休了,她是通过我在她手上买《新体育》杂志喜欢上体育的,现在每周坚持打3次羽毛球,每天都跳广场舞。她的儿子在一所中学当体育老师。听着阿姨绘声绘色地说着这些年的经历,我得知了体育带给她这辈子的健康、快乐和幸福。我要由衷地对《新体育》说第三声“谢谢”,因为有你,生命的精彩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和你一路相伴的读者们。

猜你喜欢
踢球谢谢阿姨
加菜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谢谢你,包裹我!
这脑洞开的,还能不能好好踢球了
推销
简单快乐
像梅西那样踢球
谢谢你,植物!
表达感谢
两猴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