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档案工作研究综述

2016-01-15 20:44裴涛陈瑜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裴涛 陈瑜

摘 要:心理档案建设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但缺乏整合。从心理档案的概念、内容、建档意义、方法、原则、问题和解决方面梳理已有研究,总结出有效结论,可进一步促进这方面工作开展。

关键词:心理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50-02

心理档案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这项工作已开展多年。国内学者就心理档案的定义、档案内容、建立心理档案的必要性和意义、建档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建档原则、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和解决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体系不一、各有侧重。有见于此,本文拟对这些研究进行回顾整理,整合成果以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一、心理档案概念

目前对心理档案的概念主要涉及制定者、对象、内容、方法几方面。首先,心理档案的制定者一般为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档案内容主要是指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建档方法主要是通过心理测评取得相关数据信息。因此,现可将心理档案定义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记录[1-3]。

二、心理档案内容

国内学者对心理档案内容的界定不一。有学者认为心理档案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包括组织和个人的各种记录,后者只包括个人资料[4]。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也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档案内容进行划分[5]。在这种较为主流的界定之下,心理档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具体方面。

1.基本信息:一般人口学资料、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学习情况、人际关系、就业信息、重大生活事件等方面[6]。

2.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类型、性格特质、职业能力倾向、应对方式等[7]。

3.心理健康相关信息:心理健康症状表现、既往精神疾病史及诊疗经历、在校咨询记录及相关材料等[2][7]。

三、建档必要性及意义

很多学者就心理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较为丰富的论述。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心理档案建设对大学生危机干预和就业工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8-9]。其他学者则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心理档案建设在各个方面的必要性和意义,具体如下。

1.对高校来说,心理档案的建设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提供考核指标和衡量标准;有利于危机干预筛查和预警;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3][8][7][10]。

2.对大学生来说,心理档案的建设有助于帮助他们提供发展依据,为完善自我提供建议,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大学的学习目标和成长任务[6][10]。

四、建档方法及过程

对于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方法和具体过程,学者之间的研究较为统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3][6][7]。

1.准备阶段。在心理档案建设的准备阶段,主要涉及两部分工作。一是通过与学校其他部门联系,获取大学生基本信息资料。第二,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评工具制定测评方案。同时,就心理测评的目的、内容、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组织开展心理测评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参加测评的学生进行说明教育。

2.施测阶段。由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牵头,组织心理测评工作实施。注意责任分工,对大量学生参加测试进行有序安排和引导。具体施测时,严重按照测量工作标准,在统一的设备和工具条件下,使用同样的指导语,于标准时间内监督学生独立有效完成测试。

3.分析阶段。组织心理中心专业人员对心理测试搜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这一工作需要大量心理测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数据量大,任务繁重。因此,一方面对数据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使用较为合适的电脑设备和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得出可信有效的测量结果。

4.反馈阶段。对于测量结果需要从两方面继续开展工作。一是通过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测量结果,分析在校学生整体心理特点和需求,以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供心理发展方面的建议,反馈给学生本人及学院相关工作人员;而是通过对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分析,筛查出具有危机风险的大学生群体,组织力量进行访谈跟踪,根据核实后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咨询,或联系相关人员进行转介治疗或其他处理。

5.储备及更新。将所有学生的资料进行储存,同时保持动态化的管理。在心理档案的各方面内容上,由心理中心工作人员、学院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对变化信息予以关注和记录,并更新至心理档案记录系统中,不断完善档案的建立。同时,维护好数据信息的安全。

五、工作原则

国内学者对心理档案建设的工作原则主要提出了以下代表性观点[1][11-13]。

1.科学性:即要尊重心理测量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准确选取测量工具,严密把控施测各个环节,真实客观处理测量数据,遵循档案建立的基本原则。

2.保密性:首先要保证大学生心理档案中的隐私不能泄露,对各项信息和材料予以妥善保存。对具有危险性的大学生,要进行有理有据、尺度合适的解密,以当事学生利益为重,反馈给相关职权人员。

3.系统性:构建好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组成部分,将这些材料信息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整理归纳,而非简单堆砌。

4.规范性:最好使用成熟的、统一的心理测量问卷,方便进行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5.教育性:心理档案的搜集和建立要本着教育的态度,有所针对地制定方案,予以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6.动态性:心理档案建设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实时更新,根据其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

7.服务性:根据档案所揭示出来的大学生心理普遍规律,应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关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8.经济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匹配合理的心理测试形式,选取合适的心理档案保存方式,量力而行。

六、现存问题

现有研究对高校心理档案建设的问题颇丰,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揭示了现存问题及其表现[1][11][12][14-18]。

1.意识薄弱:无论是学校还是大学生,都对心理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心理测试等一系列工作成效不理想,直接影响档案建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记录单一:只记录大学阶段的信息为主,且往往偏重于对病理性的信息的搜集,极大限制了心理档案建设的内涵,束缚了其功能的全面发挥。

3.更新缓慢:经常只对大一新生做心理测试,之后就将数据束之高阁,极少更新或不更新,使档案失去生命和活力。

4.保密与利用失衡:对心理档案的存在保密性不够,容易泄露隐私信息给不必要的人员;另一方面,则可能过度保密,而禁止相关人员及当事人对心理档案的查阅。

5.整合不够:对心理档案的各方面内容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或无法使用有效方法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发挥作用。

6.服务脱节:相对于数据的搜集和储存,相关部门利用心理档案信息制定提供针对性服务的状况甚不理想。

7.技术落后:在当前网络时代,心理测试和心理档案的管理技术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信息管理的需求。

8.滞后性:根据心理档案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做出预测的能力极为薄弱,严重滞后于大学生发展实际,无法为大学教育有效建议。

七、展望及解决

针对心理档案建设的现存问题,研究者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解决问题,展望这方面工作的良好进展[11-20]。

1.在机制方面,要加强领导、辅导员和大学生对心理档案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心理档案建设的投入;规范心理档案建设的各项制度,出台相关文件予以保障。

2.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要提高他们在心理测量及档案工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3.在理论指导方面,要以毕生发展观来看待心理档案信息搜集和维护,使档案建设具有连续性。

4.在技术方面,要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开发相关的档案建设及维护手段,提升科学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欣宇.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与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构[J].兰台世界,2015(14).

[2]丁兆叶,王旭升,张利增,等.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1(5).

[3]马沁芳,王晶,刘月娜.基于建构和管理机制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探索[J].兰台世界,2013(5).

[4]叶海燕.大学生心理档案建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

[5]曹颖.基于应激干预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13(17).

[6]李建,彭瑾.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J].兰台世界,2013(11).

[7]张晓红,邰杨芳.立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J].山西档案,2012(3).

[8]刘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大学生心理档案[J].兰台世界,2015(5).

[9]智红华.浅谈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2(14).

[10]米小蓉,亢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11]尚秀华.当代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15(8).

[12]任丽杰.高校心理档案工作困境和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13(14).

[13]郭洪波,李淑娜.浅析大学生心理档案服务体系的构建[J].兰台世界,2012(2).

[14]陈阳.毕生发展观视角下的健全人格心理档案构建模式[J].兰台世界,2015(17).

[15]李忠艳.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瓶颈与应对措施研究[J].兰台世界,2014(17).

[16]李勇.高校心理档案的价值制约性及责权分配对策[J].兰台世界,2012(32).

[17]李开平,周斌.高校心理档案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2(8).

[18]高群.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模式分析[J].兰台世界,2013(9).

[19]钱春霞,顾玮玮.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5(4).

[20]李淑娜,刘海燕.浅析大学生心理档案体系的干预模型构建[J].山西档案,2015(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