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机制

2016-01-15 20:44朱静娜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实体经济

朱静娜

摘 要:阐述了我国高等院校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分析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加强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重要性,理论教学必须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指出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研究生;实体经济;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1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需要调整,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比例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就业的需要。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应用型的人才,企业求贤若渴,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却难以就业,市场上形成了两张皮。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把教育与生产结合、高校与企业结合,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市场需要办专业、以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市场是验证教育质量的试金石。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向应用型研究生的教育倾斜,我国的重点大学如985或211大学,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学术型研究生,地方的一般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向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转化,建立科学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机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借鉴德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育不是单纯地追求学历的提升,而是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必须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通过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在培养机制上要与市场对接,以企业需要为内容制定培养计划,为我国实体经济提供技术更新和人才更新的动力,改善实体经济的生产机构、人才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断推进企业实现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成就中国制造的品牌和市场信誉。

现代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竞争实力体现在科技开发能力和产业制造能力,应用型研究生是提高国家竞争实力的后备军,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后续力量,不断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的科研开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才能使社会产品不断更新和繁荣,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源源不断,国家实力不断提高。培养好这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队伍,为国民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社会责任。

一、明确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生产实践需要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和企业生产的结合是建立在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复杂过程,它仍然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对这类人才一方面要求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具备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1]。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具备从事社会某项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具备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素质,具备大学本科教育的专业能力和的专业技能,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独立承担科技开发能力,具有职业需要的道德操守和创新精神,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乐观的团队合作意识。

时代的发展,民族振兴的呼唤,我国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民族,要打破传统教育中以理论为中心、以专业为界限、以深化为手段的单纯研究理论的培养观念,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创新为手段、以联合为平台,不断社会经济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将科学理论不断转化为生产创造能力,实现高校为社会生产输送人才的社会价值。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研究生能力的关键,建立任期聘任的制度,对校内外的导师一视同仁,公开、择优的进行聘任,综合考评导师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科研开发能力、职业道德,建立德技双高的导师队。导师们要有爱护学生的责任心,具有利用知识,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中的最高能力的培养,是把已有知识加以充分的消化和运用,在更新的层次上运用意识的摹写、联想、抽象、选择、整合、虚拟和建构的能力,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的物化为产品,达到产品的最佳化、新颖化、实用化。这是一次知识、技术、产品的革命。

学校要聘请行业中的工程师、高级技师、企业管理者来校,与专业教授共同研究,制定教学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质量标准、监控体系、考核体系,形成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计划,使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要培养学生会思维、会学习、会创新的能力。学习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和机械的记忆过程。学习是倾心地投入,智慧、情感、毅力、品质、体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运用和发挥。因此,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这个学习和创造过程是要有导师的引导和启发,教育和培养的,一位真正的职业导师应具有这种能力。

三、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大尺度、多学科”的要求,注意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要明确培养目标,把握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确定不同专业的应用型研究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际操作的实验课程、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实践环节或工艺流程,课程设置应在本学科专业学习的基本上,重视深化专业原理的实际应用和转化,与专业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联系、合作和创新。既要夯实应用型研究生的理论功底,又要拓宽应用型研究生对相关专业的知识面,形成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1]。

应用型研究生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完成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设计和生产实践的工程师或管理者,是能够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企业产品的革新与改造,完成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劳动者。因此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侧重于产品设计、生产操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要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

应用型研究生的特点就是应用或叫学以致用,实践环节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中,要提供一切条件,为研究生参与到基地企业具体的研发项目中,不断推进导师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给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实验、论证、答辩提供来自企业生产实际的,为企业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项目、数据、实验环境等,强化论文研究工作与企业生产的对接,以实现现实生产中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高校必须建立针对专业发展的产学研实践基地或研发公司,完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是保证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应重视与校外企业单位的合作,坚持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模式,打造高水平应用型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兴建一批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科技型企业、测试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等,推动校内资源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五、建立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考核标准

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2]。高校要不断更新应用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建立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推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组织各学院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生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科技含量、创新内容等进行实际考核,完善和制订各专业工程领域的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突出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应用性、社会性、效益性的评价,使应用型研究生的论文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有效解决企业在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也为应用型研究生的未来事业的发展找到平台。

六、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3],要求高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规范的过程管理模式,制订相应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使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过程科学而规范,使导师在教学、科研、实践环节的操作上有章可循,以制度的力量保障应用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运行。学校要对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监管和评估,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管理制度的落实、教学研成果的质量。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有合理的教育机制,高校与企业相配合,把产、学、研相结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高等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实际,企业也不能局限于简单再生产,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把高校与企业,把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科学的结合、互惠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不断为企业发展开发新产品,更新新技术,改进新工艺,创造新效益,这才是高校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也是应用型研究生的社会价值所在,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王青霞,赵会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38.

[2]胡乃永.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51.

[3]张翔,蒋军成,巩建鸣.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5.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实体经济
机械类硕士生有限元法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关于全球低利率问题的若干思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多科性农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