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2016-01-15 02:05吴桂花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思政课对策

吴桂花

摘 要: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重要性的认识、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思政课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心理调控等措施,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69-03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如何优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成为高校管理者和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1200815号)文件中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体系”,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的评价。在实践中,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学督导、本部门主管领导、教学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等。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及效果,即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

一、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适合思政课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者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是课堂教学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素,也是课堂教学评价能否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课程,一是关于品德、爱国主义和法制方面的,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中国化方面的,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前者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属于育人方面的,后者主要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授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除了这两个功能以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有其特殊使命,而且这种使命来自于课程本身,即强烈的政治性。教师一方面要将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将党和国家理论创新的内容及时在课堂上反馈给学生,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书育人巧妙地糅合在其政治性之中,这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它是其他专业所无法取代的。目前高校对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无论是主管职能部门、教学督导、同行教师还是学生评价,普遍采用的是一套覆盖全校所有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思政课的课程特点,不能对思政课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本部门主管领导和同行教师是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可以说是评价的内行专家,因为他们非常熟悉该课程的性质、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课程被评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做出切合实际的综合性评价。但在教学实践中,本部门主管领导和同行教师与被评教师,或因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或因“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密切等等原因,在进行评价时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赞扬一片,把教学评价作为一项任务来应付,最终让评价失去了客观性。

教师自我评价是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又一主体,教师自我评价是对自我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或因为重科研轻教学,或因评优,或因竞岗等等原因,往往对自我教学难以深度的进行评价,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教师自我评价往往流于形式。

学生是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最有说服力的主体,他们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因此,学生评价是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由于部分学生或因对教师教学评价重要性认识不够,或因懒惰等等原因,对教学评价敷衍了事,有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分钟就草率完成教学评估,让本因最具说服力、代表性的教学评价失去了客观性。

(三)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简单化、单一化

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主管领导和同行教师对教师课堂教学做出评价的依据往往来源于一次听课,评价结果往往只按听课表上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没有或很少给出主观建议。一次课难以系统反映该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目前听课表上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足全面反映思政课特点的教学活动,因此这样简单化、单一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不了教师教学真实水平,失去了客观性。

学生评价目前采用的是单一的网上评价。学生网上评价与学生查询本学期成绩相关,有效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评教,具有全面性、广泛性;参与评教的学生可以根据设定的评价项目为教师逐项打分,系统自动统计结果,具有准确性,而且还可以留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参与评教的学生在网上评教系统的开放时段内,学生可在任意时间、任何地点,畅所欲言地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保证了评教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但在学生评价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对评价重要性认识不够,评价中敷衍了事,凭感觉随意打分;有的学生对严格要求的教师不满意,带感情色彩打分;或不留言或留言也很笼统。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体现不了教师教学真实水平,失去了客观性。

二、完善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根据思政课特点而设计的、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级指标因素的集合。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关键,是进行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度。因此对思政课课堂教学做出客观地、公正地评价,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结合思政课特点,构建出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二)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鉴于思政课的特点,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因此,教学主管、教学督导、同行教师、教师自己都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克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客观、公正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于评价结果,要高度重视,灵活运用。对于评价结果,不能不闻不问,也不适合把评价结果只是简单作为评先进的必备依据。对评价结果不闻不问,等于做无用功;把评价结果作为评先进的必备依据,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客观性。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评价主体才能认真评价,主管部门认真运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优秀的老师,推荐安排上公开课,让更多的老师学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理想的老师,本部门主管领导私下谈话,让其反思自己的教学,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三)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

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运用多种方法采集评价信息以建立事实判断、处理评价信息以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主要有以下方法。

1.听课法:这是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学主管领导、教学督导、教师同行每学期随机听教师的课,然后按照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做出评价。

2.自查法:思政课教师每学期课程任务结束时,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网上评教”法:这是学生对思政课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是通过指标测评的定量分析,是体现教学共性的一种方式。

4.访谈法:这里主要是指集体访谈法,也叫座谈法。每学期结束之时,由本教学主管领导组织召开座谈会,每个自然班随机抽选一位同学参加座谈会,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按准备的访谈提纲进行提问,并做好记录,之后进行统计整理,得出评价。

5.问卷法:每学期期中,由本教学主管领导负责落实策划一份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表,安排相关老师到班级随机进行问卷调查,之后统计结果,做出评价。

访谈法和问卷法每学期可以灵活采用一种。访谈法和问卷法,是学生“主观意见”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定性分析的方式。

学生评价是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网上评教”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评价做到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统一,体现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特点,让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更趋于全面、客观、合理。

(四)思政课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心理调控

评价心理可以产生具有积极作用的正效应,也可以产生具有消极作用的负效应。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实现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就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发挥评价心理产生的正效应而克服评价心理产生的负效应。

1.评价者的心理调控:在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与评价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心理知识与素质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评价者的心理调控必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知识的培训。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为克服不利于评价的心理行为做好准备,以保证评价的严肃性,必须对评价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学习有关文件、标准、规章制度。同时对评价者还要进行纪律教育,培养他们认真负责、坚持原则、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其次,注重教育培训。为预防不利于评价的心理活动产生,以保证评价的可靠性,必须对评价者进行教育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端正评价指导思想,学习数据的统计与处理,评价心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平时教育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再次,学会“换位”进行调控。在评价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是评价者应该提倡的。评价者应当学会扮演两种角色,既扮演评价者,又扮演被评价者。实践表明,这种心理换位的方法,既可以使评价者更好地理解评价活动本身,同时对被评价者也能理解,避免了受个人情绪的影响,正确地、客观地实施评价。

2.被评价者的心理调控:被评价者在评价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是由评价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因此,被评价者的心理调控主要是加强自我心理调控和评价反馈方式。首先,加强被评价者的自觉心理调控。一是加强自我认识调控,被评价者应不断提高自己对评价意义的认识,不要一概否定与自己想法不同的评价意见。二是加强自我情绪调控,被评价者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评价的结果好坏与否,还是自己无法接受都应该客观正确对待;相反,当受到不公平的评价时,也要有礼有节地提出意见。其次,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灵活多样。评价结果,对被评价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被评价者需要、自信心、自尊心和情绪都受到评价结果反馈的影响。否定的评价往往容易使被评价者需要得不到满足,自信心动摇,自尊心受挫,情绪不安定,可能衍生出各种针对评价的消极心理行为来。对于被评价者心理的调控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反馈结果方式方法。以下集中结果反馈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启发式的反馈,启发其自我客观认识,达到自知之明;讨论式的反馈:转移过分关心分数、等级的注意力;模糊性的反馈,不讲优缺点,只做一分为二的定性解释,或者只告诉等级;反馈范围应有适当限制,如个别方式,回避他人以防扩散否定性评价结果;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需要和敏感因素采取不同方式。这样,可以使被评价者在接受评价结果时,有了一定的心理缓冲,避免了一定的心理反抗,确保评价总结反馈过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赵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3]王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评价思政课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