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联合胰岛素对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2016-01-12 10:22高咏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认知功能心力衰竭葡萄糖

葡萄糖联合胰岛素对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高咏梅

(韩城市人民医院内一科,陕西韩城715400)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联合胰岛素对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静脉滴注治疗药物时如无必须以氯化钠作为溶媒观察组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同时以葡萄糖与胰岛素为4∶1的比例输注胰岛素,对照组溶媒无特殊要求。比较入院时、出院时MMSE评分、BNP、LVESD、LVEDD、LVEF变化。结果两组出院时MMSE评分、LVEF较入院时升高(P<0.05),BNP、LVESD、LVEDD较入院时下降(P<0.05),观察组出院时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以葡萄糖联合胰岛素作为溶媒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心功能。

关键词:葡萄糖;胰岛素;脑梗死;心力衰竭;认知功能;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

作者简介:高咏梅(1972—),女,陕西韩城人,主治医师,专业方向为心肌梗死和心衰的临床治疗。

[收稿日期2014-10-14;责任编辑赵菊梅]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会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增加无氧酵解,引起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影响能量代谢过程,加之缺血缺氧的影响,患者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2]。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给予葡萄糖联合胰岛素治疗,旨在探讨葡萄糖联合胰岛素对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01~2014-01期间收治的50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新发病灶。(2)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3)入院后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及神经疾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80±6.87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6.09±4.77年,脑梗死面积1.20±0.83 cm2,NYHA分级Ⅲ级16例,Ⅳ级9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47±6.60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6.14±4.45年,脑梗死面积1.21±0.80 cm2,NYHA分级Ⅲ级18例,IV级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脑梗死面积、心功能NYHA分级、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选择速尿、奥扎格雷钠、西地兰、依达拉奉、川芎嗪等降压、脱水剂、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治疗,要求用药基本一致,治疗药物进行静脉滴注时如无必须以氯化钠作为溶媒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同时以葡萄糖与胰岛素为4∶1的比例输注胰岛素,对照组溶媒的无特殊要求。

1.3观察指标

在入院时、出院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心功能变化。认知功能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总分<27分为认知功能异常,≥27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心功能评估采用脑钠肽(BNP,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LVEF)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

基准a=0.05。

2结果

对照组最终3例死亡,观察组1例死亡,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MMSE评分、BNP、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MMSE评分、LVEF较入院时升高,BNP、LVESD、LVEDD较入院时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MMSE评分、BNP、LVESD、LVEDD、LVEF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认知功能及心功能变化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认知功能及心功能变化比较( ± s)

组 别例数MMSE评分(分)BNP(ng/L)LVESD(mm)LVEDD(mm)LVEF(%)对照组入院时2523.12±4.64298.13±45.4651.94±5.0265.86±5.4134.80±6.37出院时2226.03±4.98*163.87±34.22*44.06±4.76*56.54±3.55*38.93±8.34*观察组入院时2523.10±4.55305.52±43.4552.42±4.6664.83±5.3434.75±6.33出院时2429.32±5.12*△89.97±24.47*△32.43±4.74*△46.46±4.31*△45.94±6.54*△

注:*表示与入院时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出院时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主要是指存在记忆障碍、定向障碍、语言障碍、视空间能力受损,认知功能障碍是为影响患者早期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在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应激性血糖升高有关[1,2],在脑细胞发生受损后应激性血糖升高会影响到无氧酵解的加强,致使酸性代谢产物在局部堆积,影响到能量的供应,高血糖还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一氧化氮释放增加,加重了神经细胞的损伤,因此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过程中一般建议要采取限糖及降糖治疗,输注液体是溶媒会建议采用氯化钠,但是如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则水钠潴留过多会影响到心脏负荷加重,需要限盐,因而以葡萄糖还是氯化钠作为溶媒存在矛盾。

本研究对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输注液体时溶媒的选择做了限制,如药物葡萄糖及氯化钠均可作为溶媒的情况下观察组选用葡萄糖为溶媒,同时为了防止血糖升高对脑细胞的损伤加用胰岛素随时血糖代谢,对照组此时随机选用葡萄糖或氯化钠作为溶媒,不单独加用胰岛素,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葡萄糖联合胰岛素作为溶媒的情况下利于患者认知功能及心功能的改善恢复。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的应用阻止了输注葡萄糖后高血糖对脑细胞的损害[3],并且与血小板上胰岛素受体结合改善了血液粘稠度,改善了脑梗死后半暗带的血液供应,胰岛素对神经细胞的生长亦有刺激作用,通过以上途径改善了神经细胞的损伤并且促进其恢复。以葡萄糖为溶媒减少了氯化钠为溶媒时过多的水钠摄入,利于减轻患者心脏负荷,因而对于心功能的恢复也具有有利的一面。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以葡萄糖联合胰岛素作为溶媒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心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春红,梁华峰,冯丽娜,等.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56-459.

[2]何奕涛,邹良玉,付学军,等.脑梗死后认知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关系的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2):124-126.

[3]贺亚峰,冯英,何岚.脑梗死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3,21(10X):195-196.

猜你喜欢
认知功能心力衰竭葡萄糖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认知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胰腺占位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