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如何是好

2016-01-07 09:57
新体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质

不久前,《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中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成年男性体质水平有所降低。同时发布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向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向下,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塑造人格塑造体格

林静远

(浙江教育报)

蔡元培先生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体质健康调查的这个结论令人担忧。

缘何出现这种囧现象?笔者认为,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有的高校对体育不够重视,学生进入大三后便不再安排体育课。二是大学生长期迷恋于手机、网络,把本该用来体育锻炼的时间用于网游和玩手机,成为“低头族”。三是一部分学生缺少吃苦精神或受就业压力影响,一心一意沉浸在读书中,忽视了锻炼。究其本源,都没把体质健康当回事。高校应像塑造人格那样塑造体格,把体育课程作为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开展体育活动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健身的重要手段。

浙江省许多高校通过开展学校体育比赛、增加体育课课时、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考勤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参加运动,让大学生喜爱运动,对他们进行身体素质的培养。团委、学生会响应浙江团省委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各类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努力实现“高校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等要求。浙江大学从2011年开始开设特殊体质体育课,针对身体素质差、耐力水平低以及超重的学生,每周特定时间由专业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值得借鉴。

如果高校长期坚持开展体育运动,同时,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每个学生学会两项体育运动技能,真正使学生的体育兴趣成为自觉的锻炼习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得到极大改善,实现“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我的一点看法

孙永超

(体育教师)

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向好,这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引导。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多项法规政策,要求全国各级学校重视学生体质,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我所在的地区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必须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而且必须多样、有趣,不能走形式。活动纳入人民满意学校的评选环节,从大环境保证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特别是足球进校园,极大促进青少年学生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另一方面,在体育纳入中考的推动下,上级增加了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加大体育教育的管理力度。学校招收专业的体育老师,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正常的体育活动时间和科学的运动指导。体育老师的地位提高,促进了工作积极性。学生也端正了态度,体育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体育纳入中考虽然有积极作用,但有时也制约着学生体质。因为考试内容单一,体育老师只教和中考有关的体育项目,甚至临近考试突击训练,短时间提高成绩,一旦考试结束,体育课随之结束。这反映了中招体育考试的一个弊端,不利于体育锻炼兴趣的开发。再就是竞技体育在学校考评仍占有较大的比重。注重学生竞技成绩,客观上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学校只选择小部分能获得名次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少数学生占有各项优秀资源。好在上级领导也看出了现在的弊端,体育活动如今注重全员参与,充分体现快乐体育的宗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体育素质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认识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社会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共同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学身体健康的大环境。各学校要有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并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体育活动的安排上要合理,要重视有一定的负荷性,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加强学生营养知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宣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好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有节制地玩手机看电视的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好学生的睡眠时间,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

体力不好,有些惭愧

邓天一

(大学学生)

对体质下降,最切身的感受就是跑800米,真是太可怕了。初中有体育加试的时候,就特别讨厌跑800米,跑完太难受。读高中时,跑完800米还能打会儿羽毛球,但现在跑完就直接坐地上起不来了,得缓好一会儿。之前以为上了大学,就不用考800米了,谁知道大一大二每年都要测一次,每年一次的体能测试也要考,得跑两回。每次跑之前都要痛苦两三天,身边好多朋友还会提前到操场上跑几次,找找感觉。男生跑1000米的时候,大部分都挺轻松,但是我们女生好多都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上学期期末测试,我有个朋友一直拖着不想跑,后来实在逃不过去了,只好叫好朋友和她一起跑。

说起来有点惭愧,父母年轻时体质都挺好,但到我们这代人,体质明显下降了。我感觉现在大学生普遍都懒,虽然有很多空闲时间,但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呆在寝室玩手机或者刷剧,吃饭都是下楼领个外卖,连公寓都不出。男生还好点,经常打篮球、踢足球,女生很少主动出去运动。不过,我身边好多人都在健身,感觉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能提高体质,还能重塑身材,一举两得。

保证场地和器材

程文

(体育教师)

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视力下降,非常心痛。解决此问题,需要查其原因,制定措施。原因就是学校重视不够,体育教育地位不高,有挤占体育课的现象.不能满足每天活动一小时;家长意识不高,过分溺爱导致学生怕吃苦受累,不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解决的话,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机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最后也是最实际的,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

吃得壮,练得少

张子渊

《法制晚报》

比较奇怪的一点是过去我们普遍认为中小学生课业压力重,缺乏锻炼的时间,而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体质应该明显向好。可实际的调查结果却与此相反。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从这一次的《国民体质变化情况》来看,入学前的幼儿阶段在10米往返跑、平衡木、掷远等项目上都比2010年有所下降,而身高、胸围、体重等项目则有所上升。

由于3-6岁这个学前年龄段是体质的基础,从这里就能看到,学前儿童的身体基本状况很好,但运动能力不足。换句话说,就是如今生活优越了,孩子的身体吃壮了,而不是练强了。由此引发出来的就是学生阶段年龄越大,身体素质越差,因为随着年龄增大,先天的遗传和营养带来的身体优势出现了变化,没有通过体育锻炼来巩固。

所以,不要认为中学生身体素质朝好的方向发展,就掉以轻心。目前,最需要改变的是对体育的认知,不要再把体育当作专业项目来看待,而要明白体育其实是贯穿一生的教育,无论何时都不能停。

还有希望吗?

魏天罡

(家长)

要说哪个家长不重视自己孩子的体质健康,那家长准得跟你急。可是这么多年的家校素质教育下来,孩子们的体质究竟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想必大家都清楚。前两天看报道,说79岁的钟南山一口气能做10个引体向上,套用一句流行语,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让现在的中学生做引体向上,大多数人一口气做不了10个。

什么肥胖、近视、心肺功能差、血压异常,种种都是表象,什么网络、游戏、升学、食品、雾霾等原因,说了半天也于事无补。说起来,这跟我们民族的DNA也有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都要头悬梁、锥刺骨了,还说什么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经历过托福考、高考、中考甚至小升初考的考生家长,有多少不是希望孩子能再刻苦努力一点?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体质问题其实是个社会文化问题。什么时候《爸爸去哪儿》拍的是刘烨带着诺一横渡琼州海峡,《中国好声音》变成了《中国好健儿》,镜头追拍的是中学篮球联赛MVP而不是高考状元,孩子增强体质还会是问题吗?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兼加体质
新发现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