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视频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初探

2016-01-15 21:20刘长贵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微视频思政课

刘长贵

摘 要:微视频是指播放时长介于1到5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它短小精悍,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诠释的主题比较集中,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所用。思政课教学需要提升吸引力,微视频能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学生的主动听课率。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三个层面的积极变化,即实现了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这三个层面的积极变化。

关键词:微视频;思政课;教学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59-02

学生愿否主动听课是思政课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最苦恼的事情是自己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但学生人虽“在场”,心却“缺席”。如果学生上课时不听课或仅仅是迫于外在压力而被动听课,很难说这样的教学能取得什么实效。我们要求思政课教学要能入脑入心,但是其实只有让教学内容先入耳,才能进一步做到入脑入心,如果连耳都没入,就谈不上入脑入心。对思政课教学来说,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有了吸引力,才可能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实践证明,通过引入微视频来活化思政课教学,能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听课率。

一、微视频是什么

微视频是指播放时长介于1到5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它短小精悍,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诠释的主题比较集中,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所用。近年来微视频得到快速发展,它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微新闻、微电影、微短片、微广告片段等,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音像一体化、使用便捷性是微视频的显著特点。

各类公益、商业网站和电影、电视等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视频资源,其中蕴含了大量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微视频资源,只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就可以剪辑后在教学中利用。

二、为什么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微视频

1.思政课教学需要提升吸引力。从一些高校的现状来看,思政课的主动听课率不高。原因有二: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教学内容偏于理论化,离学生的经验世界较远,比较抽象;从形式和手段上看,教师的教学素材比较单调,教学形式偏于讲授,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归结起来,就造成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没有吸引力,就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听课,这样的课也就谈不上说服力、感召力。

要想改变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动听课率不高、参与度较低的现象,就必须寻求变革,通过引入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素材,提升思政课对学生的教学吸引力。

2.微视频能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学生的主动听课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视频这种素材形式,能为课堂注入鲜活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学生学习思维的特点和认知接受规律出发,借助微视频所具有的内容上的“故事性”、表现形式上的艺术化、形象化,可以综合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语言、思维来活化教学,提升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微视频能集图像、声音、故事情节等要素于一体,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能化抽象为形象,用形象的手法表现抽象的内容,促发学生学习思维的变化;它能化难为易,使难点变得易于理解,促发学习难度发生转化;它能化深为浅,深入浅出地表现教学内容,促发学习内容的层次发生变化;它能化静态为动态,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引发学习内容的形态变化;它能化枯燥为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学习兴致的变化;它能变偏重理论为情理交融,将理性寓于感性之中,促发认知模式的变化;它能化“独唱”为“合唱”,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促发课堂教学形态的变化。这些优点均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听课率。

三、怎么样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微视频

1.哪里要用。首先要全面梳理思政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寻找可以借助微视频辅助教学的教学知识点,列出知识点清单。具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教学内容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借助微视频资源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以利于学生理解吸收。例如,在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 “现象与本质”这一对哲学范畴时,就可以利用有关微视频《微生物与疾病》辅助教学,视频先展现了困扰人类的一些皮肤病和内、外科疾病的现象,进一步通过实验揭示这些疾病本质上是由微生物致病菌造成的,医学治疗不能仅仅从现象上治标,更应治本,才能治愈。这样结合生活实际的微视频就能很好地用通俗易懂的形象的方式,去化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这一抽象理论的难度。

另一类是教学内容中与社会现实联系较密切的部分,可以借助经过精心选择的典型的微视频素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要害,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加深理解,学会应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认知上升到觉悟。例如,在讲授《毛中特概论》课程有关“为何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微视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没有出路》和《唯GDP轮的危害》来表现我国几十年来在片面发展观支配下,发展所付出的沉重的环境代价、生态代价、资源代价、健康代价、产业代价、经济代价,揭示其不可持续性,这样就能更好地让科学发展观入脑入心。

其次,抓住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运用微视频。热点问题学生关注度高,难点问题学生困惑较多、焦点问题学生聚焦集中。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学重点,也是微视频可以发挥辅助教学作用的用武之地。

“老人倒地扶不扶?”这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和焦点问题,学生对此有困惑,想扶又怕被讹诈,不扶觉得违公义,总之,是一个两难选择。到底该引导学生如何去做?我选择了一个微视频《拍摄扶老人全过程证清白》,讲述了一位中年男子,路遇老人倒地,他没有立即去扶,而是先请路人帮忙,把老人倒地的原状拍摄了视频,再拍他去扶老人的全过程,多名路人配合他,并将全部目击者拍入视频,彼此互留联系电话,彼此互证清白,这样,既做了好事,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乐于助人和保护自己实现了两全。对学生非常有说服力。

2.从何而来。微视频素材资源从哪里去找?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购买有关教学碟片、师生自行拍摄等方式广泛搜集微视频资源,建立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库。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百度、谷歌提供了宽广的搜索平台,土豆、优酷、人民网、央视网等网站拥有大量微视频资源,在优选的基础上,可以善加利用,辅助教学。

微视频素材资源谁来找?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动学生,师生合作搜集微视频资源。搜索微视频资源的过程,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向实践学习,向新技术学习,向社会学习。还可以组织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拍的方式来搜集资源,例如可以发动学生拍摄校园周围环境污染、舌尖上的浪费、教室和宿舍无人灯等微视频,恰当地应用于教学,由于这些微视频所反映的就是学生身边的事,特别能吸引学生的关注,用自己的生活来进行自我教育,符合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促发了学生由知到行的积极转变。

3.如何运用。从应用技术上说,有些本身就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有些视频资源时间较长,其中的部分内容可以用于教学,可以利用视频分割软件对其进行剪辑处理,将剪辑之后的微视频应用于教学。

从应用策略上说,对于搜集到的表现同一教学主题的微视频资源,教师要进行反复比选,精选出最适合应用于这一教学主题的微视频素材,按照以微视频为主要教学辅材的方式对教学课件进行再加工,将精选出来的微视频有机地融入已有的教学课件,形成全新的教学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可以用微视频资源导入教学,串起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抬头率、主动听课率和参与度,以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毛中特》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有一个知识点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选用了互联网上较为流行的一段微视频,即表现北京雾霾非常严重,有人给北京街头的雕像戴口罩的视频。视频虽短,但揭示的问题很深刻,表现的手法在荒诞中透着犀利与深刻。这样的空气,连雕像都忍受不了,更何况是人呢?我们打着发展的旗号,却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了人类的生存条件,这种发展到底是为了人民还是害了人民?我们需不需要这样的发展?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眼里有笑,心里有泪;外表轻松,内心沉重。这样的微视频能让学生在合理的逻辑框架下自主思考,自我教育,自我觉悟,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四、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的效果

微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为与学生对话提供了鲜活具体的话题,也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

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三个层面的积极变化,即实现了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这三个层面的积极变化。

上述分析图示如下:

经过这样的变化过程,就能唤醒学生,激活课堂,使思政课真正地发挥自身的应有作用。以“入耳”为突破口,进一步达到“入脑入心”。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使思政课成为教师愿教,学生爱学的课程,真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有益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微视频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浅论微视频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
微视频的内容主题发展趋势分析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