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古斯丁的自由观

2016-01-15 15:27张明亮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自由意志奥古斯丁罪恶

张明亮

摘 要:奥古斯丁的自由观首先从自由意志的来源方面进行阐释,肯定了自由意志是善的,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是正当的。其次他说明了,恶的产生是自由意志误用的结果,但是这将威胁到上帝的信仰。他为此进行了辩证,说明自由意志为恶和上帝的预知并不矛盾,对信仰和理性进行了调和。他的自由观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在希腊哲学之后的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罪恶

中图分类号:B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030-02

奥古斯丁是一位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伦理学家,他的著作处处展现出高度的伦理情怀。国外对于奥古斯丁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而且专门体现在“教父学研究”,显示研究的专业性。国内对奥古斯丁研究最多的是他的“自由意志”“原罪”“救赎”等思想,本文是在对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门探讨他的自由观。

一、人为什么要被上帝赋予自由意志?

奥古斯丁在人是否应该被赋予自由意志的思考中,将之转化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上帝是否存在?其次,善是否是上帝创造的?最后,自由意志是否是善?只要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就可以说明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的正当性。

奥古斯丁在论证上帝是存在的过程中,将事物分为“存在性”“生命”“理解”三个层次。“具有存在但没有理性和生命的事物,比如无生命物体,低于具有存在与生命但没有理性的事物,比如动物灵魂;而后者复又低于完全拥有三者的东西,比如人的理性的心灵。”[1]111

为什么人的理性心灵比其他二者要高呢,奥古斯丁认为人具备一种内感官,“人具有一种内感官,它不仅知觉五官(视、听、言、尝、触)提供的东西,而且还知觉五官本身。”[1]107很明显,人的理性已经比那些只是单纯存在着和具备生命的事物优越。如果存在一个“理性不通过任何器官,只靠它本身看到永恒不变之物,那么它会承认自己为低等,而那永恒不变之物即是它的上帝。”[1]111

接下来奥古斯丁要寻找的就是单靠理性自身就可以把握的事物,奥古斯丁找到了“数”并对之考察。数字具备一种秩序,对所有人也是普遍有效的。“它们对于运用理性的人是完整不变的,尽管为每个人以心灵和理性分别知觉。圣经也将数目与智慧相连。”[1]116①那么智慧是什么呢?奥古斯丁认为“无非是获得至高之善的真理”[1]117②这里奥古斯丁将智慧和幸福联系起来,认为只有通过智慧获得最高之善,才能得到幸福。“正如我们在有福之前即有幸福的观念印在我们心灵中,正是靠这一观念我们自信地知道,并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想是有福的,在我们睿智之前已有智慧的观念印在心灵中。”[1]118同样道理,依据数的原则是普遍为一性,也就存在一个唯一的真理。“尽管我们不能肯定数目是智慧的一部分,还是智慧是数目的一部分,这二者都是真的。”[1]123

因此,“存在一个不变的真理,它为所有分辨不真的人共同展现并展开自身。”[1]123这个真理高于我们的理性和心灵。“当我们服从真理,这即是我们的自由,而使我们死亡,也即从罪恶中获得自由的真理,正是上帝自身。”[1]106最后,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赋予形式的,它们自身有了数目才得以存在,但是它们无法赋形式与自身,它们失去了形式就会沦为虚无。“然而,不论它们多么倾向于不存在,总有一些形式留其中,让它们以某种形式存在。而留存在有所缺失的之物的任何形式,都是来自毫无缺失,也不允许事物的生长和腐败运动超出其自身数目之律的形式。”[1]132这种永恒形式只有上帝具备,既然上帝是存在的,那么自由意志是善的吗?

我们前面论证过,一切善都从上帝而来,人是善的,只有通过自由意志才能行正当,否则就不能行正当。因此,人被赋予自由意志是正当的。但是,人具备了自由意志之后,为何会作恶呢?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是为了让人正当的生活,因此自由意志是无法取消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追问,那上帝为何要创造恶呢?奥古斯丁认为,不能把恶的产生归因为上帝,恶是人的自由意志误用的结果。

二、罪恶与自由意志

奥古斯丁认为,“人之优越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拥有心灵,如果它统辖着构成一个人的其他东西,那这个人就是全然有序的。”[1]84但是人还有追求名声、权力欲等事物,智者和愚人的区别就是在于是否心灵能借助理性使贪欲受制。“心灵一定比贪念更有力,正因为心灵统治贪念乃是正当公义。[1]86”另外奥古斯丁认为,一个公正的权威的心灵,并不能使同样公正和美德的心灵受制于贪欲。原因是:“首先,每一心灵都拥有同等之完美;其二,任何作如此想的心灵已经从正义跌落,沦为邪恶了。”[1]86既然如此,那优于或平等它的心灵都不能让它服从贪欲,而弱于它的事物也无法做到。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即唯独心灵的意志和自由选择能使它作为贪欲的帮凶。”[1]87贪欲掌管了心灵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不小的惩罚,使人从智慧的崇高堕落为贪欲的奴隶。奥古斯丁认为,人遭受这个惩罚是自己造成的,因为人具备一个善良意志。“有什么像意志本身完全在意志的权能之下呢?虽是这样伟大的善,却是你只要意愿就可得着的。”[1]90①每个人都意愿幸福生活,但是为何还有许多人遭受不幸呢?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可以说人靠其向善意志就能得到幸福生活呢?

奥古斯丁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愿是一回事,而因为善或坏的意志支配得什么则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在于是否通过正当的方式意愿。“永恒的法律已不可动摇地规定了,意志得幸福之赏或得不幸之罚乃是依据它的功德。”[1]94在属世的法律下,人的贪念执着于感官、狭隘的自由、亲情、国家、荣誉、财产等。“属世的法律无非是靠剥夺这些善的其中一个或几个来惩罚人的恶行。”[1]96

奥古斯丁认为热爱追求永恒之物的人和热爱属世之物的人;每人选择信奉哪一类,全在于意志,“且只有意志能废黜心灵的权力并剥夺它的正当秩序;”[1]97因此,“所有罪都是人远离真正永存的神圣事物而朝向可变的不定的事物。”[1]97当堕落无序的灵魂追求它们,它们就变成神圣秩序和法律本要求它去统治的这些东西的奴隶了。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人之所以会出现罪恶在于自由意志。但是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是正当的,人的自由意志是怎样具体导向恶的?奥古斯丁认为意志忠于公共的不变的善,便会得到属人的最大、最重要之善,尽管意志本身只是中等之善。“但若意志从共同不变之善转回它自己的私善,或外在的低下的事物,它就犯罪了。”[1]136但是,意志从不变之善转向可变之善的运动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排除上帝,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是让人为善的,而不是为恶。奥古斯丁认为,追问这个转向运动的原因终将导向虚无,“每一缺陷都是从虚无中而来,而那我们承认为罪恶的转向之运动,就是一种缺憾之运动。”[1]137

另外这个运动的转向,也不是出于自然,不是本性和必然决定的行动。我们在说石头下落出于重力原因,这才是本性使然。而灵魂的运动是自愿的,此种转向运动只属于意志本身。因为它是人的自由意志选择的,在自己的意愿掌控之下。那么去讨论意志从不变之善到可变之善的原因就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追问并没有完成,这关乎人是否具备自由的问题。在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曾说“没有人有意作恶”[2],所以人还是要执着的分析作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所有这些受造物都是同类本性,所以一定有一些原因使他们有的人永远不意愿犯罪,有的人总是意愿犯罪,另一些有时意愿有时不意愿,我敢断定理性造物的这三种意志定有原因,却不知道这原因是什么。”[1]170如果犯罪是人自由意志的原因,那自由意志为何这样选择呢,知道了它的原因就可以采取防范补救措施。如果是无法抵制的意志,那人将无罪。

奥古斯丁认为,“那些爱你的造物不爱你的人,正像人去听演说家智慧雄辩的演讲,却迷于他声音的魅力和言辞的结构,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事;他的言词所言指的意义。”[1]130如果我们相信上帝给人自由意志是行正当的,而不是中立性的可善可恶的自由意志,那么还继续追问意志转向的原因,这是背后理性求知在起作用,如果将人的自由意志权能扩大,“尽管我们以自由意志用别物,我们也以自由意志用自由意志本身。”[1]135自由意志权能扩大,将威胁到上帝的恩典。奥古斯丁认为,应该停止追问,上帝恩典下的自由意志已经可以让人生存下去。奥古斯丁意识到上帝的预知和人的自由意志,正是信仰和理性的二极,他试图调和二者的内在矛盾。

三、上帝预知和人的自由意志不矛盾

我们知道,上帝是预知未来的一切事情的,人的犯罪也在上帝的预知里必然发生。这样的话,我们如何是自由的?这将导致上帝预知的必然性和人的自由意志发生矛盾,有否定人的自由意志的危险。

奥古斯丁认为,无物像意志本身这样在我们的权能之下,“因此尽管上帝预知我们未来将意愿什么,但不意味着我们不以意志意愿。”[1]145上帝的预知并不取消我们的权能,奥古斯丁还指出,上帝预知人会犯罪,但是上帝不是带来罪的原因。“上帝预知他所引起的事但并不引起他所预知的一切事。他不是恶的原因,是公义的报应者。”[1]147自由意志离开上帝的运动是人自愿产生的,在自己的权能之下。对此,阿奎那认为“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是人本性所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上帝确实预知一切,但是他所预定是人具有选择的自由。因为这种自由是上帝所赋予的,它就不会因为罪而消失,人运用这种活动表现为理性的能力,既然是人的活动,人当然要为其负责”[3],而从信仰的角度看,堕落后的自由意志虽然没有了向善的意志,但是在上帝的预定和人的理性共同作用下才具备了向善的能力,因为人受罚不是意愿而是在罪中。只有靠信仰才可以脱离原罪,因此二者不矛盾。

奥古斯丁的自由思想蕴含的哲学意义十分重大,他在新柏拉图主义影响下,建立起调和信仰和理性的教父哲学,对于西方哲学在希腊哲学之后的转向具有重大的转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6.

[3]凯利·克拉克.托马斯·阿奎那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8.

猜你喜欢
自由意志奥古斯丁罪恶
漫画
罪恶
论奥古斯丁的“根本恶”观念
浅析奥古斯丁的原罪论
实验室里的“自由意志”
伊壁鸠鲁眼中的快乐
探析秘书之独立人格
奥古斯丁和尼布尔的人性论比较
罪恶赎金
《罪恶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