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

2016-01-15 20:44李丹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解决对策民办高校

摘 要: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工作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本文从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情况及特点出发,分析了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解决所反映问题的对策,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48-02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再创历史新高,比2013年的699万人数增加约20万。而2004年,全国才280万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就业岗位的供应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前景堪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增强本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高校均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旨在使毕业生具备职业化素质、掌握职业规划知识,提升就业能力,积极应对激烈竞争,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就业。

民办高校在国家的支持下,近年来飞速发展,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民办高校体制的先天不足和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深入了解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情况及特点

现存的民办高校多为独立学院转设而来,高考招生时大多数按本科第三批录取。其毕业生生源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就业根基薄弱,不符合岗位需求

民办高校毕业生相较于公办高校“,入学分数平均偏低,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耐力不足,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很多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转化为生产实践的能力上明显欠缺。直接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较差,不符合就业岗位的市场需求。

(二)就业心态不稳定,抗压能力较差

民办高校毕业生多为城镇户籍和独生子女,生长环境较为优越,抗打击和受挫折能力较差。这种情况使他们在遇到就业择业出现的困境时,表现出过度的焦虑、自卑等不稳定心理,轻言放弃,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机[2]。

(三)生涯规划不明晰,自我定位不准确

民办高校学生没有做过系统的点对点生涯规划指导,往往不能准确分析自身特点,因此难以确定适合自身的岗位。学生往往盲目的追求收入稳定、福利较好的工作岗位,不愿意从基层的艰苦岗位做起,导致现实与期望值之间很难匹配。

二、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完善,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作为新兴的办学形式,民办高校的办学时间普遍较短,各部门机构设置相比于历史悠久的公办高校不够完善,机构职能不够明晰。由于社会上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可度不高,民办高校机构设置缺陷体现在就业指导部门上尤为突出,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多为招生就业合署办公,且重招生、轻就业,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引起高校领导层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可有可无,有没有指导都一样找工作。

(二)指导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系发展较快。然而,很多民办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很难与先进水平接轨。所开展的指导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讲授就业指导课程、实施就业指导的多为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和辅导员,没有专门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且现任人员承担的其他事务性工作繁杂,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在此情况下所进行的就业指导往往是不规范和缺乏专业性的,无法达到高校和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预期效果。

(三)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就目前民办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而言,多数民办高校没有给予课程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简单,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课程开设通常是针对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针对大四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采取针对团体的理论讲授或报告,缺乏个体辅导和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接受知识不完整,不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

三、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高校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将就业工作摆在首位,改良就业指导体系。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当将就业工作摆在首位。因为就业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对民办高校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认可程度,可以说,就业工作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应积极改良就业指导体系,成立专职就业指导部门,规范就业指导制度,构建有效的信息收集网络,使就业指导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此外,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政策制定中,高校应充分考虑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配备专门化、专业化的“双专型”就业指导队伍。民办高校的人员配备不足是现今制约其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民办高校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其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专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可以广泛发动多方面力量,如辅导员、教师、企业等积极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多管齐下,创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3.与社会紧密接触,提高民办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就业指导实践化、社会化。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是一种三赢的合作模式[4]。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开拓了第二课堂教育形式,让学生可以尽早了解社会。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人才定向培养,同时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2]。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实习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提前接触到社会和工作岗位,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岗位需求,为后期的就业做好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能够抓住更多合适的就业机会。企业通过合作,可以找到更优秀的毕业生资源,建立起企业稳定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源源不断的毕业生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推手。

4.改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指导。纵观目前的民办高校就业课程模式,多以政策解读、理论讲授为主,并且多为课堂模式,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民办高校应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制定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采用互动讨论、情景案例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自媒体等信息平台,带给学生全新的教学体验。同时适时地让学生掌握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能够从就业指导课程中学到应用性的知识。

5.注重创业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也自然成为就业之外的新途径。此外,大学生创业也是国家推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行就业指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思维活跃、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这些都有利于开展创业,民办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广泛地进行人才筛选,选出有创业意向和基本创业能力的学生;其次,对这些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从创业理论、创业技能、风险意识等方面着力提升;最后,制定相应的高校激励政策,鼓励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创业。

(二)学生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不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应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体系的始终。正确的就业理念、对自身发展的合理期许,培养自身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独当一面的能力都是民办高校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应具备的特征。高校应在学生层面重视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主动寻求自己的社会角色,踏实进取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2.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多方面的延展知识。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阶段,应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期间,应当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这既是学生进入用人单位的“敲门砖”,也是学生的社会生存必备技能。另外,学生知识的延展,例如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这些都是民办高校学生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5]。

3.积累社会经验,训练实战技能。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生长环境优越,欠缺吃苦耐劳的精神,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过度保护学生,使得学生极度缺乏社会经验。在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大学学习阶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多深入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积累经验。并有条件的开展勤工助学、顶岗实习等,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在竞争中确立优势。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虽然办学时间短,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体系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已经非常可观,学生的就业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其招生、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对于国家教育体系而言,民办高校的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进程。因此,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大学学习阶段始终贯穿就业指导教育,并根据本高校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模式,创新指导方法,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助力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取得成功,同时也进一步促进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睿.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基于辅导员的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9-21.

[2]李丹.独立学院就业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院学报,2011(12):109-110.

[3]冯科.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34):65-66.

[4]梁思婷.谈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教导刊,2014(7):13-14.

[5]刘明新,邹冬生,张胜利.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6-57.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解决对策民办高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