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科技思想探析

2016-01-15 15:27艾志强刘佳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内容结构

艾志强 刘佳

摘 要:胡锦涛科技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结构可以分为基础理论、核心理论和外围理论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胡锦涛科技思想体系。

关键词:胡锦涛;科技思想;结构;内容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022-02

胡锦涛的科技思想是指胡锦涛同志对科学技术本质、功能、规律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观点、看法的总和,它决定或影响着科技政策的制定,进而决定或影响着新时期中国科技实践活动。胡锦涛科技思想是立足于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的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其主要内容可概况为基础理论、核心理论和外围理论三个部分。

一、胡锦涛科技思想的基础理论

胡锦涛科技思想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关于科学技术观的论述,包括科学技术的基本性质、科学技术功能观和战略观。

1.科学技术的基本性质。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对科学技术基本性质的研究,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就其本身来说是没有阶级性的,即“科学无国界”。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要得到深远的发展,就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科学技术无阶级性和无国界的深刻认识,直接关系到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影响到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胡锦涛认同科学技术是没有阶级性、没有国界的观点。他说:“要加强同国际科技界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1]12。可以看出,胡锦涛同志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应用,他关于科学技术基本性质的认识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科学技术功能观。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也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2]602胡锦涛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科技功能的重视,他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3]5科学技术的功能表现为经济和社会功能方面,胡锦涛也正是从经济和社会功能方面来看待科学技术功能的。在胡锦涛看来,科技发展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解决其中的重大科技问题[1]10。

3.科学技术战略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把科学技术放在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和科技强国的战略地位上。胡锦涛认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的核心是把握自主创新这一科技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牢牢把握自主创新这一环节[4]5。“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 [5]。

二、胡锦涛科技思想的核心理论

在重视科技的经济社会功能,胡锦涛同志突出强调和重视自主创新问题,“自主创新”的思想成了其科技思想的核心理论。

1.科技自主创新思想之为胡锦涛科技思想核心理论的根据。自主创新是胡锦涛科技思想的理论精髓,之所以将自主创新思想作为胡锦涛科技思想的核心理论,其根据在于:首先,胡锦涛的科技自主创新思想是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趋势提出的。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依赖于科技创造和知识创新的能力。为了迎接新时期科技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调整本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以适应21世纪科技的新变化。其次,胡锦涛科技思想是基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没有突破科技发展的瓶颈,即自主创新能力低,对外来技术的依赖性强。在此情形下,要突破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科技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正像胡锦涛所指出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6]。

最后,胡锦涛不仅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精神,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而且他更是将自主创新视为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视为中国科技发展的理论之基。

2.胡锦涛科技自主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锦涛科技自主创新思想主要包括自主创新的理论内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三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内容是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

首先,胡锦涛概括了自主创新的理论内涵。胡锦涛同志将自主创新的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也称根本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它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7]382;二是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是指把个别的知识或者技术,整合为新的系统,是新系统的整体创新;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对引进的科学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研究,突破引进的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实现新的创新。胡锦涛认为,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通过对它者原始创新成果的研究,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借势成长。

其次,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只有在一些重点领域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有利地位。同时,胡锦涛还提出了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等一系列重要措施。

最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符合我国实际的科技发展道路。胡锦涛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这要求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三大创新的能力,解决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科技问题,以重大技术突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以基础研究培育新兴产业。

三、胡锦涛科技思想的外围理论

外围理论是对自主创新思想的有力支撑,或者说是在自主创新思想指导下的拓展与运用,从外围理论对核心理论的支撑作用看,主要包括科技体制改革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和谐科技支撑、民生科技支撑,具体体现为:科技体制改革思想、科技人才思想、科技和谐思想和科技为民思想。

1.科技体制改革思想。科技体制改革是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制度保障。胡锦涛十分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党中央明确了新阶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以明确定位、优化结构、完善机制、提升能力作为重点,加强科技宏观管理与协调,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新型运行机制,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协调互动,提高科技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为促进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可见,胡锦涛的科技体制改革思想主要是围绕自主创新展开的。

2.科技人才思想。我国科技事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才的培养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胡锦涛深刻认识到了科技人才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他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对此,胡锦涛多次提及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在他看来,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实现科技造福于民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广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3.科技和谐思想。胡锦涛科技和谐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新发展。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与科技水平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此,科技的和谐发展是胡锦涛科技思想的重要关注方面。首先,胡锦涛重视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他认为,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1]4。其次,胡锦涛重视科技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他指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发展相关技术、方法、手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育发展体系” 。最后,胡锦涛还提出了科技与人和谐发展的问题。他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观点[1]16。同时,他还强调了提高人民群众科学素养的问题,即通过科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的传播武装人民群众,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1]13。

4.科技为民思想。胡锦涛科技为民思想深入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他看来,科技的发展也应以人为本,并且为人民服务。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自觉地加入到自主创新的伟大事业中。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把科技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与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1]16

四、结语

从理论的层面看,胡锦涛科技思想贯穿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容,并深刻体现着科学发展这一重要时代课题。同时,胡锦涛科技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深化发展,它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推进到了新的理论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从实践的层面看,胡锦涛科技思想始终紧密结合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它不仅为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科技管理提供了思想依据,而且也对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胡锦涛.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胡锦涛.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2012年6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5-08-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7/0

7/c_112383665.htm.

[6]胡锦涛.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6-03.

[7]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内容结构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主要内容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